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天菩萨

时间:2022-10-28 10:38:06

天菩萨,是彝族神秘文化的象征、是神鹰栖落的眼晴。彝族男子以无须为美,多蓄发椎于头顶。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装束,两三岁时在头顶的前端留一块方形的头发,成年后将它挽成一个发髻,这就是天菩萨。人们视天菩萨为天神的代表,认为它能护佑灵魂和生命,主宰吉凶祸福,是神圣不可侵犯和亵渎的。

冬上鸡鲁山,寻访神秘老人火补阿合。

“小时候我头顶着一绺短发,

人们都叫它天菩萨,

当太阳迟迟从大山升起,

我坐在茅屋下,

看着阿妈背水哟,

瑟瑟地在山道上爬。

那时候我幻想着骑着骏马,

用箭射开大山,

让阿妈的脸上多一些光华。

长大后我头顶着一绺长发,

人们还叫它天菩萨,

当山鹰在天空中盘旋起舞,

我站在山巅上,

用我彝人的赤脚哟,

丈量着海角天涯,

如今我用彝人的查尔瓦,

去拥抱太阳,

让蓝天多一片彩霞。”

一路上哼着这首由陶勇作词的《天菩萨》歌曲,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鸡鲁山进发。

早有所闻在普格县鸡鲁山上住着一位长发老人,有着一头长2.87米的天菩萨长发。老人住在大山上很少下山,我们一行四人开着越野车,抱着试试运气的想法,去看一下能否找到这位老人,一睹他那头惊人的长发。

从普格县城出发,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后到达西洛乡。这里每年的农历7月26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火把节”活动。斗牛、斗羊、赛马、选美,非常热闹。虽是隆冬时节,但路过这里仿佛还能看见火把节欢乐的迹象。

乡长听到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了长发老人的小儿子家里。老人的小儿子刚移民到乡上居住。他告诉我们老人叫火补阿合,今年69岁,住在海拔3000米的鸡鲁山上,从这里出发坐2个小时的车到鸡鲁乡,再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就到老人家里了。

找到老人的机会更大了,我们热情地相约老人的小儿子当向导,又向鸡鲁山开去。

路很窄、很险,是那种只能单车行驶的土路,而且凹凸不平,回头弯一个接一个。大家都不说话,眼睛看着前面的山路,仿佛都成了驾驶员一样。到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白云仿佛从身边飘过,伸手可及,大小群山尽收眼底。中国最高水头西洛电站的蓄水池在大山下也成了一个小点。

到了鸡鲁乡我们开始步行,沿着陡峭的山间小路蜿蜒而上,沿途观赏着鸡鲁山的风光美景,走了近2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老人的家里,我们运气真好,老人今天在家,没有上山放羊。

火补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老人1.8米的身高,2.87米花白相间的长发盘在头顶,看上去就像一顶毡帽。老人告诉我们:这天菩萨是彝族神秘文化的象征、是神鹰栖落的眼睛,彝族男子以无须为美,多蓄发椎于头顶,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装束。两三岁时在头顶的前端是一块方形的头发,成年后将它挽成一个发髻,这就是天菩萨,人们视天菩萨为天神的代表,认为它能护佑灵魂和生命,主宰吉凶祸福,是神圣不可侵犯和亵渎的。

火补老人从小蓄发,一生从未洗剪过,白天盘在头顶,以便于劳动和做家活,晚上睡觉枕在头下就是枕头。三个儿女均已成家,还有5个孙儿。火补阿合身体很好,快70的人了,每顿饭吃两三个洋芋,喝三两白酒,还要上山放养自家的80多只羊和6头牛。

60岁以前,火补老人一直住在大山上,最远就是去过普格县城,随着国家移民扶贫政策的进山,老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普格县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也把老人的天菩萨作为一项景观,将老人请到了山下。火补老人去了许多大城市,一展他那惊人的长发。

彝族人们在童年时幻想骑着骏马、用箭射开大山,用彝人素有的铁板赤脚丈量海角天涯的愿望,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终于实现了。

上一篇:走出原始部落的摩梭姑娘 下一篇:走过车师人的“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