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喜,走向全国的“华南虎”

时间:2022-10-29 05:41:42

没有傲人资历,也没有传奇故事,十多年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小公司从计算机零配件起家,发展成总资产逾15亿元,员工逾2000人的集团公司,其产品涉及家用电脑、商用电脑、家用笔记本、商用笔记本、移动产品、PHILIPS显示器、PHILIPS数码相框、NEC显示器、SONY产品、三星硬盘、大水牛产品、数码系列产品、七喜墨盒等多个领域,这就是――“华南虎”七喜。

良企逢明主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PC市场上掀起第二波渠道商转型高潮,以赊销5000元电子元件起家的七喜电脑也在此时开始“弄潮”。易良峰、刘生和李迅3人联合出资200多万元组建了广州七喜电脑有限公司,但一直以来业绩平平,直到新掌门人易贤忠的出现,七喜才算得遇明主。

其实易贤忠早在1991年6月便从原来工作的国营单位辞职下海,主要做一些电子技术的开发,由于头脑灵活,加上肯吃苦,只用了三个月便赚到20万,这是他下海掘到的第一桶金。可不久后,易贤忠想挽救原来的亏损企业,重新回到了那家国企。尽管他“拼命三郎”式的卖力工作,但那家国企长年亏损,状况并未得到多大改善,而易贤忠却积劳成疾,在得病住了一年医院后,他决定不再回去,“因为实在太累了。”也许是机缘巧合,易贤忠第二次辞职下海后遇到了正欲寻求增资和股权转让的七喜,这时候虽然他已经步入中年,但创业的激情刚刚燃起。

和其它二、三线品牌PC的发家史一样,七喜电脑当时的主要业务是销售电脑配件,开始的生意并不尽如人意,易贤忠周游各地,试图推出一个新品牌,把企业做大,但当时并没有人对此感兴趣。无奈之下的易贤忠也想过做软件生意,还想承接广州的第一条地铁线项目,可最终还是回到了老路上。在经历了开拓渠道、积累资本两个环节后,七喜电脑选择了发展自有品牌,并于1997年11月推出“HEDY”电脑。

扎根华南,迅速崛起

七喜一开始主要做的还是行业供应,但这时候的七喜电脑已经崭露头角。由于七喜电脑具备价格优势,及良好的人脉和渠道关系,在大学里占领了很大一块市场。在联想、方正等大型PC厂商无暇南顾的时候,1998年销售的万余台电脑几乎全部进入华南的高校,当时华南一些高校正在进行211工程,进行PC点对点采购,七喜凭借本土优势获得不少教育用户的青睐,差不多60%的高校都使用了七喜PC。值得一提的是,同年七喜还成为索尼电脑周边设备全国总代。

到了1999年底,掌门人易贤忠开始做市场,那时七喜是广州第一个本地电脑品牌,加上媒体的支持,所以第一个月的销售成绩已经很理想。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给了七喜当头一棒,当时采购回来的5000台显示器质量出了问题,最后被迫低价处理掉,七喜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不过从那时候起,七喜人开始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就着手加强了品质控制,并建立起自己的质量检测体系,一步步迈向成熟。1997年至2000年是七喜电脑迅速崛起的4年。继投资5亿元在广州黄埔开发区兴建占地12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和科研大楼后,2000年第3季度,七喜电脑全面进军西北、华北市场。到年底,其PC销量位列全国前8名。但面对当时家用PC越来越热的大市场,七喜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到家用PC上,商用PC的推广及销售因此受到冷落。由于缺少相关的跟进,2000年前后七喜商用PC的市场开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加之售后服务跟不上,让原有用户对七喜的印象大打折扣,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一波三折的上市路

上市意味着一个公司要多方面融资,扩大规模,做强做大,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七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后,七喜一直在为谋求上市而努力。2000年,七喜电脑正式向广发证券发出了协助改制上市的请求。此后的四年时间里,七喜的销售额在快速增长,2001年的年销售额逾18亿元;2002年进入中国PC行业前5强,净利润实现116.57%的高速增长;公司近3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3.2%、44.15%和67.86%,利润的增长速度甚至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七喜电脑以优异的成绩征服了广发证券,于是决定成为他们上市的保荐机构和主要承销商。

