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驰有度 效率为先

时间:2022-10-29 06:00:03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主要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对课堂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来把握课堂整体节奏,让教学做到张驰有度,效率为先。基于此,本文对数学课堂应如何放慢节奏,提高效率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张驰有度 有效性 慢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08-01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如何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了众多教师为之深思的课题。应该说,科技的进步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现代化教学工具让课堂教学更加效率化。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无视学情单纯追求“快节奏”的教学弊端也日益突显。作为理性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明显的节奏感无疑会为枯燥单调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但一味的求快、求满收则会适得其反。本文从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为切入点,通过教学实例,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慢”思考进行了全面探析。

1 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怕时间不够,会加快节奏;有的教师怕浪费时间,会将教学内容安排的很满。而实践证明,快节奏并不一定会产生高效率,很多教师的做法表面看来是加快了节奏,扩充了教学量,但实际上却将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的机会剥夺了,反而会让教学效率下降。如在讲“可能性”时,某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不确定和必然事件,然后安排了“摸彩球”、“掷硬币”两个游戏,游戏完后又让学生结组进行答题竞赛。当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候,才草草做了个课堂小结。学生虽然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体验活动,但整节课都忙于讨论、游戏、竞赛,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使得学生思维反而受到了压制。

2 把握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2.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放慢课堂教学节奏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性,让教师更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应条理清晰,教学内容应层次分明,使课堂能够始终保持一个“慢”节奏,让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和交流。如在讲“等可能性下的概率”一课时,概率内容由于与生活实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们在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概率计算方法,学会使用列表或者是树状图来列举等可能性下的所有结果。首先借助“买彩票、中大奖”的情境将新课导入,让学生们在“谁中奖可能性更大”的猜测中,为“等可能条件”这一教学基调打下基础。然后结合“掷骰子”的例题,让学生们结合实例体会题目中m和n分别代表什么,探索计算概率的方法。要将计算分析交给学生,让他们来讲解概率具体方法以及等可能条件等内容。在做例题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述,(提前预设学生会忽略交待等可能条件),然后引导学生对等可能条件进行分析。整节课教师可以只用一个案例来贯穿始终,只需要对数学条件进行稍加变化,为学生制造一个使用原方法解题可能失败的“契机”,来加深学生们对方法的认识和知识的理解。这样设计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强化,学习难度层层递进,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定的练习时间,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学节奏慢而不滞,教学效果稳中有进[1]。

2.2学会“留白”,让课堂节奏更具张力

留白,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的一种教学艺术。学会留白,擅用留白,给学生更多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大胆的交流与讨论,来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激发其探求欲望,让课堂节奏更具张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水平。充满张力的数学课堂就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往往一段“冷场”更能激起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如在讲“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当学生们进行如下例题练习之后:

(1)23×24=(2×2×2)×(2×2×2×2)=2( );

(2)53×54=_____________=5( );

(3)(-3)7×(-3)6=____________=(-3)( );

(4)( )3×( )=__________=( )( );

(5)a3・a4=________________a( )

教师并不急于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判定,而是给学生一个思考问题的空间:同学们想一想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看一下自己的结果,是不是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在学生们演算、验证与思考的同时,进而对其进行拓展训练:大家尝试计算

am・an=?,当a・a==am+n的答案跃然纸上时,学生们已经自主探究出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容量

作为当前课堂教学一种重要辅助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因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倍受学生喜爱。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多媒体替代板书,可以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使教学容量得到有效提高,为学生留出更多思考与探究的空间。如在讲“频率分布”时,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将多个数据通过“Excel”表格进行排序,其中最小值、最大值,以及各个频数都非常直观,而且“Excel”图表功能中的“柱状图”与频率公布图非常类似,一旦教师将频率颁的方法、步骤与道理讲透之后,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非智力过程的处理,这样不但缩短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度”,不要一味滥用,或者是完全依赖,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2]。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张驰有度,内容分明,既不应琐碎单调也不应顾此失彼,要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们在“慢”思考中积累数学经验,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佘仕芬.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慢”的艺术[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3(2): 46.

[2]孙朝仁,朱桂凤.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慢、降、放、退”教学策略――7.4《认识三角形(1)》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J].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 2013(4): 34-38.

上一篇:高中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A Comparison of Polysemous Words 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