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标

时间:2022-10-29 01:12:03

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标

摘要 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努力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积极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重视生动形象化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30-01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入手,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转化成为理解化学、进行化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几点教学心得,简介如下:

1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新课标下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注重的是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例如:在讲授《走进化学世界》时,我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世界的神秘,领会化学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憧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化学学习对他们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 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通过一些趣味性实验,科学史实,小故事,新闻报道,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问题、激发思维的教学情景,使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世界,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习《水的电解》时,为了把微观抽象的问题直观展现出来,我让六个同学(两男四女)站到讲台上,男同学代表氧原子,女同学代表氢原子,让他们自由组合成两个水分子。然后提示大家;“如果通电后,他们将怎样组合呢?”六个同学相互看了一眼后,两个男同学迅速走到了一起,四个女生组合在了一起。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直接指出其错,而是继续引导: “两个男生在一起,代表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你们四个女生在一起代表什么?” 四个女生一想, 赶紧分开然后两两组合。“这就对了。因为氢气和氧气都是由双原子构成的分子。这说明电解水过程中生成一个氧分子的同时,生成两个氢分子,所以水电解时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为1 :2。”“哦”,同学们恍然大悟。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掌握知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3 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许多探究实验都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通过比较、判断、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讲《铁生锈的条件》这部分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已的生活经验,推断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组织同学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断,最后再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让学生讨论如何防锈。整个过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探究,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了探究能力。

4 注重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映,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溶液》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不理解。于是,我就用他们平时喜欢喝的可乐为教具,问他们为什么在开盖之前摸起来是硬邦邦的,开盖时汽水为什么会自动喷出来?学生反应不一,有的说是与压强有关,有的说是与温度有关,有的则是沉默不语,对此,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接着,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喝了汽水之后会打嗝?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这样通过把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够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困难化为容易,学生自然喜闻乐见并体验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成功与快乐,从而把那种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方法改为积极主动,在应用中记忆、巩固的方法,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象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对于氧气的三种状态,学生不易理解,我便搜集了相关的图片资料,在化学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对学生的感观产生了强烈刺激,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正盛:《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2,03.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2,03.

[3]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M],2006,06.

上一篇:CRM系统实施策略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升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