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丸临床应用解析

时间:2022-10-29 08:49:08

六君子丸临床应用解析

药物组成党参200g,白术(麸炒)200g,茯苓200g,半夏

(制)200g,陈皮100g,甘草(蜜炙)100g。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

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临床应用

泄泻证属脾胃虚弱,水湿不化。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舌苔白,脉缓弱。

脘腹痛证属脾胃虚弱。症见脘腹胀满,疼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质淡白,脉虚弱。

咳嗽证属脾胃虚弱,痰湿阻肺。症见咳嗽痰多,痰色白而质黏,不思饮食,胸脘满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滑。

应用鉴别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与香砂六君丸的鉴别:两药同属补气剂,均有健脾益气和胃之功,主治胃脘痛、泄泻等脾胃虚弱之证者。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看,六君子丸是由四君子丸加了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之半夏、陈皮,故为主治脾胃虚弱兼夹痰湿之通用方;而香砂六君丸较六君子丸增加了理气止痛之木香,温中散寒之砂仁,故对脾胃气虚,湿聚痰阻,更有气滞所致之胃痛、呕吐、泄泻等证较六君子丸更为好用。

与补中益气丸的鉴别:两药同属甘温补气剂,均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六君子丸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配伍半夏、茯苓等燥湿化痰药,适用于脾气虚兼湿证;而补中益气丸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为使,除补气健脾作用外,亦能升提下陷清阳。因此,补中益气丸更适宜于治疗中气不足所致诸病较重者,对脱肛、子宫脱垂等气虚下陷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

咳嗽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两药同属健脾益气剂,均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主治厌食、泄泻等脾胃虚弱证者。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看,参苓白术散中健脾渗湿之力较强,有舟辑之药桔梗,可载诸药上行,直达肺系,寓培土生金之义,故侧重于治疗脾胃气虚夹湿者,而且对气虚咳嗽者也有治疗作用;而人参健脾丸中有消食导滞之神曲、山楂、麦芽,以及养血之品当归,故其侧重于治疗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气血不足较重之病证。

与阿胶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咳嗽。阿胶所治之咳嗽,证为阴虚肺燥,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声低微,干咳无痰,痰中夹血或咯血,并伴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形体消瘦等阴血不足,虚热内生之象;而六君子丸所治之咳嗽,证为脾胃虚弱,痰湿阻肺,临床表现则主要为咳嗽痰多,且伴见不思饮食,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胸脘胀满等脾胃虚弱兼痰湿蕴阻之象。

脘腹痛泄泻与理中丸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脘腹痛、泄泻等病证。六君子丸所治之病,证为脾胃虚弱,兼痰湿,临证伴见胸脘满闷,四肢倦怠等痰湿蕴阻之象;而理中丸所治之病,证属脾胃虚寒,临证与前者相比,其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等虚寒之象更为明显。

与四君子丸鉴别:两药同属补气健脾药。但六君子丸是在四君子丸的基础上加上半夏、陈皮两味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药,因而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的作用外,还有燥湿化痰之效。

名称类同药物鉴别与四君子丸的鉴别:两药名称相似,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均相近,但仍有些许差别,临床上当注意区分。四君子丸为补气之基本方剂,功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主治脾胃气虚之厌食、泄泻或便秘等病证;而六君子丸较四君子丸多了理气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之陈皮、半夏,功能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治脾胃虚弱兼痰湿的通用方,用治脾胃虚弱之泄泻、脘腹痛、咳嗽等病证。

剂型及用法用量

丸剂,每包重9 g。口服。9g/次,2次/日。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该药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抗胃黏膜损伤,调节免疫,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等药理作用。

临床新用临床报道,该药除常用于治疗上述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肝炎、妊娠呕吐、乳糜尿等证属脾胃气虚者,而且,该药与L-多巴/D-多巴合并应用治疗帕金森病能够改善后者引起的不规则胃排空运动,稳定血浆L-多巴浓度,延长L-多巴作用的有效时程。另外,该药还可用于治疗咳喘、风心病心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皮肤黑变病、产后不定期出血等病证。

上一篇:培菲康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7例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