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10-29 01:01:59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摘 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年画,具有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特有的古朴而纯厚的气质,洋溢着中原文化赋予的阳刚之美。本文首先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渊源、民俗文化背景、独特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并涉及其衰落与前景等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继承与发扬民间艺术。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风格;民俗文化;继承;发扬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45-02

一、概述

年画是流传最广泛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华。它因为符合劳动阶层的精神生活,迎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而深受人们的传承和喜爱。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但由于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故称为中国年画的鼻祖。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国历来有贴年画的风俗,年画不仅增加了过年的气氛,而且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意愿。不同的年画代表不同的民俗文化。

二、艺术风格表现特征

朱仙镇年画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工艺复杂

朱仙镇木版年画采用木版与镂版结合印刷,水印套色。木版一般厚约一寸,根据画幅尺寸大小,在刻印时酌情加厚。雕版分两面,便于画面对称协调。其墨版放置墨线(主版)、水墨、水红为镀版块,印刷用线多采用本地草纸、粉连纸、平边纸、油光纸、宣纸等。将设计好的图案,按颜色区分,刻制在木板上,一色一版,几种颜色就刻几个版,然后分色套印,由于印制过程繁琐而且全部手工完成,技术难度很大。

(二)色彩艳丽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用色非常考究,这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其他木版年画最显著的不同。它十分注意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根据木版套印着色制作方法要求,多采用青、黄、红三原色,,少用或不用间色,用色总数可达9到10种。用色大胆,红、黄、绿、紫,单看俗气的一塌糊涂,搭配在一起却恰到好处。使用颜色的配方,采用了我国民间传统的技法,用中药材做材料,使用传统工艺精炼配制而成。用土法制成的颜色印刷年画,色泽鲜亮透明,风吹日晒不会变色。而且画面对比鲜明、强烈、主观、随意、概括、夸张并赋予色彩以象征意义,运用色彩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造型的主观意象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刻制上采用了很多中国古代人们画法,人物夸张朴实,古拙浑厚,画中人物造型,大头小身子,模样可爱至极,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象性。即根据民间年画创作者的主观意象和知觉对产品进行夸张变形,概括综合,写意传神,同时兼有“原始造型法”的遗韵,如求全求整,互不遮挡等。造型的整体效果追求色彩强烈,缺少自然形象的真实,但艺术的意象上达到了真实。即“通过错误的绘图,正确地再现了物体。”意象的变形夸张,带有极强的主观意识,不是按照自然物体的结构和比例,而是凭着主观知觉和经验认知,并赋予传神的形态。人物造型的综合概括即抓住人物的主要形态,减免细节,把人物类型化,程式化。所塑造的人物同中原人民固有的憨厚、耿直、质朴无华相吻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淳朴古老的民族艺术风格。

(四)线条粗犷

年画版画的图案,线条的雕刻有阴有阳,风格粗犷豪放,粗细对比性强,采用古代人物画的技法,尤其在衣纹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线条粗实纯厚,富有野味。刀法坚韧而锋利,线条均匀而简练,洒脱而犀利,充满了流利的刀质感。

(五)构图饱满

民间年画的构图特点是饱满均衡,整齐,讲求装饰效果,具有概括性和程式化的趋势;同时在物象的取舍和安排上又有很大的随意性,服从主题表现的需要,即按内容决定构图形式,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民间画工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故事人物构图起稿的“八字要诀”即“真、假、虚、实、宾、主、聚、散”。前四字是起笔构图之前的构思。“真”是场景的真实再现;“假”是假借的意思,也就是运用虚构、隐喻、暗示、比拟、夸张等手法来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性,也就是“假之以物,射之史实”;“虚”就是虚构,为了故事情节的完整,画面的热闹活泼,而使人引人入胜。“实”就是根据需要提炼主要部分,以突出画面的真实性。

后四字则是构图的原则。“宾、主”就是主角和配角通过居于画面的不同方位或不用的姿势,大小来分别,使人们在众多人物中一眼就能抓住画面主要表现的人物和主题;“聚、散”是排版原则,实际上要求多样统一,但又不能脱离故事的主要情节,使画面既均匀又有变化,既疏散又有统一,更加突出主题,把生活的气息和场面的热闹更好的烘托出来,达到“百观也不腻”的效果。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以继承传统技法而构图,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画面饱满,紧凑,严实,上空下实,留有空白的地方较少。画面上人物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和人物安排的十分巧妙,使人感到既合情合理,又不繁琐,表现出匀实,对称的图案,有很强的美感。

朱仙镇木版年画造型简括而稚拙,线条粗犷而富有力度,色彩单纯而浓烈,呈现出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特有的古朴而纯厚的气质,与杨柳青、桃花坞和潍坊的年画相比,无不洋溢着中原文化赋予的阳刚之美。鲁迅先生曾评价说:“河南朱仙镇的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似有些地方印刷那样纤巧。这些木版年画不染脂粉,人物色彩浓厚,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民间艺术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因为民间艺术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民间艺术不但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问题,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开始,延续与演进的问题。如何将这笔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结合着现代设计理念,把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寻找具有现代意义的切入点,将传统艺术融为现代艺术语言中,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个迫切的课题。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民间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历史和一个地域的经济、文化,也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其形象简率、雅拙,却有一种质朴的、天真的极其生动和天然的乡土美感。朱仙镇木版年画从久远的历史中走来,一路风尘、一路辉煌,它寄托着世代炎黄子孙祈神的夙愿,演绎中国民俗的变迁,记录着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信仰追求,爱憎好恶。后世无论从何种角度去传承、研究鉴赏它,都不失为中华民族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蚕食中国农耕文化之际,把千百年留下来的木版年画挖掘、传承、发展,让它显示出更加宝贵的艺术价值。

艺术当随时代,民间艺术的作用不仅仅是启承传统文化的“火种”作用,还是点燃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的“火炬”。我们研究和开发民间艺术,不是为了缅怀昨天,而在于展望明天。日本的设计都能充分的体现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一味追求新潮,视觉冲击的中国设计师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呢。探寻本民族的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现代设计文化才是一条真正走向国际化的成功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研究传统民间艺术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树村,王海霞.年画[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沈泓.朱仙镇年画之旅――寻找逝去的年画[M].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

上一篇: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大型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