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哪里?

时间:2022-10-28 11:29:07

明年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哪里?

每年从8月开始,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就忙碌起来,这是他们即将踏入职场的重要时刻,不少公司都会在这个时间集中启动自己新一年的校园招聘,所以在8月到11月期间,是毕业生和企业最忙碌的时间。

不过求职的热情并不能改变就业形势的严峻,这群1995年前后出生的应届毕业生依然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的应届毕业生预计超过700万人,这个数字比去年的760多万人稍有下降,但加上回国留学生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今年同时在找工作的学生超过1000万人―竞争反倒是更激 烈了。

与此同时,整体就业环境的不景气也给找工作增加了难度。中智集团的调查显示,2016年就没有校招的企业中,有64%的企业表示2017年仍不会招聘应届生;而在2016年做过校招的企业里,有10%的企业表示在2017年要停招―总体来说,企业在2017年对应届生的招聘意愿依然不强烈。

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做了不同的规划。与以往毕业生一毕业就找工作的做法不同,如今的年轻人展现出了一种“慢就业”的特点。“特别是本科生群体,比起直接就业,他们更多地倾向于考研、出国留学、旅游、做自由职业者,或是创业。”巴斯夫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刘玉莉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德勤中国人力资源经理胡艳红在今年的校招过程中观察到,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他们不会因为一家公司很有名气就接受offer,更关注入职后的成长路径和具体的工作。”

他们身上还展现出来一种试错精神,愿意探究一个崭新的领域,如果非常感兴趣就会一直探究下去,但如果不感兴趣,也会很快就放弃。刘玉莉的一个观察是,这一批应届生对自己兴趣爱好的考虑大于就读专业方向的传统职业定位,他们非常乐意尝试从未涉足的领域并以此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好处在于,兴趣会推动他们进一步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但他们同样注重个人体验,而且不愿意将就,一旦他们适应不良或发现新的领域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有趣,就很容易退出和放弃。

这就是明年即将毕业的这群毕业生,没有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他们更自由,愿意在毕业后尝试更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很强,甚至比你以为的更了解目标公司,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想法,求职时更加谨慎。

当这样一批毕业生踏入职场,他们会面临怎样的就业机会,企业在面对这群年轻人时又会做出哪些调整和变化?我们采访了中智、优兴以及一些大公司的HR,来对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做个预测。

A

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

互联网及IT依然是今年的热门领域

这个行业在过去五年一直处于热门,尽管现在热度稍显冷却,但比起其他行业,互联网及IT领域仍然处于最热门的位置。智联招聘在2016年11月9日的《2016年互联网行业用工薪酬报告》中这样描述:虽然中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趋稳阶段,但互联网行业还在不断地产生招聘需求,成为就业景气度最高的行业。

不仅如此,互联网现在已经突破了行业限制,向各行各业渗透,比如与工业的结合。今年7月,通用电气(GE)公司宣布正式启用上海GE数字创新坊,发展工业互联网业务,创新坊因此增加了200个就业岗位。

行业持续的人才需求自然也带动了对于应届生的需求。中智的调研显示,互联网行业2017年对应届生需求较大,38%的互联网企业在2017年将继续增加招聘需求,54%的互联网企业则与往年保持不变。在互联网、IT领域,技术、研发类岗位依旧是热门,此外销售、市场及运营人员也是行业急需的人才,因为这类岗位的流动率大,企业始终需要新鲜血液来补充短缺。

高端制造业、医疗行业对毕业生需求上涨

高端制造业目前以智能制造为发展重点,如智能家电、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汽车、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等。中智的调研显示,较多传统制造企业在经历了制造业的不景气之后,寻求转型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于产品研发和设计、销售以及跨界人才的需求都较大。在对应届生的需求上,除了研发、技术类岗位,高端制造业的一线人才需求量也很大。“一般企业往往会将新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先放在一线岗位待一到两年,在积累了一线经验之后,再把他们调到其他核心岗位。”中智咨询调研中心总经理周晶说。

