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分析

时间:2022-10-29 08:18:41

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分析

摘要:资金互助社是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民间内生自发金融创新产生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作为民间融资的一种形式是发展合作金融及破解农村金融问题的一种有益探索。基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文章选取安徽省凤阳县燃灯社区黄张资金互助社和浙江省瑞安市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分析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的组织优势及两个案例资金互助的运行机制。分析发现,农民组织化与关联易是黄张资金互助社有效运行的关键。从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出发,外力介入资金互助业务有必要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关键词:内生;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2―0019―06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有效联合原子化分散农户对接市场,推进现代农业科技要素投入,引导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近几年来在政策的推动和现实实践中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考察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现状就会发现,剥离政策扶持资金之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如何培养并且保持自生能力,持续增加社员农户利益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结为我国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积累十分有限,业务规模小导致盈利能力弱,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受制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为了培育合作社的自生能力,满足合作社持续发展的要求,扩大再生产是必然选择的路径之一。这就迫切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或者在合作社内部整合社员农户自有的闲散资金。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快速推进,逐渐构建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轴心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但是,农业银行在商业化的推动下,距离农村和农民越来越远;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多样化严重不足,根本不能对接农户和农村微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农村信用社自身面临一系列问题,其结果是农村地区真正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十分有限,大量量少数多的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巨大资金需求的诱导下,民间自主金融创新催生了一种以成员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形式,这就是新型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互助组织等非正规组织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担保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并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知识(local knowledge)。资金互助社是我国政府促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是在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民间内生自发金融创新产生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也是在中国现有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之外产生了真正的、正式的合作金融制度安排。

农村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农村资金需求巨大,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正式合作金融制度发育不完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自身发展壮大需要,在成员自愿、政府扶持指导下,开始在合作社内部组建资金互助社,用来缓解社员季节性的生产资金困难、小规模扩大再生产的原始资金投入需求、社员农户生活性资金需求及遭遇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后的恢复生产资金需求等,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是对解决农村融资困难问题的一种积极的探索。只有以资金互助组织为纽带,联结农户利益关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才能真正把分散的个体农户组织起来,通过资金互助实现经济联合,成为新型市场经济主体。

二、资金互助社的主要发展模式及组织优势

(一)资金互助社的主要发展模式

关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生的资金互助社的分类问题,现有的研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根据有无获得银监会的金融许可证,分为正规与非正规的资金互助社(何广文,2007);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分为财政资金来源型、外部捐助型和完全互助型(汪昌桥等,2008);根据资金使用范围的不同,分为仅面向社员的封闭型和面向社员与非社员的开放型(王景新等,2009);以及从经营模式的角度,将资金互助社分为生产合作社内生型、内生型集成合作模式、外因推动型和公益型四种(张德元等,2008)。文章根据分析的必要,对张德元等(2008)对资金互助社发展模式的分类进行较为细致的介绍。从经营模式角度,资金互助社的主要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外因推动型资金互助社主要是村镇级政府响应发展资金互助社的号召,通过复制成熟资金互助组织的经验,强制性制度创新的结果,目前成立的资金互助社大部分属于此类。由于没有考虑外部发展环境的差异性,硬性照搬的结果不甚理想。公益型资金互助社初衷是扶贫帮弱,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严重依赖外部资金注入,缺乏自我生存能力,也不能持续发展壮大。

(二)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组织优势分析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具有切实的组织优势,主要体现在:1、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可以获得一个低成本的准入方式和发展依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中有关资金互助社的注册资本、营业场所和管理人员的门槛设置都相对较高,使得一些较贫困的中西部地区陷入发展资金互助社的“高成本”陷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对于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开展资金互助。2、农民自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农业产业链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金互助社具有更加稳定、紧密的社员基础,社区规范意识强烈。基于地缘、业缘的信息对称性保证低交易成本,低信贷违约风险。3、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到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正是农民通过劳动合作、购销合作和内部交流学习巩固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和民主管理能力的过程。因此,内生型资金互助社组织设置较完备、规范。因为两社合一,相应的运行、管理成本较低。4、内生型资金互助社一般定为发展型(与扶贫型相比),主要以生产性贷款为主,而且可以发生非资金形式的借贷(如化肥、农药、饲料等),先赊购等生产收获后再还款付息。5、依托专业合作社较易获得国家及各级政府的财政扶持。

