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绑扎施工规范操作存在的误区研究分析

时间:2022-10-29 06:18:55

建筑工程钢筋绑扎施工规范操作存在的误区研究分析

摘要:钢筋成型绑扎属隐蔽工程,混凝土一旦浇灌后不再显露,毛病不易被发现,如解决不好,将给工程造成隐患,本文从钢筋原材料、钢筋混凝土构件、圈梁、水暖电管线安装施工工艺、成品保护多个层次考虑如何确保钢筋绑扎施工质量,希望能够给业内一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钢筋绑扎,质量通病,混凝土构件绑扎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国家标准、规范中所述要求,实际施工中由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从业人员对标准要求的理解能力及深度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对建设工程质量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对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彻会使工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在一般工程施工中存在以下对标准理解误区:

1柱、梁、剪力墙等钢筋砼构件绑扎

框架结构钢筋一般宜集中在钢筋加工场制作,然后运到现场堆放,或采取随安装随运,避免混乱。钢筋绑扎前应先熟悉施工图纸,核对钢筋配料表和料牌。核对成品钢筋的钢种、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发生错漏,应及时增补。

框架柱内钢筋在施工中,往往由于箍筋绑扎不牢;模板刚度差;或柱筋与模板间固定措施不利;或由于振动棒的振捣,使混凝土中的骨料挤压柱筋;或振动棒振动柱钢筋;或采用沉梁法绑扎钢筋,使柱主筋被挤歪,而造成柱钢筋位移从而改变了主筋的受力状态,给工程带来隐患。施工中要针对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错位应进行处理,才能进行上层柱钢筋绑扎。一般处理方法是移位小于或等于40mm时,可采取按1:6的比例弯折进行搭接错位大于40mm时,应用加垫筋或垫板焊接或凿去下部部分混凝土进行加筋焊接处理或钻孔浆锚主筋,焊缝及锚固长度按规范的规定。

柱、梁、剪力墙等钢筋砼构件中在绑扎时对拉钩安装存在原材料加工不符合制作要求,弯钩一般为一端135°而另一端则为90°,此种制作不符合抗震设防地区所要求的弯钩135°。安装绑扎中应将拉钩与箍筋分层分向套在受力钢筋上,并钩住箍筋而不能将其与箍筋平行绑扎在一起。在实际施工中还会出现拉钩间距设置错误现象,如设计要求间距400MM,而施工时只注意到一个方向间距要求,另一方向则不能保证,正确安装方法应从端部和底层绑扎第一只拉钩,然后向上层和构件中部按梅花形式错开钩住受力钢筋和箍筋并绑扎。

构造柱中钢筋搭接长度不符合1.6la且不小于500MM的要求。框架结构中框架梁下伸构造柱筋应与后扎构造柱筋搭接,搭接长度在实际施工中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搭接长度的要求。

2砌体中拉结筋不规范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关于砌体中设置拉结筋90°弯钩的要求,但施工中会与砌体与构造柱所用拉结筋弯钩产生误导,从而使构造柱中设置的拉结筋弯钩加工为90°而不是180°。

砌体砌筑中后砌留槎部位和方法不正确。常会理解为在砌筑高度2/3处以上可留直槎(阳槎、凸槎)。对要求的斜槎水平投影长度占砌筑高度2/3以上的理解不透彻。施工中遇到砌体与砌体交接处时会将其中一面墙甩开留成阳槎,有时甚至会不设置拉结筋及不规范的情况。

砖混结构中拉结筋设置长度及加工形状不符合规范要求。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用拉结筋设置混淆。砖混结构中应加工成一根成U字形状而不是把框架结构中用的两单根拉结筋在砖混结构中使用,砖混结构中U字形拉结筋伸入构造柱长度为100MM,框架结构中两根拉结筋伸入构造柱中长度为200MM。实际施工时应严格按G01-2003图集中结点施工方法施工。

