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弘扬文明乡风 建设“两富”美丽乡村

时间:2022-10-29 05:47:31

培育弘扬文明乡风 建设“两富”美丽乡村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新时期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了“乡风文明”等“软件”方面的建设。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弘扬乡村文化,建设两富乡村。

[关键词] 文明 建设 乡村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005-01

2012年6月6日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目标要求。实现十三次党代会倡导的“两富”目标,要求我们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美丽乡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虽然只有五句话20个字,却是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五大建设于一体,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全景式描绘,五个方面必须要统筹谋划、全面推进,而不能单独拿出其中的一句以偏概全,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所以在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不能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了“乡风文明”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2012年11月,浙江省湖州市曾对日常生活中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依次为社会风气、物价、医疗、就业失业、社会治安、贫富差距、工资待遇、教育、征地搬迁、环保、腐败、食品卫生、住房、和安全生产等15项,而其中最为关注的则是社会风气问题,选择的比例最高为14.8%,关注度继续处于首位。社会风气对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韩国的新村运动享誉全球,是与“泡菜”和“跆拳道”齐名的韩国三大文化品牌之一 。在韩国新村运动中,他们除了上项目搞“硬件”建设,还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新时期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了“乡风文明”等“软件”方面的建设。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弘扬乡村文化,建设两富乡村。

[关键词] 文明 建设 乡村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农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他们非常注重对农民的精神培养,认为只有以搞项目为载体,以推进国民精神教育为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才能真正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因此,新村运动一开始就积极倡导“勤勉、自立、合作”的精神,这种精神由农村扩展到城市,变成韩国的民族精神,叫做“民族自立、事业报国”,对韩国的现代化起到精神支柱作用。因此,韩国人普遍认为,新村运动转变了全体国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从这个角度而言韩国的新村运动在建立国家伦理和公民道德,建设和谐、诚信、文明社会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可称得上是一次泛国民精神运动,这给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带来许多深深的启发。

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大港村,为了培育和弘扬风清气正、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他们提出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思路,以“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大港”为主题,村里先后举办了“幸福大港”主题系列活动和“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建起了文化广场。每天傍晚,成群结队的村民集聚在广场上舞龙、跳舞、练剑。生活条件富裕了,村民们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富足。为了弘扬和传递立志修身、济世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教化和规范村民的一言一行,大港村建起了一条60多米长的传统文化长廊,“徙木立信”、“一诺千金”、“孝子黄香”……一个个历史故事以漫画形式展示在墙上,浅显生动的故事成了村民教育子女的鲜活教材。如今,这条文化长廊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不少村民对墙上的许多传统故事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通过各种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人们的心灵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经受着熏陶和洗礼,使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影响、滋润和提升着广大村民的文明素质与道德水平,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所谓“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仪”,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足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应该同步提高。所以,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物质富裕,又要精神富有。否则,如果我们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物质文明和各种“硬件”建设上,坐视农村道德失范,任由黄赌毒泛滥成灾,封建迷信陈渣泛起卷土重来,各种垃圾文化登堂入室,歪风邪气甚嚣尘上,那就不是名符其实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在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中“乡风文明”甚至排在了“村容整洁”的前面,足见“乡风文明”其意义之重要并不亚于某些“硬件”方面的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入推进,我们要坚持物质与精神并重,“软件”与“硬件”并举,把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提到更加重要的日程上来,在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同时,更要使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传播,让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乡风乡俗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开花结果,蔚成风气。

参考文献

[1]彭良姝. 皖西地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2]闫秀丽.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D].浙江大学,2013.

[3]汪彩琼. 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2,08:1204-1207.

作者简介:李念文(1961-),男,汉族,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湖州市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研究。

上一篇: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运用 下一篇: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