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施工中应注意的“小”问题

时间:2022-10-29 08:55:51

工程勘察施工中应注意的“小”问题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各项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而勘察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岩土性质第一手资料的真实与准确性,如不加以重视,以后的分析、设计就会成无本之末,产生偏差、错误,造成浪费甚至危险。

【关键词】钻探;原位测试;取样;地下水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切建筑物设计、施工的基础,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查工作,但由于近期勘察市场规则不完善、无序竞争;有些建设单位对勘察不重视,竞相压价、盲目缩短工期;个别勘察技术人员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勘察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或钻探人员,对勘察施工的目的要求和特点不了解,岩土工程报告编写、设计人员,往往只重视资料利用,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代表性重视不够(有些资料单凭时候检查,很难辨别真伪),因而造成勘察成果不能正确反映岩土工程的实际特征,给勘察设计施工造成误导、浪费甚至损失。下面就勘察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以下几点:

1. 勘察之前的准备工作

勘察之前首先应搜集附有坐标的建(构)筑物平面图(标明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勘察任务书或技术要求(包括:建(构)筑物名称、结构、高度、荷载、柱荷载、场地地面整平标高、基础埋深、用途等);场地的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建筑物“规划许可证”;场地地层、地下水、地基类型等基本资料,根据建(构)筑物及场地、地基条件、技术要求,制定出详尽可行的勘察施工技术方案。

2. 勘察施工

2.1了解不良地质作用。

到达现场后首先应观察场地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地灾报告,判断有无影响建筑物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向当地民众了解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历史。

山区主要发育崩塌、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矿区应注意采空塌陷。平原区可发生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层、覆盖岩溶、地下采空、砂土液化等不良地质作用。

2.2放孔。

确定孔位前应观测孔位上方及钻机移动路线上,有无各种管线、设施、建筑塔吊等,向甲方或有关部门了解地下管线、设施的位置、种类、埋深等情况,根据情况采取相应避让措施。然后按甲方提供附有坐标的平面图放孔。勘察现场实地应有不少于两个的坐标点及高程点,勘察人员应以此为基点,确定钻孔的位置及高程。并与甲方结合,确定建筑物的具置,目前普遍采用手持GPS进行钻孔定位,误差较大,可采取以实际坐标点及地形地物核实、比较及皮尺校正的方法提高放孔准确性。一般钻孔高程应采用绝对高程,当没有条件不得已采用相对标高时,一定要征得甲方同意,并与后期的设计、施工标高保持一致。

2.3钻探。

钻探是勘察施工最常用的手段,岩土工程勘察中有不同于其他钻探的要求和特点:

(1)勘察钻孔强调岩心尽量保持原有天然状态,按规范,粘土回次进尺中不超过2米,砂土不超过1米,严禁回次进尺超过岩心管长度。超回次进尺,势必造成岩心的挤压,不能反映地层原有状态,由于压缩原来松散地层,可能被描述成,中密或密实,软塑描述成可塑、硬塑,也使随后的取样、原位测试失真。

(2)钻探岩心,应按由上至下,从左到右,按回次进尺一次摆放,并在回次、变层处设置标签,但由于个别人员的马虎或者不熟悉,有些岩心摆放顺序甚至颠倒,造成地层混乱。

(3)为更准确的了解地下水位,水位以上应采用干钻。但目前普遍使用的小型钻机往往开孔就采用清水或泥浆钻进,不能准确查明地下水位。

(4)岩石钻探时,如要进行RQD值统计,应采用直径75mm双层岩心管合金钻头连续钻进取芯。使用其他钻头或岩心管将没有统计意义。[1]

2.4取样。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绝大部分数据来自于钻孔取样的试验结果,取样质量直接关系到,设计施工的成败。

