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定价问题”再认识

时间:2022-10-29 08:20:07

“国有股定价问题”再认识

在以往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文章中,谈论的核心问题是国有股的定价问题。由于国有股权的特殊性,使得国有股的定价问题没有得到理论的支持。虽然主管部门曾尝试过从国有股回购、协议转让、配售、存量发行等方案进行减持,并且在后来还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来规定国有股定价按市场定价的原则,但是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表面上看,其原因归结为方案的不理想造成的股价的不合理,但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不在于方案的完美性,也不在于绝对股价的高低,而在于减持中涉及到的参与主体的利益:即如何协调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首先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一、明确认识投资者的目的。毫无疑问,投资者的目的就是在既有的“游戏规则”下获取预期的收益,而并不十分在意采用何种“游戏规则”。就拿国有股减持来说,投资者对收益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减持方案。即使在股价大大偏离每股资产净值的情况下,若投资者仍可获取预期收益,又有哪个投资者会站出来说国有股定价不合理呢?又有谁会在意国有股减持是按市场定价,还是按前3年平均利润的10倍定价呢?对投资者来讲,减持的国有股只不过是投资者可供选择的一种投资工具罢了,只要这种工具能带来收益,谁又在乎构建投资工具的具体规则呢?

二、正确认识国家和投资者在减持中的不对称性。在减持中,价格往往被看作是协调国家和投资者利益的主要因素。对国家来说,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即价格高国家收益大,因为在参与一次易后,国家推出了流通市场,实现了股票的兑现。但是对投资者来说未必正确。因为投资者作为参与交易的主体,与国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将面临二次交易的过程。只有将第二次出售的价格与减持价格相比才可以确定盈亏,由此可见,减持股价的高低与投资者能否获益没有必然关系,投资者更应关注的是第二次出售的价格,这就为顺利减持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三、“双赢”是减持的惟一选择。国有股减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互利、推动的过程。在减持的过程中,投资者获益,势必推动减持的顺利进行,而减持的顺利进行必将使国家受益最大化。因此,推动减持的顺利进行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要掌握好减持的时机和减持的政策导向。第一,减持的时机选在股市处于低价位比高价位更有利,因为在高价位减持国有股本身就会对有戒心的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第二,政府的导向性政策不可缺少。在股市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政策干预色彩下,为何不让第一批勇于吃“螃蟹”的投资者获取收益呢?这不仅是对投资者勇敢精神的回报,也为国有股的减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可看出,兼顾两者利益后,必定会使国有股减持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国有股减持必须以“投资者”为中心,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寻找所谓的“最佳减持方案”、最能体现“公平”的股价上。只有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才能使国有股顺利减持,国家才能在减持中获益最大,使减持成为双赢的过程。

上一篇:我国加油站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