医疗行业的人才需求这几年也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华英才网旗下医药英才网招聘数据,2016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的人才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13%,热门职位包括生物制剂研究、有机合成研发、执业药师/驻店药师、全科医生、质量保证QA。不过大型制药公司对医药研发类人才的学历要求往往在硕士、博士级别,最好还要有海外留学背景。

B

这些专业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

理工科学生就业跨度更大

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理工科学生在就业上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对理工科学生来说,职业跨度比以前大了很多。”优兴咨询中国区业务总监齐晓峰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齐晓峰举了个例子,比如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前比较理想的就业去向是上汽集团或者通用汽车这类汽车集团,但随着互联网公司往其他行业渗透,这些学生也可以到阿里巴巴或者其他互联网公司研发无人驾驶。另外互联网公司开出的薪酬往往高于传统行业,原因在于传统行业的薪酬体系讲究平衡,新员工的工资始终要与老员工保持一定差距。

大数据领域也是理工科学生非常对口的领域。互联网公司、老牌的工业公司目前都在这个领域发力。由于芯片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算法日趋成熟,大公司对数据的搜集以及使用越来越重视。在华为今年的校园招聘网站上,明确了对大数据工程师的招聘要求:在专业上要拥有计算机、软件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熟悉流计算、Hadoop、Spark使用、数据挖掘;对商用或开源的数据库的使用以及开源数据库的源代码有一定了解是加分项。齐晓峰认为大数据产业的需求和学生接受的教育还是不匹配,学校也没有相关的大数据专业。总体而言,学生在选择这个领域时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对数字敏感,逻辑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数学、统计学、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尝试。

以招收商科类学生为主的德勤同样希望吸引更多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的学生,因为德勤现在各大业务线都有技术领域的客户,如果学生以后想在技术咨询等领域发展,加入德勤这类咨询公司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起点。

商科、法律以及医学专业的学生市场需求明确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今年的招聘量依旧稳定,德勤今年在大中华区的招聘量为2000人左右,跟去年相比还有小幅上涨。法律、医学背景的学生就业面较窄但是市场需求很明确,可以进入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务部门、医院以及医药公司等。“也可以做一些新的职业尝试,比如产品经理。”齐晓峰说。虽然这几年产品经理的泡沫在破灭,但需求依旧庞大。

C

热门城市的人才需求情况

北京依旧是就业机会最多的城市

中智的调研显示,2016年招聘过应届生的企业中,有49%的北京企业预计在2017年会增加应届生的招聘量,高出其他城市。齐晓峰认为这一点跟北京的互联网创业环境有关,比较适合理工科类学生。上海、深圳相对北京来说就业机会没有那么多,但有其特点:上海外资企业较多,很多外企总部在上海,且文化创意的氛围较浓;而深圳现在的互联网硬件创业氛围比较好,硬件专业学生比较有优势。

杭州和成都是值得关注的新一线城市

阿里巴巴带动了杭州的创业氛围,余杭镇的互联网小镇中,互联网村、天使村、创业集市3个区块已经有17万平方米投入使用。成都这几年的就业机会一直在增多,2014年有255家全球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此外BAT及大部分IT及软件公司都在这里建立了西南总部。

D

薪酬涨幅基本不变,研究生向本科生靠拢

2017年应届生的薪酬,从学历上讲,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起薪差距正在缩小,整体来看研究生的起薪有向本科生靠拢的趋势。此外,薪酬涨幅跟往年相比不的会有大变化。

中智的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的应届生起薪相比2015年有所增长,但增幅比往年小,比较下来,以一线城市应届生起薪为例,今年的增幅约为5%,而以往企业为应届生支付的起薪增幅可达10%。而企业层面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人工成本每年都在上涨,企业每年能提供的涨薪有些疲软,中智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调薪率进入了一种微涨态势,2015年一线城市调薪率约为7.8%,今年整体调薪幅度在6.9%左右,其中一线城市调薪幅度为6.8%,预计2017年一线城市调薪幅度在6.6%左右。所以整体来讲,2017年应届生的起薪涨幅跟去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动。

上一篇:我是一个失败者 下一篇:前列腺增生为啥会诱发下尿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