(1)应按岩土类型、样品等级,合理选择取样器。如Ⅰ级土样常采用薄壁取土器,或在探井探坑中刻槽取样,黄土地区应用专门黄土取土器,砂土用原状取砂器。

(2)采样前如采用冲击钻进,应在样前1米换为回转,并清理孔底,保持孔底残土厚度小于5公分。要注意超打或压缩土样,欠打致使土样长度不足。

(3)取样位置应在套管以下,间距大于三倍套管直径严禁套管内取样。

(4)拆开取样后,应仔细观察废土段是否超标、土样是否受到压缩、扰动、或土样长度不足。

(5)取样后应立即密封,防冻、防晒、放扰动,并应及时送试验室。[2]

2.5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是查明岩土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勘察中最常用的为标准贯入和动力触探试验。[3]

(1)标贯(动探)试验之前应检测锤重63.5Kg、落距76cm(标贯)、标贯器刃口、动探头规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容易造成数据偏差,影响后期的承载力分析及设计。[4]记得在一次软塑粘性土地层进行标贯时,击数偏高,后来一查落距竟然少了10 cm。

(2)在松散的砂土层,常常造成塌孔,原位测试之前应进行清空,并进行孔深核实,确保原位测试的准确性。

(3)注意变层处标贯级数的变化,如变层处标贯级数按30cm统计,造成击数偏差,应按击数变化及标贯土芯情况分别记录。[5]

(4)注意观测标贯中土芯的充填情况:是否打满、废土段长度、土层压缩情况、变层、是否夹杂石块、砾石等。

(5)标贯用于液化判别时,间距应保持在1.5m左右,并应采取标贯土芯,进行颗粒分析和黏粒含量测试。[6]

2.6地下水位观测及取样。

2.6.1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地下水埋藏条件、水质类型,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施工降水、岩土稳定性、腐蚀性影响重大。

(1)按规范要求,应进行地下水的初见和终孔水位观测。

(2)当具有多层含水层时,应进行分层隔离观测地下水位、采取水样。

(3)取得水样后,有些特殊项目应及时加入各种稳定剂,如:侵蚀性CO2应加入大理石粉,并及时密封送到化验室。

2.6.2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有[7]。

(1)常用井水位或者周边地表水代替地下水位,造成偏差。

(2)由于钻进时地下水位以上没采用干钻,采用泥浆钻进,使钻孔水位不能反应实际情况。

(3)取水样时应从钻孔中取得,如有多层水位时,应分层取样,在工作中往往以井水或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样,多层水位时,往往不能分层取样,取得的是混合水样,造成地下水腐蚀性判断偏差。

(4)不记录水位观测取样的时间及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有些地区枯水期与丰水期水位相差较大,河道边、海边受潮汐、截放水影响较大,开采、供水条件变化,也可引起水位水质变化。

2.7安全文明施工。

(1)勘察前应注意钻孔上方是否有高压线缆通过上空,及地下电缆管道的分布位置的调查,近几年施工时因起塔、钻机移位时就发生多起触电事故。

(2)施工完毕后,注意及时封孔,临近坝堤的钻孔应采用粘土球回填,并及时夯实,必要时采用水泥砂浆或膨胀土回灌。因未及时封孔,造成人畜掉落伤亡、坝体渗漏甚至垮坝事件也时常发生。

(3)注意施工现场、施工车辆及出场地道路的清洁卫生。我们曾经因为施工用水不小心撒到路面上,造成过往路人摔伤。也因车辆沾有泥浆,受到过城管的惩罚。

3. 总结

以上从勘察的准备、施工方面,列举了勘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较凌乱、分散,都是些“小” 事也常常被忽视,但正是这些决定了第一手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只有从勘察野外施工的各各细节出发,精心施工、精心分析,才能确保日后建筑的稳定、长远。

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市场、管理、个人素质及责任心等多种,可采用如下措施:

(1)应加强宣传,使开发商、建设单位充分认识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2)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实行勘察建立制度,确保勘查质量避免恶性竞争。

(3)进行岗位培训,(我省已开展描述员、钻探员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及注册人员负责制。

(4)加强执业人员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JGJ/t87-20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3]YS5213-2000, 标准贯入试验规程.

[4]YS5219-2000,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

[5]TB10018-2003,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6]GB/T50480-2008,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程.

[7]王长科等,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J], 河北科技出版社,石家庄, 2003.

上一篇:公路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 下一篇:有关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