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9 07:57:18

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的问题与对策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也是受益与对外开放政策、率先崛起的且在国际上具有生产大国、出口大国的地位。山东省是我国纺织服装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外贸出口大省,纺织服装一直稳定在在出口前五名的,但在发展中仍存在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研究其发展对策。

一、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

山东的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02年德国人在青岛就设立德华缫丝厂,1914年11月,日本人在青岛兴建内外棉股份公司,1922年日商又先后在青岛四方、沧口开办了大康、钟渊、富士、宝来、隆兴5个纱厂。这段历史至今不仅使山东纺织服装有昔日的辉煌,同时在今天还依然保持纺织服装出口优势地位,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分析,也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在大幅波动

纺织服装不是传统的夕阳产业,而是国家振兴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山东省的纺织服装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生产大省,也是出口大省,近年来,山东的纺织品与服装及衣着附件双双携手进入山东出口的十大产品之列,在2013年估计可以超过200亿美元,排在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第五。但我们发现,山东的纺织服装出口发展还不够稳定、增速在大幅波动(参见图1),我们选用2005年为原点,那是因为2005年是世界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元年,2005-2013年间,大体上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05-2008,这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山东的纺织服装出口缓慢下降。二是2008-2009,这是由美国次级债引发金融危机的爆发期,山东的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巨幅下降,出口贸易额只有142.1亿美元,同比负增长9.52%。三是2009-2010,中国将纺织服装也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出口贸易额只有173.26亿美元,同比增加22%。四是2010-2013,世界经济低迷进入后危机时代,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又在下降,2012年还出现了负增长,2013年虽然有所回升,但未超过2011年的增速,所以判断2013仍在下降通道之中。

2.纺织服装出口结构不合理

山东省地处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纺织服装产业是山东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在全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参见表1),一是纺织品的初级产品、半成品占有较大的比重,纺织原料出口排在全国的第三位,纱线出口排在全国四位,面料出口也排在全国第四。二是服装出口相对比较落后,只排在全国第六位。服装是纺织产业链的终端产品。山东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特别是在“十二五”其间,服装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增长,但依然不尽人意,服装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依然不大,2011-213服装出口占纺织服装的比重分别是52.6%、53.6%、52.7%,,徘徊在52%-54%之间,低于全国同期61.8%、62.4%和62.3的平均水平,远低于福建省同期73.3%、73.5%和77.5%的比重。

3.纺织服装出口发展不平衡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区,不仅是中国儒家文化发源地,也是当今改革开放的前沿,纺织服装不仅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也有骄人的出口业绩, 但我们就业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是不平衡的,青岛一市独大的局面长期没有改观(参见图2)。山东省一直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全省有17个地市,青岛市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外贸口岸,纺织服装出口2005-2013年一直在全省领跑,不到全省人口1/10的青岛市却占有全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38%-41%的较大比重,这说明青岛市纺织服装出口形势喜人,相比之下山东其它地市的纺织服装出口相对比较滞后,具有较大的提升发展空间。而全省纺织服装出口大省的广东、浙江、江苏,各地市的纺织服装出口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良好业绩,这值得山东省借鉴和学习。

图2: 青岛市纺织服装出口数据(2005-2013)(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网,http://.c(2013是指1-11月)

二、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所有“上青天”之说,其意是说20世纪20-70年代,上海、青岛、天津的纺织业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然而,近年来,山东的纺织服装出口却存在上述三大问题,发展遇到了瓶颈,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国内外纺织服装出口经营环境的原因

2005年以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全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自然也对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形成较大的影响。环境变化具体表现有三,一是2005年进入后配额时代。人们所期望的纺织服装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如期而至,相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针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两反一保”案件频频发生,中国成为WTO成员国“两反一保”的重灾区。二是2008年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导致国际需求订单减少,据WTO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纺织品出口2856.7亿美元,下降3.14%,进口2732.1亿美元,下降5.36%。三是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近年来实施开放战略,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不断挤占中国市场。三是我国国内CPI、劳动力工资连年上涨,人民币不断持续升值,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0930,2005年汇改启动前1 美元 对人民币8.27元的汇率计算,累计升幅达到35.73%,出口企业不堪重负,不仅如此,人民币还有继续升值的可能,或将挑战“5”时代。

2.山东纺织服装出口产业结构的原因

山东省是纺织服装大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都十分注重加强技术改造,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如山东风如意加强技术创新,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创造地发明“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形成传统纺纱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突破,2010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但从产业结构上看,山东有很多在国内外知名的纺织企业,如山东即发、山东魏桥、山东如意、山东孚日等,是名副其实的纺织大省,而不是服装大省、服装强省。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3年全国纺织服装20强中山东有四家企业入榜,而且名次比较靠前,山东魏桥和山东即发位于第二和第三,鲁泰纺织、孚日集团分别位列第11位、第12位。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统计,山东2013年有三个品牌入选中国最具价值500强,这三家企业分别是山东魏桥、孚日集团和威海山花地毯,也就是说无一家服装企业上榜。

