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报名难”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29 09:07:09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报名难”问题研究

摘 要: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化、工业化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的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也造成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紧张,突出表现在“报名难”问题上。本文透视了城市中“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平等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8-0047-02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农民离开家外出打工的现象开始在我国萌芽,到80、90年代农民携家带口外出打工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2009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全口径是2.3亿人,其中跨乡镇以外的流动农民工是1.45亿人,全口径增加了436万,外出的这块是增加了490万。大量的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务工,一方面为城市化、工业化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的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也造成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紧张,突出表现在“报名难”问题上。

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报名难

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在衡阳市进城务工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报名难”,一方面,家长难,另一方面,校方难。

作者对20位子女需要就读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家长调查,发现家长在报名时面临:1.对报名相关政策不了解,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学报名时需要准备的证件(父母或监护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租房协议、父母进城务工有效劳务证明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材料),缴费政策都不了解;2.相关证件办理办理难度大,由于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大部分在工地、私人小店面等地方务工,或者是靠摆地摊、卖小菜等方式经商,根本没有签订合同,没有经商证明;3.学校不愿意接纳,或者不愿意公平接纳等问题。

同时,作者对30名城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及学校教师也进行了调查,发现校方在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时面临:经费不足,制度难把握,教师缺乏,学校校舍有限等困难。

二、报名难问题出现的原因

1.户籍制度制约

1958年实行《户口管理条例》,行政化将城市和农村二元分割开来,同时把社会成员也分为了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两大类,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是与户籍紧密相连的。户籍制度直接制约了他们子女公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相关教育政策待完善

由于部分制度设置未跟上城市社会的发展,相关政策制度不好操作,制度相互缺乏有力的监督奖惩措施,政策之间相互干扰等等,导致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问题效能低下。

3.政府责任缺位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适度超前规划调整、宏观管理,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

4.经费保障不足

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免费教育制度,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公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就加大要经费投入。虽然我国教育投入逐年加大,但是离联合国规定的各国教育投入应占GDP的6%还有很大的差距,就离1993年的《教育发展纲要》要求的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还有一段距离;而部分义务教育经费,基层的分担比例过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经费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5.教育布局不合理

由于以前将义务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造成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从硬件上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陈旧、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缺乏,从软件上看,农村学校师资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教研水平低等,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造成“教育移民”现象的发生。而另一方面,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城读书的情况,显然城市准备不足,布局调整未跟上社会发展,造成城市“大班额”情况突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书难情况。

三、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步伐加快,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存在,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将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维护稳定和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1.要不断更新和调试现行制度

由于很多制度建立的年代早,有些制度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要使制度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制度也要随时展而发展。

⑴要废除户籍制度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引向,城市、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也越发显现出来。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里受到的种种不平等待遇,都是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并且要打破这种不平等,就要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建立起“户随人走”的制度,使户籍与人紧密结合起来。

(2)要调试部分教育政策制度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制度就要根据现实情况,根据需要而制定。很多教育政策制定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需调试的情况,就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对原法律进行完善和配套,使制度更能规范现实工作。

2.要强化政府责任

要从政府层面要缓解或者暂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打基础,需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⑴完善政府管理机制

①要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市政府要立足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这个问题,召集教育、财政、发改、人事、编委、公安、统计、计生委、工商、规划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并根据其职能,划分工作,细化任务,落实责任。

②要做好基础摸底工作。不仅仅公安、计生委、统计等部门要做好常规基层统计工作,还要利用好网络,建立网络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以学校为单位,以居住地为统计依据,对学生及其父母进行统计,登记身份证号码,实时统计、实时管理、跟踪服务、及时更新,已经实行区域内管理。

③要做好规划布局工作。规划城市布局时,要适度超前配置教育资源。在新城区及新工业园区规划时,要科学预测学生人数,做好新建学校规划,以满足其居民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要求。在旧城区改造工程中,要根据楼房增多、楼层增高,入住人口增多的实际,结合流动人口增多实际,结合流动人口的增长趋势,适度拓宽学校或新建学校,使教育资源能适应学生增长的需要,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创造条件。

④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各级义务教育学校完成区域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接纳工作的监督力度。要定期不定期对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进行检查,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⑤要完善考核机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纳工作列入年底目标管理考评,量化学校完成工作的成绩,并对完成好的学校,进行奖励,鼓励学校完成工作的积极性。

⑵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评比。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检查和评比,使学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方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检查、评比的相关要求不要影响上级部门的惠民政策的本质,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3.要加大经费投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难这一现状,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城市教育资源面过窄,未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未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决,就必须要加大经费投入。

⑴要改善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低的现状。各级政府要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水平,至今仍未达到十多年前定的百分之四目标这一现状,要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充足,均衡,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⑵要改善衡阳市经济发展环境。由于地方经济水平对教育投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大教育投入,就必须改善经济发展换进,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以保障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⑶要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相关经费水平。要解决学校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带来的经费紧张的问题,应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相关保障经费。

⑷要缓解基层财政“小牛拉大车”的现象。无论是实施任何有意义的工程,首先要考虑到基层单位财力的承受能力,不要因实施一项好工程,导致学校出现负新债的现象,导致基层财政难以承担的现象。

4.要合理规划布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素质、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平衡和相当;所有学龄人口都能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公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大致相对均衡。

⑴要做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树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一盘棋”的思想,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及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监测系统,由政府牵头财政、发改、人事、编委等多部门,形成协调机制,共同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

⑵统筹规划教育资源,教育经费向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加强教育干部的学习交流,促进教师流动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建设,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信息化水平。

⑶加强素质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义务教育不设立重点校、校中校,学生就近入学,避免择校现象,遏制学校之间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1]黄志法,傅禄建.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8(2)

[2]冯玲.城市义务流动少年距离九年义务教育有多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3]刘毅.关于“边缘”的思考与建议[J] .教育与现代化2002(1)

[4]郭彩琴.城市中“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平等现状透视[J].学海2001(5)

[5]李蓓蓓.上海外来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调研[J].历史教学问题2004(6)

[7]周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进入政策研究视眼[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8]朱晓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评论2003(2)

上一篇: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探讨 下一篇:长株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