然而好事多磨,当2001年初七喜电脑进入为期一年的上市辅导期的时候,它却未能得到广发证券在2002年度仅有的8个推荐上市名额;2003年,七喜电脑在获取了推荐资格并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后,国家对新股发行数量实施限制,七喜又一次与上市失之交臂。与此同时,呼之欲出的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却搅热了中国股市。中小企业板块地理位置毗邻广州,较短的排队期和较低的审核门槛,以及转型至创业板股票全流通的前景,让七喜电脑转向中小企业板块上市。2004年,七喜电脑2900万股A股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截至尾市收盘,分列沪深两市涨幅榜首位,全天涨幅高达38.54%。占有股权接近五成的七喜电脑创始人易贤忠,身家也随之飙升超过5亿元。事隔四年的时间终于拿到上市的牌照,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著名电脑企业中最后一个获准上市的企业。

小而全的PC 生产体系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少有一家IT企业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七喜成立至今一直沿着“3C专业制造商”的方向,从来没有停止过扩张的步伐。自1999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至今,七喜控股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兼顾性能与时尚设计的“HEDY”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数码通讯产品。如今,七喜已拥有近500人的专业研究队伍,已获授权专利超过40项。七喜的生产线很长,已经形成了自己小而全的PC 生产体系,几乎所有的硬件七喜都可以生产,不过有一样例外――那就是主板。因为生产单板成本特别高,量做不上去,所以曾经有过的主板生产线被撤了下来。在七喜的运营上,民营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与务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99年,上网热以及网络热潮所带来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电脑的采购。七喜抓住时机,以品质保证和竞争性价格为卖点,推出了快乐498系列家用电脑,很快成为当时华南电脑市场风头最劲的黑马。此后,七喜在家用电脑领域一直稳扎稳打,不断扩展自己的品牌影响力。HEDY品牌电脑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并通过3C认证,连续12届成为广交会会务专用电脑。2007年9月14日,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HEDY”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此之前,其姊妹商标“七喜”也于2006年12月11日经司法程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两大主打商标双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4年,七喜进入笔记本市场,当时各个品牌的笔记本已经达到近百款,搭末班车的厂商靠什么来抢市场,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产品差异化,只能在质量、服务以及性价比上下功夫。七喜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广达作为代工商,希望可以在强强联手的基础上占据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七喜并没掌握笔记本的核心与尖端技术,因此七喜进入笔记本市场不炒作概念,但要挑战国内外厂商已较稳固的份额,当然也得使用技巧,例如14英寸市场,七喜不是硬碰硬地上马4:3标准屏,而是推出更时尚更吸引用户的16:9宽屏笔记本。七喜力求让用户看到笔记本的真实面目,除了实惠的价格,还着重在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有保障的售后维修服务上做文章。

作为七喜旗下历史悠久的品牌,大水牛成为极具盛名的自有品牌,大水牛的生产线是国内硬件环境最好的生产线,拥有了从外观设计、模具开发、生产成型、注塑、静电喷涂、组装、打包的完整生产线。大水牛品牌目前拥有机箱,电源,显示器,音箱,桌面套装,键鼠,6大类外设产品,大水牛品牌产品已经行销到亚洲、欧美、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作为一家专业制造商,七喜还把产品线延伸到了耗材业,在2003年七喜就成立了耗材事业部,采用原材料全是进口墨水、碳粉等等,以确保耗材质量上的保障。在以后2年多的时间里,七喜凭着其在IT行业的良好渠道和制造方面的优势,凭着优质的产品质量、优惠的服务政策,目前,七喜耗材在耗材市场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2006年8月,七喜和深圳友利通、高新奇科技一起,获得了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第十批手机生产牌照。与此同时,七喜以惊人的速度且高质高效的推出了11款手机,分别覆盖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价位段,技术方面,七喜拥有自己专业的手机研发团队,除了旧部研发力量的延续,也有深具技术底蕴的新鲜血液的加盟。

七喜的创富秘诀

如今的PC市场利润越来越微薄,一线厂商越来越多的使用降价利器来争夺市场份额,这样对于二、三线厂商压力就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率,已是行业内厂商的普遍策略,然而真正能实现低成本的企业并不多。七喜通过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成为成本控制的佼佼者。比如七喜的投入回报控制比较到位,少有财务上的坏账、呆账出现,涉及到几千万上亿元的项目如果需要大量垫款的话,在七喜都不可能被批准。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法回收,这种损失是利润微薄的PC厂商承受不起的,保证了投入回报管理的有效也就等于保证了低成本。而多大厂商都不愿意做的东西,七喜去做,如很多大厂商不做光驱、硬盘等,这些产品的利润很低,附加值不多,但是量大了之后,利润自然也很可观,七喜可谓是深谙“薄利多销”这个道理。