三、案例分析: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内生型资金互助社

(一)安徽省凤阳县燃灯社区黄张资金互助社

1. 黄张资金互助社概况

凤阳县燃灯社区黄张资金互助社是在黄张种植合作社基础上组建,符合凤阳县委、县政府推广的“生产合作+资金互助”的试点建设项目。种植合作社于2008年8月1日在县工商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身份正式注册,注册资本11.91万元,业务包括玉米、甘蔗、杭白菊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销售及技术服务,农药化肥等统购统销等。现有社员62户,其中种植户54户、养殖户6户、个体户(副业)2户。在种植合作过程中由于联合购销资金不足,黄张资金互助社在2008年11月经县民政局注册自发成立,注册资金

13.05万元。两社合一,资金互助社的社员即为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管理人员保持不变。

资金互助社组织机构包括全体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人员共计13人,包括信息员1名、购销员2名、会计2名、监事3名、理事会5名,全部兼职。除购销员因开拓市场有一定薪酬支出外,其他人员均无薪酬。资金互助社实行一户一股一人一票,单个社员或小企业社员入股不得超过总额的10%,保证能将自和收益权掌握在农民手中。为防范风险,审慎经营,资金互助社对资本充足率、单笔贷款上限、贷款手续及联保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资金互助社坚持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信贷只对准入缴纳股金的社员开放。资金互助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入股资金与自营业务结合的原则,用于缓解合作社成员种植资金短期紧缺的问题。

2008年年底,通过合作社部分社员资产抵押方式,燃灯信用社向资金互助社贷款15万元,资金互助社入股信用社1万元,解决了资金互助社的部分资金需求。目前,黄张资金互助社拥有资金共计33.84万,资本准备金15%,累计借贷次数达20次。同时,资金互助社加入了凤阳县资金互助联社,获得与其他资金互助社互通资金、专人帮助实施项目和经验交流等机会。

2. 黄张资金互助社的组织优势

黄张资金互助社是一家由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双社运行模式的典型内生型民间金融合作组织。它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户为了更好地生产合作而自发组建创造,符合区域政府政策鼓励的产物。从资金互助社的发起和运行可以得出其具备以下优势:

第一,相比于其他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黄张资金互助社独特的区域性社区熟人环境使其具备信息成本优势。基于地缘、血缘与业缘的紧密联系,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问题。信息成本优势使得资金互助社的借贷手续简便、灵活,可以忽略调查、审查等耗时费力的环节,压缩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

第二,在双社运行模式下,以互助资金进行农业投入品(种子、化肥、农药等)的批发统购和农产品的统销,具有成本节约优势。据介绍,合作社统一批发的每吨化肥较单独购买便宜100-150元,统购农药较市场价便宜近一半。此外,合作社成员可以以赊购种子、农药、化肥等变相的借贷关系进行农业生产。这种先使用后付款的互助形式,由于是以实际用途的农业投入品而非货币形式进行,能很好地限定于实际生产活动,在解决社员资金短缺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的及时、顺利开展,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第三,由于根植于生产合作社,黄张资金互助社以组织的形式实行信誉互保,与单个农户相比,能较为便捷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以确保农户能够借到资金,而且在政策鼓励下可能还会获得一些借贷优惠。2009年,资金互助社向县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18万元,在无需抵押的前提下获得优惠借款利率,月利仅需8厘。

3. 黄张资金互助社存在的问题探析

黄张资金互助社自成立以来在为解决农户的短期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逐步改进的地方。

第一,从调查获得的资料来看,社员家庭年均收入23873元,以户均4人计算,人均收入近6000元,大大高于当地人均收入2000元,表明选择加入资金互助社的社员一般经济状况在村中处于中上水平。一方面可能入股社员是在资金需求激励下加入,而非社员或者没有大的资金需求,或者对资金互助社不了解。这一点从社员选择加入互助社的原因可以得到一定验证。选择缺少资金、借贷成本低都占53.57%,选能提供资金合作以外其他合作的也占到57.14%。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资金互助社虽然是农民自发成立,但因为农村固有观念和社区内分层现象的存在,隐形地构筑了一种低收入者加入的壁垒,有的甚至会流于形式。在调查过程中部分非社员农户就反映资金互助社多是村里干部参与,对资金互助社持不信任态度,有的表示即使有资金需求也不会选择资金互助社。

第二,由于两社合一,合作社和互助社存在组织边界和利益关系界定不清问题。黄张资金互助社是依托合作社进行信贷业务,借贷关系涉及专业合作社成员。这两个组织的理事长是同一个人,由于在固定资产、政府扶持资金使用等方面高度重合,使得这两个实体组织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更重要的是,从黄张资金互助社的内部账务发现管理层社员的借贷次数和金额比重突出,而普通合作社社员并无享受资金互助服务,且对资金互助程序缺乏了解。

