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性格学生的辅导与教育

时间:2022-10-28 10:42:12

双重性格学生的辅导与教育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小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出两面性:即他们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不一样。双重性格学生的内心深处极其复杂,表现出来的方式出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观察了解学生心理入手,多表扬鼓励, ,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和矫正,就能防止这类学生双重性格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生;双重性格;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02—02

一、背景材料(两个李明)

1、在校的李明

进入三年级后,我发现内向、文静的李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时,经常在下面搞小动作,影响邻桌同学听课,老师批评他就跟老师顶嘴。下课时,他跟邻班一些学习差的同学一起打闹,有好几次放学回家不走校门而是翻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跟本班的路队走,而总是跟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打打闹闹,或欺负其他的同学,抢低年级同学的东西。

2、在家的李明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了李明在家的状况:老实而文静。他能按时回家,到家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玩,从不外出玩耍。他在家里从不跟父母提过高的要求,行为规规矩矩的,比女孩还要老实。

二、心灵之音(渴望关爱)

1、“我想犯错误”——面对老师的忽略

一直以来处于中游水平而不需我多操心的李明,为什么突然变成双重性格的人呢?为什么他在校和在家会有这样完全相反的表现呢?于是,我找了他。经过我多次耐心启发和诱导,他终于开口了:“我想犯错误。犯了错误,你就会狠狠批评我一顿,以后你就会对我多关注一些,做什么事都有我的份。”听了李明的话,我深感自责。平时我的工作重点只注重“两头”——优生和后进生,忽略了“中间”——中等生,他们学习成绩平平,很少违反纪律,没有什么特长,性格内向,既没有“优等生”那样亮光四射,也不像顽劣生那么淘气、顽皮,需要我时时注意“敲打”。他们被我冷落,甚至遗忘,他们由此产生了失落感,精神状态有时不振作,情绪上闷闷不乐,干什么都平平淡淡,没有劲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像李明这样被压抑久了,就想搞出点“事情”来刺激老师,以引起老师的关注。很显然,他们虽然不显山露水,“不会惹麻烦”,但他们同样也有被爱的需要,同样有被关注的愿望,同样需要老师去点燃心中理想的火种,同样需要老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希望班主任经常与他们交谈,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瞥赞许的目光。而作为班主任的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以致于李明有了如此明显的转变。

2、“我必须听话”——面对家长的高压与冷漠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李明产生双重性格的原因,我进行了多次家访,了解到家长希望他学习好、又懂事,所以平时对他管教得非常严格。规定放学后必须按时回家,不得外出玩耍,如果有半点不良行为,家长对他非打即骂,态度非常粗暴。孩子需要家长的爱和家庭的温暖,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儿童就会将这种不满的情绪发泄到外界,以寻求自我心理平衡。因为家长在态度上的冷漠,行为上的粗暴,缺乏爱和情感的交流,近乎无情,结果给孩子一个定势心理:反抗不得,只能被动地屈服。在父母面前尽可能装成懂事、听话的样子,以求得自己暂时的安宁。这样实际上使孩子在家庭长期受到心理上的压抑,这种逆来顺受的表现是孩子采取的一种消极对抗心理。

随着年龄增长,对外交往机会的增多,这种受压抑的情绪便开始向外转移。他将这种压抑和不满发泄到课堂或同学身上,有时甚至做一些毫无目的的活动,以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三、辅导过程(关心、爱心是灵丹妙药)

1、积极地付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保护儿童。”了解了李明在家和在学校双重性格与行为的原因后,我以极大的耐心和极高的热情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给他创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并慷慨地赞美他,使他感觉到自己正受到老师关注和重视,重新燃起他自信的火花。

首先,给他输入情感。针对他渴望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的心态,我利用班会课,请来其他任课老师,搞了一次“优点轰炸”的活动,老师、同学们由衷的恰到好处的赞美,使他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提高了自我的价值感。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他的情感世界。

其次,抓住时机,激发感情。有一次上体育课,他突然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我马上带他到医院去看病,找到了“病因”,原来是他未吃早饭,运动过度后造成的,我给他送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和一只香喷喷的面包,此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浓浓爱意,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动情效应”,他说:“老师,您对我真好,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好好表现,来回报您对我的恩情。”

最后,搭建舞台,激励他实现自我价值。他的字写得好,画也画得不错,于是,我就安排他负责本班黑板报的编辑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他进行针对性教育,抓住他学习中的每一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人心是土地,感情是泉水”,我的积极期待和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爱,犹如涓涓细流滋润了他的心田,激发了他愉悦的情绪情感,使他获得了自尊和自信的体验,推动着他不断的自我激励和前进。

2、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和赞扬之中,使他学会自信和自赏

我与他的家长联系,实行家校教育联动,给李明创设一个更有利于他成长的环境,使他学会自信和自赏。

(1)指导家长自身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情感,重新调整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对他的父母说,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信心,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容易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对待孩子,要让他感受到父母是关心他、爱护他的,并没有因为他某些方面的不好而讨厌他。同时,也指导家长要变经常性的批评惩罚为不失时机的及时表扬和鼓励,要多抽些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减少与孩子的心理代沟。

(2)要信任孩子,尊重孩子

儿童一样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所以平时要对他进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表扬他、肯定他。并告诉他爸爸妈妈相信他还能做得更好。

(3)适时改变策略,克服反复

孩子的行为有反复是正常的,此时一定要有教育耐心,特别是家长这时发火或指责孩子一定要有所克制,更不要旧帐重提,而要就事论事,并根据情况适时改变教育策略。例如:当李明犯了错误,而且必须给予惩罚时,可先进行冷处理,从而使他对家长和学校的批评产生强烈的期待,以获得及时的解脱,一旦他承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压力,便会主动向家长和老师承认错误,这种让其自我反思的教育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辅导效果(快乐的李明)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一个崭新的李明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他的自尊和自信心增强了,自制力也提高了,虽然成绩仍然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但他的精神面貌已经是焕然一新。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看到他那轻松快乐的身影。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李明变了,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男孩。

上一篇:学会读书 学好语文 下一篇:谈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