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分析

时间:2022-10-29 09:05:54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分析

摘 要:施工质量管理是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要素之一,通过质量管理能够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解决,进而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在结合管理重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实施策略。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确保工程施工以及使用质量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必须要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施工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工程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结合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理念,对所有环节进行协调性管理,降低各种影响因素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1.1 监管力度低

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主要由专门的质量监管单位进行,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现状来看,很多质量监管单位对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要求不严格,没有对参与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审查,甚至存在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现象,对施工质量管理要点掌握不清。部分人员监管态度不端正,在对施工质量检查时敷衍了事,不能指出工程中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致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

1.2 材料设备管理不完善

材料与设备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保障,其中施工材料不合格,将会直接反应到工程施工质量上。例如水泥以及砂石的选择,如果选择水泥水化度过高,将会造成工程施工后出现裂缝,影响工程结构稳定性。或者是质量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够,不熟悉材料质量管理流程,以及不能准确分辨材料质量,例如室内涂料,质量鉴定不准确,致使材料使用后短期内出现脱皮、变色等情况。另一方面,对设备管理不当也会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受房屋建筑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如果设备存在问题不能正常运行,将直接导致工程停工。对于设备的选择,监管单位不能在施工前确定其性能,并且在施工中也没有做好养护维修等督促工作,使得工程后期一些参数不准确,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1.3 施工技术体系不完善

施工技术管理不完善,主要是在工程建设前,没有对整个工程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可行性研究,尤其是对于部分自建房屋工程,可行性研究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部分工程即使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但是也并没有将其结果应用到工程建设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另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否完善,是决定工程施工期间能够有效进行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现在大部分施工单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质保体系,或者存在但是实际运用效率比较低,而导致工程施工材料、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人员等资源管理不当,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2.1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就是要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须要在原有工作经验以及工作体制的基础上吸取精华,并将传统的、消极的事后管理方式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控制管理,有效控制每个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坚持有效性原则,可以对每个影响因素进行预防,进而能够避免出现一些施工质量问题,对提升质量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2 服务性原则

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本质上就是保证工程建设效果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尤其是对施工质量满意。管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雇主的服务性工作,在客户要求下完成自身工作。因此,在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时,应严格遵循服务性原则,将客户的利益与要求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严格按照管理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将服务性原则贯穿于每一个管理环节中,不断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3 数据性原则

信息数据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客观实际的数字依据资料,反映出工程施工情况,以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坚持数据性原则,即在质量管理时,应坚持以数据说话,对工程的实体以及工作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整理。从众多的数据信息中,寻找确定控制、管理质量的关键,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研究,找出质量控制的规律,以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确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求能够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1]。

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措施

3.1 加强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

为了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效率,应将管理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质量进行全面管理。施工前质量管理,即确保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综合考察整个施工现场,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做好施工前准备。施工中质量管理即对重点施工环节、内容以及技术等进行管理控制,保证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施工后质量管理,即加强竣工验收管理,以施工要求和方案为基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实体产品质量进行评定。其中,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每分项工程完成后进行质量管理。例如一住宅楼工程,结构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体系,整体共20层,建筑面积为6.3万m2,总高度为89.63m。施工用混凝土强度为C35。对此工程进行质量管理,需要在前期对施工地进行地质勘测,并确定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等资源进行管理,并确定专业小组对混凝土材料质量进行验证,避免其强度不满足施工要求。

3.2 完善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应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以及质保体系,并确定其实施效果,对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从工程调研、工程承包、施工准备、材料选购、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试验以及施工质量检验等几个环节来实施,将整个管理体系融入到质量管理中[2]。另外,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需要的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因此管理体系的确定还需要要求提升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与集体意识。例如某一高层住宅工程,整体高25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为7.6万m2,建筑基础为钻孔灌注桩,上部为塑料膜壳密肋楼盖体系,局部采用球形结点钢网架与拱形彩板金属屋面。对此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成立钢筋保护层管理小组,首先要对调查一般工程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作为此工程钢筋保护层质量管理基础。然后小组要确定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对此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与统计,最终工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合格点率为板93.26%,梁93.1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为93.18%,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3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①质量监管责任制。为确保质量管理在工作落实到位,可以将工程分为不同部分交由专门人员负责,并将工程最终验收质量与绩效挂钩,对于施工项目经常返工或者整改部分,要对负责人进行惩罚,以此来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②技术复核制度。即建立完善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以及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体系。③事故处理制度。受设计、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会使得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工程倒塌、报废等重大经济损失事故,通过事故处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降低损失。

4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生活,为保证工程施工满足社会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管理。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研究,并积极寻找改进措施,通过有效的手段不断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宇辉,张世宽,刘念豫.浅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15):45~46.

[2]韩玉玲,孙丽君.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15~16.

上一篇:建筑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下一篇:浅析装饰装修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