第三,黄张资金互助社的所有管理人员中,文化程度普遍为初中左右,缺乏专门的金融业务培训。虽有两名兼职会计,但对账务处理都不熟悉。国外的经验研究表明,信用合作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并非经营地域范围和共同纽带类型,而是人员配置、内部治理、资产组合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归根结底取决于信用合作社的社员、理事会成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四,资金规模偏小,向外扩张资本不足,但运营费用高。资金互助社在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主要有社员农户的股金或存款、外部融资、接受捐赠和政策支持。由于资金互助社排除非合作社社员的加入,而非社员农户对资金互助社持怀疑态度,限制了社员规模的扩大。资金互助社现在“只贷不存”的现实严重依赖上游信贷机构资金融通的可获得性。虽然资金互助社作为团体组织相对于个体农户给外部资金提供者带来的信贷风险有所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尤其是在合作社发展的早期阶段。到目前为止,该社只在信用社以合作社名义贷到15万元,月息为8.7厘,以购销员个人名义借到3万元,月息为8.1厘。在县信用社贷到18万元,但却直接花费了2000元的通融成本。综合而言,资金互助社的融资借款成本还是太高。接受捐赠和政策性扶持不可能支持互助社的长远发展。虽然资金互助社的管理人员除购销员享有一定薪酬外,其他都无需支付工资,但固定成本支出相对于资金规模仍显巨大。调查中发现黄张资金互助社一年的办公费用接近1万元,除县农委每年补贴的3000元办公费外,其余都需资金互助社本来就不多的盈利支付,这直接抑制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第五,在外部环境不利时,合作社社员生产模式的同质性会造成风险聚集问题,此时资金互助社面临的还款/借贷冲击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更大。即使外部环境良好,社员生产模式的同质性也会带来资金需求/还贷的时间集中,不仅对资金需求压力大,而且使得资金利用率不高。燃灯资金互助社因为春季农民生产经营需集中投人,社员贷款需求增加;8月底,大部分社员因学生上学要向资金互助社借贷,无钱可贷成为经营中的最大困扰。秋季,农民还贷付息,互助社资金富裕,但贷款人少造成资金闲置。

(二)浙江省瑞安市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

1. 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概况

农合畜禽产销合作社由养殖大户张良存及部分养殖专业户于2007年8月11日发起成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身份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资本17.8万元,后新入股增加到22万元。合作社社员42人,遍及瑞安市各个乡镇,为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户(存栏量100头以上)。合作社社员在生产合作、饲料统购的基础上,由于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季节性资金周转困难,经理事会决议通过,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于同年11月开始开展社员间的资金互助业务。

资金互助业务的管理方式为按乡镇片区划分7个片区,每个片区入股最多的社员为小组长,社员借款由小组长担保,小组长之间互保。每股股金1000元,每人入股金额不得超过2万元。在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原则,社员每人一票。管理机构包括理事会(5人)与监事会(3人),由全体社员选举产生,都为兼职。会计账务由专业人员外包完成(2000元/年)。

在合作社借款手续较为便捷,一般提出申请后一周内可以获得借款。资金互助的利率设定结合市场资金价格、借款项目风险程度、借款期限和社员信用等级等因素,实行差别定价。借款期限10天以内,利率为0.5%;借款期限11天至12个月及以内,月利率为1%。此外,理事会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利率进行灵活调整,包括利率优惠及利率惩罚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合作社无资本准备金,全部资金借完为止。为了防控风险,合作社实行较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资金互助业务开展以来累积借贷次数15次,主要是短期生产周转借款,2-5万元之间居多,累积借贷金额72万元,无一例坏账。据了解因为合作社的重点仍是生产方面的饲料统购、信息共享等,且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无融资需求,故对外无融资行为。但这与实际运行中有资金借贷需求的社员需等前面的社员还款后才能再借的现实矛盾。

2. 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的特点与思考

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但并没有成立资金互助社。由于专业合作社成员都是生猪养殖大户,自身经营资金较为充足,基本投资都在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进行资金互助是因为借贷手续简便、灵活,可以及时解决偶尔的应急周转所需。因为采取分片组长负责制,且社员都是瑞安市内生猪养殖大户,片区社员之间信息对称,具备信息成本优势。

合作社运营处于亏损状态,主要是为社员农户提供生猪养殖饲料采购、互通市场信息及技术培训指导,暂无营业收入。一方面资金互助业务获得的利息收入有限,难以支付运行费用,且该业务现在在合作社的地位不突出。另一方面虽然合作社的注册资本仅22万元,但合作社完全有能力扩大社员的人股金额,扩充资本金,用以解决信贷配给的现象,防止资金互助业务灵活便捷的优势逐渐消失。但合作社负责人认为没有必要。