3.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发展方式的原因

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除了受制于国内外经营环境和自身的产业结构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出口发展方式。目前山东有纺织服装出口企业9000多家,以中小型企业为多,在国际上基本上绝大多数出口企业是以为纺织服装国际采购商,也就是国外纺织服装进口中间商贴牌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嵌入世界纺织服装价值链,出口还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粗放型的、数量增长型的发展模式,在国际上自主品牌严重缺失。山东在国内拥有如意、山花、绮丽、元首、希努尔、即发等知名品牌,然而,拥有这些品牌的企业在国际上,绝大多数企业出口是靠OEM,极其少数企业在尝试“走去出”,在国外办分厂、分公司和办事处, 出口也基本不敢“亮剑”,也心安理得地为国外纺织服装进口中间商打工,承担纺织服装加工生产的角色,谈不上自主品牌国际化,在国际上更谈不上纺织服装品牌生态管理,按照艾丰的观点,山东的纺织服装出口在世界纺织服装价值链中是一个“苦笑曲线”。

三、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的发展对策

齐鲁大地拥有纺织服装出口发展巨大的优势,尤其是青岛拥有“时尚之都”的雅称,具有由OEM向OBM转型、由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升级巨大潜力,我认为山东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需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努力:

1.加快转变纺织服装出口发展方式

企业应在追求外贸总量的增长和增速的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出口商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由零星分散型生产向产业集聚化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品牌密集型转变。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计划,降低对日本、美国、欧盟的出口市场的集中度,积极开拓中东、中美、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内生优势,占领全球贸易价值链的制高点。

2.发挥龙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引领作用

纺织服装行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目标,必须积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新的竞争背景下抢占发展先机。因此,优势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要充发挥引领带头示范作用,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带动引领产业升级和行业发展。例如,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型技术纺织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拥有数百项专利技术及创新成果,居中国纺织服装前5名。2009年,如意毛纺是首家获世界第一视觉博览会法国PV展会参展资格,为中国纺织面料企业走出国门,赢得了全球纺织面料流行趋势权。2010年,“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纺织界纺纱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相信这样的技术研发和经验,在其他企业进行推广,势必会带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升级和竞争力的提高。

3.积极应对纺织服装国际贸易摩擦

针对美国、欧盟及拉美国家秘鲁等国向山东纺织服装发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应诉,争取最大权益。按照WTO的规则,被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企业如果败诉就意味着要承受高额惩罚性关税。如果胜诉则可以享受到较低的单独税率,甚至零税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培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的人才,充分利用规则和贸易管理、积极应诉,不然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应在现有国外市场基础上,寻求开辟一些其他新兴市场,同时,也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及档次,要有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新品种的开发上,外贸纺织服装企业应在实地考察和反复论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国家的收入水平、风俗习惯、的区别,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开发潜在的客户和市场。

4.加大政府和协会对纺织服装出口的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对市场进行引导,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加强监管的力度,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优先发展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六大纺织服装工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对公共设施、资源、信息共享,增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应企业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熟悉国外新的法规和要求,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政治观念,保守国家商业机密。企业之间相互监督,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恶意降价、骗取出口退税等行为。对产品层次低,技术滞后,次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生产企业依法取缔。只有加强管理,规范竞争环境,资源最优配置,才能提高我省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5.加强纺织服装外贸人才培养

山东纺织服装的综合产能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棉纺织居全国第一,纺服装、化学纤维居全国第四位,但山东的纺织服装出口额居全国第五位。山东织服装的发展面临的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人才来支撑,因此,培养纺织服装专业外贸人才是 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一要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根据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制动科学、长远的外贸人才培养规划。二要加强高校与纺织服装的企业的合作,共建纺织服装外贸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培养既懂纺织服装知识,又懂外贸业务知识的高端复合型纺织服装外贸人才。三要培养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应用型纺织服装外贸人才,经营型的高级外贸人才、管理型的外贸人才和实践操作能力高的技能型人才。四要学习国外及省外的经验,山东的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法国甚至与国内的江苏、浙江相比存在差距,定期派员区交流学习。五要充分发挥山东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作用,企业学校资源共享,为学生顶岗实习和企业人员的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华.山东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8.03

[2] 谢少安.我国服装出口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08

[3] 王学敏.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

[4] 谢少安、汪生金等. 我国入世以来纺织服装出口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3.23

上一篇:唱响品牌 推进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 下一篇:基于我国国际经贸摩擦的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