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施工及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28 11:57:34

抗滑桩施工及质量控制

摘 要 本文就抗滑桩的作用、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对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影响施工质量及安全的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抗滑桩;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170-02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就抗滑桩施工及质量控制进行叙述,希望通过以下叙述,能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

1 施工准备

1.1测量定位放线

检查、复核抗滑桩设计坐标,检查无误后,并根据设计提供的桩位坐标和已建立的控制网,用全站仪对抗滑桩进行定位放线,作好每桩的护桩。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查,合格后进行抗滑桩的施工,并在施工范围内设置好对滑坡变形、移动的观测设施。

1.2材料试验

工程混凝土采用施工段拌合站集中搅拌,首先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原材料经检测合格,提供原材料试验和混凝土配合比报告,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用于施工;对进场钢材母材及连接件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力学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和批量加工。

2 抗滑桩施工方法

2.1抗滑桩桩孔开挖

抗滑桩平面位置应按图纸放样,开挖中应核对滑面情况,如其实际位置与图纸出入较大时,应通知设计进行处理。实际桩底高程应报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单位现场检查确定。

整平孔口地面,做好桩区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在孔口搭雨棚,除留倒渣一侧外,其余三侧在距地面1.2m高度内用木板全封闭,并在锁口面上用混凝土再加筑50cm高的围埂,且将孔口周边80cm内用混凝土全部硬化,以防止土、石或杂物掉入孔内。

每排抗滑桩均采取每次间隔2桩跳槽开挖,从两段沿中间开挖,待桩身强度大于75%以上时再开挖邻桩;开挖时分节开挖,每节高度为1m,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为0.6m~2.0m,挖一节立即支护一节。围岩较松软、破碎或有水时,分节适当调短。分节不能在土石层变化和滑床面处。

孔下操作人员不超过两人,必须戴安全帽,开挖采用手持式凿岩机及水钻配合人工开挖,挖出的土石方随挖随运,装土采用铁皮吊桶(尺寸Φ560,h=450mm)。每桩井口设置0.5t电动卷扬机及吊架,用于垂直提升装土吊桶(开工前进行试吊,经确认安全可行后方可进行开挖吊土)。吊桶吊至井口后,再用人力运至井口一米外堆放;井下作业、上下人员通过钢筋爬梯上下,禁止乘吊桶下。

随时测量孔下空气污染物浓度,每十分钟用空压机向孔内送风一次,每班作业前井下应放小动物检查井底气体是否有毒,观察半小时,如小动物活动正常侧可开始作业,如小动物有异常表现侧应立即对孔内送风稀释空气,以至对小动物无影响为止,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如桩孔太深,孔内采用36V低压灯照明。

2.2支护

护壁支护,用就地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岩壁上的松动石块、浮土清除,护壁混凝土的浇灌要求人工对称下料,每次浇灌下料高度不超过500即振捣一次。振捣时要求勤打棒,但不得打重棒、过棒,适可而止,避免护壁侧模承受砼单边侧压力过大而变形。打棒时可梅花形布置振捣点,不允许漏棒,不允许一次下料太厚打懒棒。

在滑动面处的护壁应加强,在承受较大推力的护壁和孔口加强衬砌的混凝土钢筋应加密;施工中如因土层较弱、松散或地下水作用等引起局部塌孔时,立即进行护壁支护,在塌孔处填砌片石防止继续塌孔,护壁混凝土适当加厚、钢筋适当加密,浇筑护壁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方可拆除支撑。

护壁混凝土模板的支架于灌注后24h拆除,开挖须在上一节护壁混凝土终凝以后进行。在围岩松软破碎和有滑动面的节段,在护壁内顺滑坡方向用临时横撑加强支护,并注意观察其受力情况,及时进行加固;当发现横撑受力变形、破损时,孔下施工人员必须立即撤离。

2.3桩身混凝土浇筑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桩位、桩孔断面尺寸、竖直度及桩长等各项指标均合格后,凿毛护壁,将孔底彻底清理干净,做好安置钢筋的放样。

在开挖桩基的同时,进行钢筋骨架的制作,钢筋骨架制作成型后,按设计图中声测管的数量、规格、位置进行声测管的焊接、封底及定位。主筋接长采用搭接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按2.0m间距把加强筋摆在同一柱面上,对称点焊四根主筋,以固定加强筋的位置,再分区对称点焊其它主筋。最后把已调直的Ф10或Ф12钢筋按设计要求固定在主筋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也可在桩孔内搭接,搭接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和滑动面处。钢筋笼制作、搭接接头采用焊接,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的25%,各项指标按设计及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控制。

用吊车起吊、安装钢筋骨架时,避奂钢筋骨架撞击他物或起吊不当落入地上,引起骨架变形。钢筋骨架安放在孔中部,并在加强筋位置,对称点焊四根Ф12的凸形钢筋,凸形钢筋应顶位护壁砼,以固定钢筋骨架,防止砼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发生位移。

混凝土采用施工段拌合站集中搅拌,用专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至现场浇灌,拌合站距施工现场5km,运至现场只需15分钟,运输途中不会对混凝土造成影响。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作业,如因特殊情况导致混凝土施工中断,其施工缝面必须进行处理(凿毛、加连接钢筋等);严禁施工缝在滑动面上。

为防止混凝土“离析”,浇筑时采取挂串筒,浇筑时边浇边取,串筒距混凝土浇筑顶面不超过2m。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每浇筑40cm振捣一次,不得漏振和过振,将气泡基本排出,混凝土不下沉为止。砼浇筑过程中,会同监理按每个台班不少于两组,每桩且≯100m3不少于一组制作砼留盘试件,并对砼入泵坍落度进行抽检。砼浇筑后12h,派专人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3 质量保证措施

3.1组织措施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设置质量管理部门,做到质量管理的组织落实。制定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分解质量管理目标,将分解指标落实到各级管理者及管理部门。直至基层生产班组。形成质量责任制网络。认真贯彻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的监控力度,加强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及事后的检查验收。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重用质量意识强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参与重要部位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定质量奖励制度,激励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及敬业精神。管理人员须有技术职称和上岗证书,特殊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

3.2技术措施

制定质量规划。明确各施工阶段的质量要求,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计划性。准确地、全面地调整现场情况,认真分析施工图的技术难点,制定符合总体进度。质量目标,满足施工环境,有针对性解决技术难点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充分发挥技术力量的管理优势。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进场材料、半成品的检查及复验。提前作好技术准备。提前进行技术交底,提前消化施工图纸疑点难点。抓好关键部位的“样品”段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总结。确保工序的施工能力。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设立现场实验站,为强化进入现场材料检验,工序质量监控,及时提供管理信息。

4 安全技术措施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观点。为优质、安全、按期完成工程项目,采取以下措施。

4.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要体现到工程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4.2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施工负责人在下达施工任务时,应随同施工方案向施工作业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须交待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使作业层作业人员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什么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应有针对性、实用性,把可能产生的事故隐患,及其防范措施都要细致认真考虑周到,并作好记录。做到确认制。

5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抗滑桩施工的因素有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一定要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类似的不良状况的出现。同时施工的过程中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春梅.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抗滑桩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

[2]余治武.抗滑桩施工技术在边坡处理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2010(5).

[3]徐建新,武骏娟,王程.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8).

[4]高璐煜.浅谈抗滑桩的施工方法与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

上一篇:井下防爆变频绞车的安装与应用 下一篇:快速公交系统(BRT)在新乡市的立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