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时间:2022-10-29 12:41:53

SDN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用户更加关注的是投入产出比,能否对业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带来效益提升才是SDN的价值所在。用户需要一个“敢于吃螃蟹”的鲜活案例,或是有说服力的KPI指标。

毫无疑问,SDN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的代名词了!一个新理念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业界重视,必有其值得关注的价值点。相对于传统的捆绑软硬件的网络架构,控制与转发分离、控制逻辑集中和可编程使网络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从诞生到现在,SDN在全球的受重视程度显而易见:2009年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具有影响力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大批SDN初创公司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引起了IT厂商和投资机构的关注,包括Big Switch Networks、Plexxi、Embrane 等;包括VMware、Juniper 、华为的诸多知名厂商也试图通过收购或者自主研发的方式开拓SDN市场,开放网络基金会(ONF)、OpenDaylight等开源组织相继成立。

SDN的持续升温也让研究机构不断调高对它的期望。今年初,IDC调整了对SDN市场的预期,认为到2016年,SDN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7亿美元,比2012年初20亿美元的市场预期增加了将近一倍。

理念得到了业内认可,但其商业化进程却止步不前,难免让人觉得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除了Google、Facebook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中部署了SDN网络,并未见有SDN的其他大规模应用。综观国内市场,大部分厂商也是对它的应用情况避而不谈。

难道目前SDN就真的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吗?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就在于,目前来看,即使SDN描述的前景再美好,多数用户也看不到自己有部署SDN的必要性,他们根本就不清楚如何从SDN中获益。在某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的一次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均表示,看到SDN技术真正投入实用的概率几乎同看到“大脚怪”、“猫王”以及“尼斯湖水怪”的概率一样低。

SDN是让网络架构变得简单还是更复杂?SDN能够对业务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到底什么样的业务才需要SDN引发的智能化网络调度?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用户。从成本角度来看,表面上SDN减少了网络的运营支出,但是新设备、软件设计、编程专业知识、网络重组等支出却难以忽略不计。

毫无疑问,SDN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一些相关的组织也在加快推动其标准化进程,这确实激动人心。但最终用户更加关注的是投入产出比。而SDN规模商用的难点恰恰就在于难以发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用户而言,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鲜活案例,或许是网络运维思维的转变,或是有说服力的KPI指标。

上一篇:用TDA破解威胁侦测难题 下一篇:包头精耕细作工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