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宗师 世纪儒范

时间:2022-10-29 01:40:40

理学宗师 世纪儒范

余之向学,由白话诗而渐及古典诗词,由书画而渐及宋明理学,由朱子学而渐及经学,马一浮先生之著作可谓为重要引路人。余自读马一浮先生之书,其便为我打开了宋明理学之门,余因之而研朱子格致之学,上追六经之蕴,自谓得当学之学矣。今人之为学,非不聪明睿智,非不呕心沥血,然能得其所当学之学者鲜矣。古人“尊德性,道问学”,古人之为学,积其学而成乎德也。礼为天下之大端,德为天下之大本,学为天下之大用。德乃本也,学乃末也,强末而固本,下学而上达,本末一源,故能大也。然今人多止于学而不能成乎德,皆其未知所归也。二十世纪,有谓“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为儒学三大家,余私意极仰马一浮先生,以为疏通知远、广博易良、静精微之大儒也。因其书而仰其学,因其学而爱其人,因其人而喜其笔墨及版刻。故收藏复性书院刻本数种,后又得书法扇页,陈案拜观,如亲领晤对,自以为足。

马一浮先生,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二月二十五日(公历四月二日),卒于公元一九六七年六月二日。浙江省绍兴上虞长塘乡后庄村人,出生于四川成都,时其父马廷培为仁寿县知县。五岁时随父返浙。乳名锡铭,幼名福田,改名浮,字一浮,一字一佛,号湛翁,晚号蠲叟、蠲翁、蠲戏老人,室名蠲戏斋。幼秉异,十五岁应县试为第一,名贤汤寿潜爱而许以长女。后赴美国、日本游学。一九O五年,隐居杭州广化寺,至“文澜阁”读《四库全书》三年,学业大进,得窥我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由西湖迁居桐庐,后再迁江西泰和,受聘浙江大学教授,后随校迁广西宜山。一九三九年夏,办复性书院于四川乐山乌尤寺,为院长,宣讲国学。其《复性书院学规》标以“主敬为涵养之要,穷理为致知之要,博文为立事之要,笃行为进德之要”,一以宋明诸儒治学治教之法而通变之。复性书院之设,诚为近世儒学复兴之遗响也。后历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著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尔雅台答问》《朱子读书法》《蠲戏斋诗编年集》等多种,一九九六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和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马一浮集》,收入历年各种著作。马一浮先生治理学,精诗文,善书法,工治印。其书法,五体皆精,高古清雅,劲健瘦硬。马叙伦云:“一浮善于书法,有六朝人气息,而其书法效褚圣教,故有兼美也。”

《行书孔稚圭诗》扇页,纸本墨笔,纵18厘米,横52厘米。释文:“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孔稚圭诗,曼公先生属书,蠲叟。”钤“蠲叟”白文方印。

扇页另面为吴曼公自作诗二首及跋,扇头题云:“汉未央宫飞雨殿白玉印,壬寅大暑节,珠字堂坐雨题。”钤汉代白玉印“飞雨”白文。复题诗:“汉家宫阙剩荒矶,径寸凝脂带雨飞。遥想千门万户畔,红玉认依稀。‘飞雨’为汉未央宫中殿名,此印乃宫人佩之作出入标记者,非为印章用。甲申年得之海上,壬寅六月取钤扇头,戏题小诗。曼公时年六十八。”钤“吴”朱文方印。两年后又题一诗:“目花撩乱字如蚓,两岁光阴一转睛。久住花坊称佚老,聚头重把只沉吟。病目十年,书不成字。今年七十,兼与赠诗有‘花坊佚老之称,偶把此扇戏题。”“兼与”,冯其庸老读此扇,谓为“陈兼与”,上海诗人。

马一浮先生所书孔稚圭诗,题为《游太平山》。孔氏此诗冷峻清寒,迷离苍深。其格调不在谢灵运之下,足与陶梦泽相颉颃,虽无陶氏之雍和,然清丽过之。孔氏所作《北山移文》亦脍炙人口,殊为千古奇文。马一浮书此诗以赠友人,足见其对此诗之称赏,及其对诗之鉴别之精深。马一浮一生治学,以诗代言,自谓“后人有欲知我者,求之吾诗足矣”,故其诗词造诣难有等伦者。孔稚圭诗中“阴涧落春荣”之“落”字,后人多释为“凋落”“凋谢”,而吴小如先生以为当释为“遗”“留”“馀”“剩”之义,其见甚是。

马一浮先生行书,根植于欧阳父子而上追魏晋,取北派之雄而去其粗,采南宗之逸而去其媚,丰筋瘦骨,纵逸酣凝。其有云:“人谓余书脱胎寐叟,此或有之,无讳之必要。然说者实不知寐叟之来踪去迹,自更无以知余有未到寐叟,甚或与之截然相反之处。”马先生之书较之沈曾植,实貌似而神离,此皆取格不同也。一者自乐自适,甚焉而流以为泛也;一者自乐乐人,自适适人,洁静精固无不至也,焉能同日而语耶?马先生之篆、隶,精力弥满,挺劲如金铁而元气内蕴,皆冠绝时流。前贤治学以求道,非惟治为技艺尔。书法为先生治学之一端,而其荦荦大者,岂在此乎?其惟忧天下之日非而复其性乎?小子曷敢而辞也,虽力不及而心当过之,方不失为有志者也。

上一篇:云横秦岭家在长安 下一篇:你的行为,决定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