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时间:2022-10-28 11:12:42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儿童的心理是在外界因素的冲击下成长起来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吸收的过程。只有激发学生内心的兴趣,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果。

一、问题情境要有操作性

操作性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产生疑问,然后向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由教师给予解惑。在操作的过程中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转变内因,从量变的基础上达到质变,让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探求的欲望。小学的科学课堂无疑是一个在对待问题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设置有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已是必然之选。在教学易燃易爆物的课程当中,教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学校应有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的体会到什么样的东西是易燃易爆的,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快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达到更深的程度,也更有理由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同时在教授课程当中还要给学生提点自己附近有什么事易燃易爆的物品,比如说酒精、汽油等,让课堂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的学以致用。

二、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去深入了解一件事情的根源。所谓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的意思就是说要把科学课堂学习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贯穿于生动有趣的情境当中。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更注重于的是这件事情是否有趣、好玩、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不是说这些知识对于他们以后会产生怎样的作用。例在学习《不同的声音》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听声导入的办法,进行课程的引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画片中声音的播放,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猜测这是哪个动画人物。

三、问题情境要有开放性

创设开放性问题的情境,是拓宽学生思维的必须。所谓的开放性问题的情境,就是说明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而是有许多,应该在这个时候,让学生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个性充分的张扬。因为这种问题情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引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其中,让他们本着一种对于知识的渴求态度,让他们真切的感觉到答案虽然有些遥远,但是他们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所想得到东西。开放性问题情境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充分的发散,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意识的不二法门。同样是在学习《不同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同学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即同学们认为声音的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通过类似于此种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想、去探索。

四、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

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和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并不是完全一样。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观点,当一句话重复千百次的时候,我们都会将之当做是真理来膜拜。所谓的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的意思就是说,教师在科学课堂甚至是所有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想当然。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小学生对于教师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感存在,他们对于老师所说的话很少产生质疑。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课程当中,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真实性这一原则。科学是严谨的,科学课堂的教学也应该是严谨的,对于学生坚信真实的培养不是简单的耳提面命,而是需要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引导,科学课堂的教学正式其中的一个很不错的方式。

五、问题情境要有现实性

科学来源于生活,是前人一代代总结出来的。源于生活的科学必将运用于科学当中,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同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感受到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们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这是创设问题是需要有现实性所要达到的。现实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就需要教师将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经获得的知识紧急联系在一起[3]。例如老师在讲授《把固体放在水里》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事先准备好的固体,比如球、粉笔、树叶、铁环等依次的放到水中,在放入水中之前让学生猜测这些东西是否会沉入水底,在猜测之后用实验来证明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小学的科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个问题情境都要满足上述的五个特性。作为教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让学生更加自主的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逐渐上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不包含上述的五个发面,只要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对于知识充满着渴求,那就是好的问题情境。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滨湖小学 江苏】

上一篇:情感培养的重要价值 下一篇:鼓励他们对生活多看、多听、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