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8 10:33:11

解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且探讨其最佳的用药剂量。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B组米非司酮剂量分别为2.5mg/d和5mg/d,C组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对三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后,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常规疗法,米非司酮2.5mg/d为最佳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案。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器疾病,大多属于良性肿瘤,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2种。子宫肌瘤在在30~50岁妇女中的发病率较高,对女性健康危害较大[1]。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虽然可以直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多,给患者恢复带来难题。为了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研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36~50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患者入院前3个月内未接受其他子宫肌瘤药物治疗,无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和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所有患者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疗程为3个月;随机划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三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在自愿原则下进行米非司酮药物治疗,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月经第1d开始,A组每晚睡前口服2.5mg,B组每晚睡前口服5mg,连续服用3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盆腔检查,对子宫肌瘤的大小进行检测,用药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进行雌激素水平的检测。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复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三组患者观察指标包括有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彩超对子宫肌瘤三维径线半径abc进行测量,按照4abc/3的公式对子宫肌瘤的体积进行计算[2];子宫肌瘤多发患者,应选择最大的肌瘤作为测量对象;治疗前后体积对比,子宫肌瘤体积缩小30%及以上,判断为有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在30%以下,判断为无效;同时加强对患者雌激素水平、恶心呕吐、阴道干涩和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A组与B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子宫良性肿瘤,临床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病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浓度水平和孕激素浓度水平提高有显著的联系,因此提出采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拮抗剂来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方法[2]。子宫肌瘤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当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直接,但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困难。米非司酮是一类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能够与孕激素受体进行有效结合,减少患者体内孕激素与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降低孕激素水平,对子宫肌瘤的继续发展进行抑制。

当前,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最小有效剂量尚处于研究当中,已有研究证实连续3个月采用5mg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以对子宫肌瘤起到显著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米非司酮副作用。本次研究中,选用的更小剂量的2.5mg进行治疗,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5mg米非司酮连续治疗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减少,治疗效果与5mg米非司酮效果对比差异不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当,表明米非司酮2.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综述,本文认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采用2.5mg/d的小剂量既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和输血,减少并发症,同时用药成本低,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兴艳.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4(3):99-99,101.

[2]胡人芳,李小飞.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2,6(11):14-15.

上一篇: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循证护理措施 下一篇: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B6治疗原发性痛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