渠道也是七喜电脑取胜的法宝之一,为了更好的拓展全国的区域市场,搭建完善的区域渠道架构,七喜提出了深入地市,渠道决定市场的口号。借助通畅的渠道,七喜的渠道触角已悄然伸到了5、6级城市,比如2007年七喜由200余家核心伙伴支持带动1000家以上的、经销,建立3000家店面,全面覆盖中国1~6级市场的渠道布局,在渠道终端到处都能看到七喜经销商的踪影,越是在偏远贫穷的城市,消费者对七喜电脑的指名率就越高。七喜还得到了包括SONY(索尼)、SAMSUNG(三星)、PHILIPS(飞利浦)等国际著名厂家的青睐,这些厂家对七喜的信任源于七喜对厂家的一种责任感。借助这些国际知名品牌,七喜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渠道,这些渠道又为七喜自有品牌的研发销售打下了基础。

另外,“千店红”活动也是七喜电脑渠道的一个重要策略。还通过中心城市的一线店面;地市的核心店面和王牌销售人员来打造“七喜千店红”,除了店面装修的规范化之外,千店红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温馨、亲切的环境,让消费者在七喜专卖店找到亲切、随和的感觉,这是七喜电脑专卖店一种精神的体现,当然也是一种竞争技巧。

结盟AMD,左右逢源

自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以来,七喜电脑一直是英特尔阵营中的“铁票”,所生产的电脑均采用英特尔处理器。但随着英特尔在P4处理器、芯片组的生产和市场策略上失误连连,加之AMD K8处理器的异军突起,AMD在家用电脑方面更受用户欢迎。尤其是国内电脑市场的重心正逐渐从一二级市场向三四级市场转移,三四级市场用户对性价比高的电脑需求量很大,AMD在三四级市场和网吧市场的反映上较好。

此外,AMD对七喜开出的条件看起来很有鼓动性。其中AMD的人就谈到说,我们的处理器产品线单一,像2600+、3800+等命名方式清晰。而英特尔的产品同一系列型号也越来越多,外频、缓存、制程等细微差别都要专列一个型号。你们七喜向消费者推的时候,只能推英特尔这个品牌,具体产品推起来没有推我们的方便简单。那时还有一个令七喜人寒心的传言,就是说只要七喜等区域品牌不听话,英特尔就限制供货,哪个型号的处理器需求多,英特尔偏偏就供应不上。鉴于种种原因,七喜终于决定了跟AMD合作,2007年1月18日,七喜宣布与AMD结成战略联盟,正式结盟AMD为七喜带来更多的上游资源,一边是英特尔、一边是AMD,左右逢源的七喜可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电脑产品。

“一大两小,闲钱玩票”

2008年4月15日,七喜控股召开了2007年年度股东大会。受主营产品单价下降、手机业务失利等多种因素拖累,2007年七喜控股公司营业收入为30亿元,利润总额5473万元,其中炒股收益高达3653万元,虽然炒股占据利润总额的2/3。但董事长易贤忠却表示,用点闲钱炒股只是“玩票”性质,公司“一大两小”(“一大”为PC,“两小”分别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主业实现持续稳健增长才是公司安身立命之本。

实际上谁都知道目前IT行业竞争态势呈白热化,国内厂商的日子普遍都不好过。目前在核心城市,PC的品牌差异化越来越弱,七喜在渠道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今年与国美、苏宁、顺电等卖场都有更深入的合作。按部就班地推进自己的“千店红”策略,目前七喜已经在341个地市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另外,消费者还注意到,从2007年开始,七喜在产品价格上就变得更富于攻击性。与神舟同步推出了2999元的低价笔记本电脑。2008年又领先推出1999元的商用机,在某种程度上,七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完全不弱于神舟。尽管七喜比较忌讳谈“低价”,但价格的确是一把提高竞争力的利刃。在笔记本和手机领域,产品研发和渠道建设投入都相当大,稍有不慎,投资就可能付之东流,面对国内外大牌竞争对手,七喜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紧跟的策略,一点点蚕食市场份额。

七喜电脑的英文名称为“HEDY”,即“Happy Every Day”,寓意“天天快乐”。七喜的成长之路虽然也不乏艰难险阻,但这只勇猛的“华南虎”却有着一种快乐向上的精神,相信未来七喜应该会走的更远。

上一篇:CPU技术面面观――核心分类 下一篇:用好转场,DV视频也玩影视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