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针时间对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8 11:49:09

不同留针时间对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1.广州中医药大学98级博士生,广东510405;2.福州大学医院针灸理疗科)

[摘 要] 目的:为探讨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以探求针刺的最佳时间参数。

方法:将2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5组:留针5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40分钟组,60分钟组。结果:在急性损伤中,以留针30分钟疗效最佳(P

[主题词]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针灸疗法;留针ObservationonTherapeuticEffectsofDifferentNeedleRetainedDurationsonSoftTissueInjuryoftheAnkleJointXuYunxiang

1,ChenGuizhen2(1.GuangzhouUniversityofTCM,Guangdong510405;2.HospitalofFuzhouUn

iversity)

[Abstract] Purpose Toapproachtorelationbetweentheneedleretaineddurationandtherapeuticeffect.Methods Twohundredandseventytwocasesofsofttissueinjuryoftheanklejointweredividedintofivegroups,5

minutes,20minutes,30minutes,40minutesand60minutesgroupsaccordingtotheneedleretainedduration.Results The30minutesgrouphadthebesttherapeuticeffectfortheacutesofttissueinjuryoftheankl

ejoint(P

ronicone(P

tforthechronicone.Conclusion Needleretaineddurationiscloselycorrelatedwiththerapeuticeffect.

[Keywords] AnkleJoint;SoftTissueInjuries/acupther;NeedleRetaining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属祖国医学“踝缝伤筋”范畴,是全身关节损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行走障碍、皮下瘀斑等,多由高处坠落,或在不平地面上行走跳跃或下楼时踩空等使足突然翻转所致。针灸治疗本病有见效快、疗效好、疗程短的优点,而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较多,其中时间因素,如针刺时机、留针时间、间隔时间、以及疗程等对疗效皆有很大影响。笔者自1995年以来,系统观察了停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以探求针刺的最佳时间参数,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将272例符合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诊断标准[1]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留针5分钟组42例,20分钟组59例,30分钟组84例,40分钟组47例,60分钟组40例。按受伤时间分类,伤后不超过2周的为急性损伤200例,伤后超过2周以上未愈以及慢性劳损为慢性损伤72例。272例中,男212例,女6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2年。左侧168例,右侧104例;内踝30例,外踝222例,内外踝俱伤20例。

2 治疗方法

以局部阿是穴为主,辅以相应经脉郄穴;对肿胀明显者,以痛点为中心局部浅针围刺,出针后,配以梅花针叩刺出血及拔火罐。针刺深度据痛处而定,痛深刺深,痛浅刺浅;毫针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分别为5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6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针感以酸、胀、麻为主。

以上5组均为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不愈者,休息2天后再行下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2]治愈:治疗3~5次疼痛及局部压痛消失,肿胀消退,功能恢复。显效:治疗5~10次,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及压痛基本消退,功能基本恢复。好转:治疗10次疼痛、肿胀及压痛均减轻,但功能恢复欠佳。无效:治疗10次以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3.2 疗效分析均在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见表1~表3。

表1 5组总体疗效对比

表2 5组急性损伤疗效对比

表3 5组慢性损伤疗效对比

Ridit检验选择5组总疗效的总体频数为标准组,5组总比较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经统计学处理,表明:(1)5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

4 讨论

针刺是临床上治疗软组织损伤常用方法之一,停留针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针刺的临床疗效。

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它是针刺治疗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明确留针意义,寻求最佳留针时限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留针不能盲目,应视患者病情、体质、所取经穴、时间等诸多因素选择性留针,否则不仅浪费时间,有时还会加重病情,如《灵枢・小针解》“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外之病处与阳经之竭,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内至则重竭,重竭则死矣”。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刺的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可见留针静候可以使阴气或阳气隆至,使气至病所,扶正祛邪而取效。“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说明针刺治疗实证,短时间留针就可起到祛邪的效果;而对于虚证则需较长时间的留针方可获补虚之效。本文的观察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急性踝关节损伤由于气伤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的实证,且其病位表浅,故宜浅刺疾出。慢性损伤,患者患病日久,气血必亏,邪必深入,故宜“深内而久留之”。《类经》亦云“久远之疾,针不深则隐伏之病不能及,留不久则故传之邪不得散也”。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针刺要使机体产生反应,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的目的,需要一定时间。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后须经一定的蓄势期,其效应才开始出现上升,到达高峰后再下降。有人观察了针刺治疗各部位疼痛时微小血管的变化,在进针和捻针的短暂时间内,针体外周微小血管均发生短暂收缩反应,在留针的最初几分钟内,邻近痛处的微小血管常出现轻度舒张反应,随后远离痛处的微小血管都呈现舒张,这说明针刺对机体的调整功能需要一定时间。如针麻需要一定的针刺诱导期,方能镇痛,一般为20~30分钟,过短过长皆影响疗效[3]。这便能解释为何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以留针30分钟组疗效最佳,而非60分钟组或5分钟组。对慢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而言,在1小时内,其总体规律是随着留针时间的延长,疗效也不断增高,留针60分钟时达到高峰。但留针1小时以上,其疗效是否下降则有待进一步观察。至于其确切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孙树椿,等.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

2 陈贵珍.针刺、红外线、TDP治疗软组织损伤385例疗效对比观察.中国针灸,1999;19(9):526

3 陈汉平.现代中医药应用与临床大系・第十六卷针灸.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61

(收稿日期:20001127,成平发稿)

上一篇:热话热说“中医现代化” 下一篇:温通针法预防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