对于瑞安这样民间资本充裕,民间借贷、呈会、私人钱庄、典当等传统民间金融方式盛行;农村基金会、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新形式活跃的经济发达地区,面对自身经济充裕的生猪养殖大户,农合畜禽专业合作社是否有必要介入资金互助业务?根据表2、表3,笔者认为,虽然现阶段资金互助业务在专业合作社中处于边缘地位,但考虑到发生的15笔借款中,金额多在2-5万元之间,占66.7%,借贷期限多为半年之内,占86.7%,且有1/3的社员发生借贷仅为10天之内的周转。表明资金互助业务确实对于缓解资金短缺周转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考虑到生猪养殖资金需求的短期紧迫性,通过民间或者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需负担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更大,因而有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自身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因而资金互助业务要想稳健长期运行、持续满足社员农户借贷需求需满足以下条件:资金互助业务产生的利息收入要足以支付业务运行的费用支出;而且,随着生猪养殖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动,社员农户扩大再生产、疫病防治等资金需求可能由于生产模式的同质性而集中聚集,故资金规模需进一步适度扩大进行保障;为熨平市场风险的过度冲击,应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引导全体社员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为资金互助业务提供保障。

四、案例总结及建议措施

黄张资金互助社和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都是在生产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属于生产合作社内生型资金互助社发展模式。两者享有相同的信息成本优势和统购农业投入品的低成本优势,能够较为有效地缓解社员农户的短期资金需求,有益地补充农村总体金融供给不足的现实,丰富农村金融供给模式,对高利贷等不规范的金融交易具有挤出效应,利于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从黄张资金互助社的组织制度和运作状况可以看出,农民组织化和关联易对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资金互助社是基于农民组织的前提下成立的,要使资金互助社进一步发展,必须在现有组织的基础上,扩展组织规模,使资金互助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资金互助社的业务是通过关联易(如农业投入品的统购、农产品的统销等)实现的,关联易不仅进一步深化了社员之间的联系,而且确保了互助资金的生产性用途。

黄张资金互助社和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都只有贷出没有存入,互助社在金融市场上融入(或融出)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落实。两者的资本金全部来自社员股金投入,以此为借贷资本开展资金互助业务。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社员准入的门槛较高,排除了那些养殖规模较小但同时又受资金限制不能扩大养殖规模的农户加入,而这些正是最需要资金互助和技术培训的。从生猪养殖产业和资金互助业务的发展来看,应适当扩大社员规模,充实资本金,更好地服务农户。针对互助社变成一个纯粹的借贷团体的问题,因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黄张资金互助社和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可以适当地提高互助社的存款利率(可略高于当地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吸收社员农户将零散资金或暂时让渡的生产资金存入,避免社员将存款存入其他金融机构,再由互助社向其他银行机构融入资金满足社员借贷需求的问题。

黄张资金互助社和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业务都获得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向互助社提供低成本资金会降低互助社的存贷利率,但若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利率太低,有可能使互助社的存款利率太低以至于吸收不到存款。根据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政府的资金援助会破坏合作金融的自立原则,但提供人员培训则无此弊端,相反会有利于合作金融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政府扶持合作金融的最好方式。针对黄张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低,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会计业务知识的现实,当地政府在扶持时最好采用人员培训的方式。而农合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管理层相比黄张资金互助社较好但生猪养殖由于投入成本高,对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更加敏感,当地政府和

合作社联社可以从培训社员拥有更好的养殖技术,及时掌握生猪市场动态的角度进行扶持,避免行情波动过大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源头上减少社员农户的资金互助需求。

参考文献:

[1]夏英,宋彦锋,濮梦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4):29-33,110.

[2]何广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3-8.

[3]Biggart N W.Banking on Each Other:The Sit-uational logic of 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N],Discussing Paper,2000.

[4]王苇航,关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8,(8):61-65.

[5]汪昌桥,李学邦,马祥喜,安徽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金融,2008,(2):65-67.

[6]王景新,李玲,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11):14-16.

[7]张德元,张亚军,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分析[J],经济学家,2008,(1):40-47.

[8]Goddard J,McKillop D,Wilson JOS.WhatDrives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vidence for US Credit Unions[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2008,No.18.

[9]齐良书,李子奈,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政策研究――基于社员利益最大化模型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9(10):55-60.

[10]McKiHop DG,Ward A-M,Wilson,JOS.TheDevelopment of Credit Unions and Their Role in Tack-ling Financial Exclusion[J].Public Money and Manage-ment,2007,Vol.27,No.1.

上一篇: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实例研究 下一篇:地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