3现浇板内水电管线的加强筋不规范

现浇板内水电管线的加强筋设置不规范。一是间距不符合要求,二是加强筋长度和形状不符合要求,三是只注重单层网片现浇板面加强筋的设置,而忽视管底加强筋的设置,在具体施工中应将管线底部设置加强筋并在非双层双向的现浇板面设置板面加强筋。施工单位对加强筋的设置不够重视。如加强筋未设置或设置不规范会使管线部位砼板存在板缝的隐患。

钢筋安装一般程序是:底板钢筋在侧模支设前进行安装;外侧钢筋在外壁模板安好后安装;基础内侧钢筋,在内模支设前安装或穿;对埋设在基础内的各种水、弱电、电缆管道及自动装置用管道,必须在钢筋安装前进行安装。

安装时钢筋要逐根清点,根据钢筋绑扎用料的先后,将成捆的成型钢筋用吊车或天车沿基坑两侧吊人基坑安装部位,再用人工按照平面总图及侧面展开图上的编号、位置,按水平分散绑扎。

为使绑扎后的钢筋网格方正划一,间距、尺寸正确,应采取在垫层或模板上划线,或采用5m长卡尺(或钢筋梳子)绑扎,先在钢筋两端用卡尺的槽口卡牢钢筋,待钢筋绑牢固后,取去卡尺,即成要求间距的网片;对墙(立)壁钢筋则设角钢线杆控制。

4受力钢筋绑扎不规范

在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时存在施工错误,未能理解规范施工要求。只注重了搭接长度和搭接位置却未能确保接头中受力钢筋横向间距(接头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施工中错误地把两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从而减少了钢筋与砼接触面积,降低了钢筋在砼中的握裹力,降低了钢筋在砼中的实用能力(结构力),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施工现象比较普遍。

图纸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搭接长度按接头百分率选择不同的系数,而确定具体的搭接长度,如接头百分率为25%时,搭接长度为1.2LaE,接头百分率为50%时,搭接长度为1.4LaE,接头百分率为100%时,搭接长度为1.6LaE(具体施工时还应由设计确定),但对焊接接头的百分率未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施工时,有些施工单位误认为焊接能与原材划等号,焊接是处理钢筋安装缺陷的万能方法。因为焊接接头的质量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合格,实际施工中,焊接接头或多或少有不合格接头存在于结构中,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合格接头存在的质量隐患,所以有必要对焊接接头的接头百分率给予明确限制和规定。

5基础梁钢筋安装

基础梁与框架梁受力相反,04G101-3图集中对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或焊接位置有明确的规定,但对梁箍筋的安装未有明确的安装要求,焊接接头的百分率未有明确的规定。框架梁钢筋安装时,箍筋开口方向向上,在梁上部同一面上有规律性地错开安装;悬挑梁钢筋安装时,箍筋安装应与框架梁安装方向相反,开口方向应在梁下部同一面上有规律性地错开安装;基础梁钢筋安装时,箍筋安装方法应与上部结构的悬挑梁安装方法一致,基础梁中的外挑部分的箍筋安装应与上部结构框架梁箍筋的安装方法一致。

6加强钢丝网质量不达标

《江苏省质量通病控制标准》中要求顶层砌体部分粉刷时加设钢丝网,以防止因温差等原因而导致墙面开裂。钢丝网的规格该标准中并未提及,所以现场施工及管理中很难对其材质等质量进行控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及对保证施工质量,应明确钢丝网的材质及规格,以便于现场管理和统一施工标准,而具体材质应为镀锌点焊钢丝网,规格应为直径0.9㎜,网眼尺寸12.7㎜×12.7㎜。混凝土与砌体交接处采用的加强网,也应采用该材质与规格的钢丝网。

7结束语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必须对钢筋绑扎使用质量通病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质量通病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厉家能,大体积钢筋混凝土钢筋工序绑扎施工工艺[J],市政技术,2008(3):12-15.

[2]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分析[J],建筑工人,2009(9):21-24

上一篇: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