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高铁加速云岭发展

时间:2022-10-29 02:38:39

百日高铁加速云岭发展

高铁助力云南发展

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2016年12月28日上午10时,从昆明南开往贵阳北的首发列车沪昆客专G4136车次准时从昆明南站发车,上海至昆明高速铁路、贵阳至昆明段正式开通运营。同日,云桂铁路昆明至百色段开通运营。随着首趟沪昆客专昆明南―贵阳北段动车、云桂铁路昆明南―百色段动车笛声长鸣,驶出昆明南火车站,标志着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红土高原、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节点上的云南驶入高铁时代。

沪昆客专和云桂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通往中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便捷大通道。沪昆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昆明,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市,线路全长2252公里,列车运行时速300公里,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云桂铁路线路经云南昆明市、红河州、文山州至广西百色,最终到达南宁东站,正线全长710公里,与南宁至广州铁路共同形成昆明至广州的快速铁路通道。因云桂高铁连接云南与广西两个少数民族大省,沿线分布着彝族、苗族、壮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所以云桂高铁也是目前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的高铁。沪昆客专、云桂铁路通车运营标志着云南高铁从无到有,连入全国高铁大通道、大网络。

高速铁路是加快区域发展的推进器,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云南山高谷深,地质结构复杂,基础设施特别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长期制约云南发展的重要因素。沪昆、云桂两条高铁连接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对于云南构建“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骨干网络,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两条高铁的通车运营,将有效提升云南省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强力助推云南跨越发展。

云南将持续推进“路网”建设

沪昆、云桂两条高铁开通之后,云南省将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由铁路终端末梢变为前沿枢纽,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泛亚铁路枢纽中心,为更好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云南将结合国家“十三五”有关规划及自身实际情况,到2020年,实现全部州市通铁路(个别州市在建)、滇中城市群通高铁、经济人口大州市(300万人以上的州市)及旅游重点区域通达高标准铁路的“三大目标”。

2030年,云南将形成“八出省、五出境”主骨架网,形成“三横四纵”的铁路网布局,实现省际畅通、周边国家畅通、州市畅通、沿边畅通,构筑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铁路网,把昆明建设成为辐射中心的铁路枢纽。全省铁路营运里程8000公里以上,路网总规模约1万公里。

高速铁路是“十三五”期间云南铁路建设的重点,规划了中越(河口出境)、中老泰(磨憨出境)、中缅(瑞丽、清水河出境)、中缅印(腾冲猴桥出境)“五出境”铁路通道,境内段相关项目纳入了国家相关规划。其中,渝昆高铁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先期段工程2016年已开工建设,中老、中泰铁路建设等也在全力加速。而通过广通至昆明、广通至大理铁路扩能等相关项目的建设也计划在2019年建成、保瑞段计划2021年建成。中缅铁路清水河口岸出境通道大理至临沧铁路计划2020年建成、临沧至清水河段已完成可研设计工作,将积极争取“十三五”尽早开工建设;中老泰铁路国内段昆玉铁路扩能已建成,玉磨铁路争取2020年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高速铁路建设营运里程将达到1700公里,其中,国家主导约1200公里、云南主导城际高铁约500公里。到2030年,高速铁路总规模约3100公里(城际铁路约1500公里),实现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丽江市9个州市通高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3个州市通过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的快速铁路连接。

国家开发银行力助云南“高铁梦”成真

沪昆铁路和云桂铁路作为云南省连通外界的高铁项目,是全省的重点工程,在修建之初,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便及时跟进,先期发放了11.22亿元贷款来支持项目的建设。随着项目的推进,资金需求越来越大,面对着近379亿元的巨大缺口,云南省分行迎难而上,积极研究融资方案、广邀同业参加,促成了各方达成组建银团的共识。针对各行授信期限不一、签订合同总额审批受限的情况,国开行云南省分行创新设计了“总合同+年度分合同”的分组银团贷款模式,实现对各方贷款条件和要求的整合统一。

