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高原地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9 02:22:03

洱源高原地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 地膜覆盖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对油菜生长具有增温早发、安全越冬、灭草保肥、抗旱节水、早熟高产等显著作用,而且能有效解决冷凉地区种植高产优质油菜良种的难题。

[关键词] 高原 油菜 地膜覆盖 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166-01

油菜是洱源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它不仅是用地养地、改良土壤的好作物,也是轮作换茬的好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推广地膜覆盖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对油菜生长具有增温早发、安全越冬、灭草保肥、抗旱节水、早熟高产等显著作用,而且能有效解决冷凉地区种植高产优质油菜良种的难题。通过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在洱源县油菜主产区开展百亩地膜覆盖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通过示范,地膜油菜加权平均单产215.46 kg,比非示范区(常规种植)平均单产183.01 kg,增产32.45 kg,增17. 73%。

一、选用良种

更换退化低产老品种、选用引进良种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品种选择以花油5号、A35等优质高产、抗病虫、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为宜。

二、土壤选择与精细整地

1.土壤选择

油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适应性较广,但为了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应选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良好、养分充足、微酸性的土壤种植。水稻收割后的稻田是很适宜的田地之一,但要选沙粘适中、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不易渍水、排灌方便的田地。

2. 精细整地

由于油菜种子小,整好地是播种均匀、苗全、苗壮、苗均匀、苗齐的关键,如果整地粗放土块过大,种子就会落入土块的孔隙中,延长出苗时间,苗不齐,造成弱苗,减少分蘖,还有土壤和苗根接触不好,根就不能很好的吸收水肥,造成缺肥现象,要求精细整地,畦宽1.2米,沟宽0.3米。

三、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2d,有利于提高发芽率和预防病害。

四、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适时播种

播种期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实时早播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根据本县实际,9月25日-10月20日为适宜播种期,每亩播种量1.5-2kg,播种方法采用开塘条点播。

2. 规范种植

为了达到既提高地膜利用率又能固定好膜和便于田间破膜引苗等加工管理,整墒做到田平、土细。选用地膜规格1.2米宽的膜, 1.2m开墒,0.9m墒面,平整墒后,每墒种4塘,行距18-20,株距16-18,每塘2-3苗,每亩1.6-1.8万塘,基本苗控制在4.5-5.0万苗/亩,覆膜要紧贴地面,严实覆盖,保证覆膜质量,提高增温、抗旱、节水、抑草等综合效果。

3. 实时破膜、炼苗、放苗及定苗

播种后15-20d油菜进入2-3叶期,应及时破膜(破口要小并用土盖好),炼苗2-3d后引苗放苗(每塘放3-4棵),4叶期间定苗,每塘定2-3苗。

五、科学施肥

1. 施足底肥

将优质农家肥和磷肥沤制腐熟后在播种前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尿素10-15kg、普钙40-50kg、施硼镁锌等专用微量元素复合肥1kg。

2. 早施苗肥

直播油菜间苗后结合中耕除草施提苗肥,每亩施尿素20-30kg,采用育苗移栽的返青后每亩施尿素15-20 kg。

3. 及时追施蕾苔肥

油菜现蕾抽苔时,根据苗情每亩施尿素5-10kg、硫酸钾5kg或每亩施复合肥10-15kg。

4. 根外追肥

在苗期和盛花结荚期分别用0.2%的硼砂液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结实率。

六、中耕除草

直播油菜结合间苗定苗进行中耕除草,育苗移栽油菜在移栽后20-30d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

七、科学排灌

油菜生长怕旱又忌涝,在水分管理上应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保持畦沟和四周沟的通畅,以利排灌。在抽薹开花期需水量大,应保证水分供给。幼苗期和开花结荚期要注意防止田间渍水。

八、及时防治病虫害

油菜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潜叶蝉、小菜蛾等,可用敌敌畏、乐果及菊酯类农药防治。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等,可用托布津、多菌灵、疫霜灵锰锌等农药防治。

九、适时收获

在油菜盛花期末30d左右,约有2/3的角果呈黄色,角果内的种子大部分由绿色变为黄、红色时即可收获,收割后堆捂5-7d,摊开晾晒1-2d进行脱粒,并及时晒干,储藏。

上一篇:猪传染性胸膜炎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下一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