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依旧上泽圩

时间:2022-10-29 06:44:08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市共建有106个圩市,其中端芬镇最多,以山底圩为中心,在其周围有大同市、汀江圩、西廓圩、那泰圩、墩寨圩、海口埠、上泽圩、成务圩、庙边圩等10个圩市,各有风采。近日,记者来到上泽圩,领略了它历经数百年的风采。

上泽圩布局虽不及汀江圩那样精致齐整,但有自己的风韵。如果说汀江圩骑楼风格属于简约精致一派,那么上泽圩骑楼则是豪迈粗犷的代表,高大奇伟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而且骑楼善于运用立柱、阳台,使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沿着村中公路进入上泽圩,穿过一些二层低矮的骑楼,走过一座短短的水泥桥,就进入了上泽圩,笔者发现,集市周围布满挺拔的骑楼群,最为宏伟的一幢是正中的贞栈号,处在集市中的“丁”字路口,依路弧形而建。据介绍,贞栈号由平洲村人陈怡廉建造,当时主要办理侨汇、邮政业务,相当于今天的银行和邮局。贞栈号正中有两根细长立柱从二楼阳台贯穿至三楼檐顶,挺拔秀丽,柱体设计独特,底端呈波浪形,与二楼的弓形阳台相呼应,柱子上端呈多棱主体,庄重,符合整幢楼的建筑风格。贞栈号以中式“金”字顶的亭子封顶,据说,“贞栈”号的楼顶原来有一个高高耸立的风向标,为“凤凰”外形设计,构造精美,全钢制作,是楼主从德国购回来的,因为风向标外观设计美观华丽,一度被当为上泽的标志,但是不久前出于安全考虑被拆除了。

在贞栈号的左首,另有一家铺号,楼体颜色虽然已经斑驳,但主体色调仍很分明,绿色、黄色互相辉映,大方典雅。商号的两根柱子从二楼阳台穿过三楼阳台直至骑楼顶饰。柱子设计一样考究,它的下端是波浪纹,像女子的秀发,舒展而下,又似青藤,盘桓而上,柱子的设计让人充满遐想。

据笔者观察,上泽圩有些骑楼的阳台设计也别具匠心,有的阳台仅能容一人站立,可能只是充当装饰之用,阳台的外观像南瓜,外型独特。

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泽圩建于元朝中末期,约于1330年兴建,距今670多年。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其建筑还是以平房为主,当时负责市政的官员林聪对上泽圩进行统一规划改建,统一改建为骑楼商民两用式的建筑,上泽侨居美国、古巴、南洋的陈氏宗亲纷纷响应,大规模的骑楼建筑在上泽开始建立。20世纪20年代,台海公路的修建通车刺激了上泽圩的繁荣,“当时台海汽车公司有7辆汽车往返于台城与广海之间”。据说,那时候,不仅陆路交通方便,水陆交通也有改善,人们在上泽河上修建水闸,把上泽河分为三段,截水抬高水位,使商船进入上泽圩市。当时上泽圩货物非常丰富,开平的赤水、东山等地的人挑着担子前来赶集,上泽圩繁荣一时。

如今,骑楼虽然经过80余年的风雨侵蚀,却风采依旧,繁华依旧,每月逢“四、九”日开市时,在洋楼下逛集市,依然有着浓厚的乡村气息。

上一篇:梅氏宗亲心系故乡奉献台山 下一篇:替社会分忧 助儿女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