另外,云南省分行还根据项目业主对保障提款的诉求,设计出不按计划放款的惩罚和补救机制,有效保障了项目的按时放款。同时,云南省分行还积极寻找兼顾企业及银行等各方诉求的平衡点和共赢点,最终作为牵头行组建全省铁路行业的首笔银团贷款――沪昆铁路137亿元银团,并作为联合牵头行组建全省铁路行业最大金额银团贷款――云桂铁路242亿元银团。这些贷款为两个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及时、稳定的大额资金保障,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建成。

昆铁路和云桂铁路仅仅是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支持全省铁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国家开发银行在云南省扎根发展的历史,也是支持云南省铁路建设的历史。早在1999年,国家开发银行昆明分行成立时,就为沾益至柏果铁路项目承诺贷款3亿元并全部发放,自此拉开了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云南省铁路建设的序幕。

18年来,国开行云南省分行齐心协力支持云南省铁路建设,在2011年全国铁路建设面临银行停贷、资金缺乏等困境导致许多项目停工时,云南省分行积极响应总行的号召,向云南省铁路建设紧急提供33亿元的应急贷款,大大缓解了当时全省铁路建设的资金紧缺危机,保证项目正常推进。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支持云南省铁路建设的主力银行,共累计投放资金426亿元,重点支持包括沪昆、云桂、玉磨、昆玉、玉蒙、昆广、广大、大丽、大瑞等在内的19个铁路项目,建设里程达4000余公里,其中营业里程超1000公里,占全省营业里程的36.65%。云南与外界联系的时间大大缩短。

云岭发展迎来高铁红利

4月6日,昆明铁路局消息,沪昆高铁贵昆段、云桂铁路百昆段开通满100天,发送旅客突破300万人次,日均开行动车56对,发送旅客3万人次,最高日发送旅客达5.8万人次。时空距离的压缩,使旅游业、物流业直接受益,高铁沿线城市人员的频繁往来和信息流通的便捷化也带动了地区发展,成为了助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旅游业率先受益

交通是旅游的命脉,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最大红利,在这一点上,贵州已用事实证明。2014年12月26日,贵阳至广州、南宁至广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贵州从那时迎来高铁时代。据统计,2016年1至11月,贵州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41.51%、43.53%,其中入黔游客增长50.06%,过夜游客增长32.36%。“得益于高铁带来的客源,贵州旅游业才实现了井喷式增长。”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汪文学曾对媒体介绍。

开通100天来,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同样尝到甜头。昆明假日风光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小李介绍,高铁开通以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变化为云南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云南的高铁旅游日益受到游客的欢迎。

据了解,随着交通大环境的改变和覆盖区域的日益广泛该旅行社的旅游业务也增加了不少。小李介绍,之前业务多在南宁、桂林、北海等方向,高铁开通后,原有旅游业务增长迅猛,还增加了昆明至贵阳、北京和华东、东北方向的旅游业务。

目前,昆明南每天开行动车56对,周末58对,覆盖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郑州、长沙、贵阳、南京、济南、南昌、武汉、厦门、广州、桂林、北海等15个跨省城市,旅客还可在上述城市快速换乘高铁通达全国各地。昆明至贵阳、长沙、南宁、广州等地动车实现了公交化开行,极大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

“高铁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加上云南也在加大对旅游问题的整顿,相信云南旅游业会更加繁荣,我对我们旅行社的发展很有信心。”小刘高兴地说。3月27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了《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共22条,要求取消旅游定点购物,严禁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措施》后,云南16州市立即行动起来,或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安排方案,或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落地整治措施。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高铁开通后,以沿线周边良好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推动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转型提升和品牌打造,再加上自身旅游建设,苦练内功,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云南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扩大区域交流

云南十八怪之一就是“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沪昆高铁开通后,“千里归途一日还”是云南各民族群众最大的感受。

据了解,清明小长假期间昆明南站的客流量增加明显。“清明节只有3天假期,之前要想回老家祭祖访亲只能坐飞机,机票贵且不说,而且我们老家县城也没有机场,还要转车,特别麻烦,现在好了,高铁开通了,3天假期也能回家祭祖,我们县城就有高铁站,真是方便!”袁兵兴奋地说。袁兵是江苏徐州人,在昆明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他说,以前从昆明到老家,要坐近38个小时的火车,现在快了,11个小时就能到达,自己也可以常回家看看,清明节期间他就是乘坐昆明南至上海虹桥G1376次动车到达上海,在上海转了趟高铁回到徐州。

高铁开通后,昆明到各大城市旅行时间大幅缩短,其中昆明至北京由原来的33小时缩短至12小时,昆明至上海由原来的34小时缩短至11小时,昆明至广州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至6小时;昆明至贵阳2小时、昆明至长沙5小时、昆明至南宁4小时可到达。

路通则业兴。高铁时代的来临,不仅缩短距离,扩大了区域交流,而且也将极大地提升云南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有利于云南承接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优势特色农业以及有色金属、医药、烟草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助力民族地区发展

云南是疆多民族省份,山高谷深、地势复杂,长期以来相对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制约了云南的发展。沪昆高铁贵昆段、云桂铁路百昆段开通运营后,公交化、高密度开行的高铁动车带动了民族地区,特别是高铁沿线壮族、苗族、彝族、哈尼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之前不通铁路,部分县甚至不通高速公路。云桂铁路开通后,昆明至文山境内的富宁县高铁动车达15对、到广南县17对、到丘北县24对,便捷的交通带动了当地发展。

文山普者黑是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取景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普者黑成为众多游客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以前从昆明到普者黑乘汽车需5个多小时,价格150元左右。现在乘坐高铁仅需要一个半小时,票价74元。在普者黑这样一个县火车站,最多一天旅客发送量近万人次,当地许多少数民族民众在家门口开旅馆、搞运输、卖烧烤、当导游,加入旅游业,拓宽了就业和脱贫渠道。

“我爸让我回去帮他打理小餐馆,我正要准备辞职回丘北。”在昆明一家KTV打工的小黄介绍,他家的餐馆生意以前不是很好,主要是爸妈在打理,高铁开通后,人流量增加了很多,生意好到爸妈应付不来,喊他回去帮忙。

据悉,昆明铁路局已公交化开行了前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等民族聚集区的高铁动车,载着国内外游客源源不断地进入云南民族地区。

“五一”小长假云南接待游客641万人吸金37亿元

5月2日,云南省旅发委公布了云南“五一”小长假旅游接待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64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5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37.11亿元,同比增长37.22%。

值得注意的是,小长假期间,全省旅行社共接待游客9.51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3.18万人次,比4月15日前日均下降56.9%;比4月15日至28日日均下降43.0%,散客是小长假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一”小长假期间,滇中的昆明、玉溪、滇东北的昭通、滇东南的红河等地接待游客均超过60万人次。其中滇中的昆明接待游客最多,达97.68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L43.69%,位居全省第一位,实现旅游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63.52%;昭通市接待游客量达77.69万人次,同比增长23.42%,位居全省第二位,实现旅游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33.99%;玉溪市接待游客达到了69.88万人次,同比增长9.47%,位居全省第三位,实现旅游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19.20%。

滇西北的大理、迪庆、滇西南的临沧、普洱、滇中的曲靖等地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其中大理州接待游客达55.20万人次,同比增长8.98%,位居全省第四位,实现旅游总收入5.70亿元,同比增长13.47%。

此外,楚雄、文山、保山等地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接待量均超过20万人次,其中文山州接待游客同比增幅全省最高,达130.0%,共接待游客29.14万人次。与此同时,丽江、版纳、德宏等传统旅游目的地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下降,分别下降了3.84%、14.6%和25.86%。

据不完全统计,“五一节”期间,除丽江外,全省15个州市进出自驾车旅游达345.57万辆次,同比增长0.59%。其中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昆明市自驾车达到116.03万辆次,同比增长5.0%,居全省第一位;玉溪市自驾车达61.56万辆次,同比下降5.40%,居全省第二位;红河州自驾车达34.17万辆次,同比下降3.79%,居全省第三位。此外,大理州自驾游成为了该地区旅游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进出该地区的自驾车达22.32万辆次,同比增长29.89%。

铁路勇当云南跨越发展“马前卒”

2015年以来,“跨越发展”成为激荡在云岭高原上的主旋律。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不断寻找突破口的征程上,铁路无疑是云南释放动能、汇集力量的一支重要担当。由于近年来积极争取、主动融入国家铁路发展这张大网,云南铁路2017年高歌猛进,一季度昆明铁路“运量大涨”成为意料之中的利好消息。

云南“跨越发展”的多重内涵中,与“GDP年均增速高于全国”等宏伟目标并肩的一个目标,就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而铁路正是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2015年以来,在国家前所未有的补助政策支持下,云南铁路建设乘势而上、快速推进,祥临铁路、云桂铁路、沪昆高铁、昆玉高铁等一批重大工程获得国家批复或开工建设,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铁路干线+城际铁路+都市快线”铁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格局将云南铁路推向了一个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高度,以铁路为标志的“云南速度”让国人刮目相看。

值得点赞的是,近年来云南铁路发展堪称“既快又稳”。一方面,铁路部门放眼全国,立足省情,不断加快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铁路运输发展战略,特别是以高铁建设为龙头,实现了高铁在干线运输上“称雄”的目标;另一方面,直面市场竞争,充分发挥铁路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舒适、量大、快捷”的优势,积极培育大型区域性铁路运输品牌,在市场博弈中稳步增强自身吸引力,实现了“创优”的目标。以昆明铁路局为例,一季度通过抢抓市场机遇,公铁联运、入箱运输、合作开发、直达班列、全程物流等诸多举措齐上阵,千方百计吸引货源,使运能供给再创新高,也将高铁与普速铁路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发挥到了最大。二季度发展大幕已经开启,我们期待着云南铁路人在安全生产、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上继续下狠功夫,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将铁路运输的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跨越发展”大潮正涌,是云南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铿锵誓言。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铁路,云南会怎样?要知道,在精准脱贫决战正酣的今天,云南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和扶贫重点县。要在最短时间内补上这个最大的“短板”, 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云南还将面临很多挑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云南铁路建设寄予了无限期望。

以精品旅游建设为“骨架”重点布局,带动地区发展致富。今年1至2月,昆明铁路局客流量的增长幅度居全国铁路首位,高铁开通对旅游的拉动作用明显。对旅游业支持是云南高铁的“重头戏”,2020年的高铁“新版图”将极大地丰富云南旅游网络,依托便捷的“高铁网”打造“精品旅游网”,突破了云南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高铁线将成为带动地区发展的“致富线”。

相比高铁“新版图”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促进地区文化交流,促成各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局面意义更加重大。经济和文化发展差异程度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头”,高铁建设规划立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视与支持。以高铁为“纽带”拉近各地区与各民族的距离,增进地区和民族交流,成为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意味着,高铁民族文化旅游列车将成为展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移动长廊”和增加旅游经济的“重要法宝”,高铁线更是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幸福线”。

“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布局”始终都是制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从此次规划的“三大目标”就可以看出,此次规划的制定者并没有被“高铁红利”冲昏头脑,没有出现一味要求各地采取“齐步走”、“同步通高铁”的现象,没有造成“一时高铁遍地修”的“冲动规划”,而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例如规划指出“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3个州市通过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的快速铁路连接”,这样的“区别对待”充分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其中的理性思考值得点赞。正是基于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布局,才能达到“落一颗子,盘活一盘棋”的效用,高铁将勾勒出云南未来“新版图”,为云南经济和文化发展“保驾护航”。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云南人的共同心声,也是云南向美好未来立下的“军令状”。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云南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一篇:论供给侧改革下电力多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策略 下一篇:预习、质疑、探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