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10-28 09:49:05

论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市政道路产生病害的原因,并针对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 裂缝

0前言

道路工程具有线长、沿线地质水文条件多变、结构物终年外露的特征;其路基的稳定性是道路寿命的关键环节。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因此,当年沟槽回填,当年修路成为城市道路的又一特点。同时,城市道路的地下、地面及空中,由于管线、路面、过街地下通道或过街人行天桥的立体分布,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又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

1病害产生的原因

1.1主观原因

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有些发包商为了节省工程投资造价,降低工程成本,将工程单价压得很低,一些具备施工条件的单位很难接受此项工程。这样就给技术力量很低的单位来完成此项工程,他们以低廉的价格、简易的工序、拼揍的技术力量和施工机械进行施工,施工中管理不严格,监理水平有限,业务水平低,甚至没有试验室,缺乏必要的平行对比试验,抽样化验很少,管理人员和机械设备力量不足,再加上对路基路面高标准严要求认识较低、缺乏强有力的质量意识等方面都会对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单位在管理上的疏漏,造成质量上的问题很多。有的为了节约资金,节省材料,获取更多的利润,在施工中不按质量要求去执行。例如:很多单位在施工中用回填土拌合三合土,这样拌合会影响到质量,由于回填土的土质纷杂不均匀给碾压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影响。

1.2客观原因

路基是形成路面的主要基础,柔性路面在荷载的作用下,过量的弹性和塑性变形新产生的表面翻浆和路面凸凹不平,其主要原因是路基强度不够所造成的,因而路面对路基支承的要求首先表现在路基低抗变形的能力。例如,处于寒冷地区,经过一段时间车行量的运行,致使路面出现翻浆。

由于沥青材料及以沥青作为胶结斜的沥青面层,具有热软冷脆的特性,故沥青路面的病害形成主要表现为两个相反的方面:一是波浪、拥包和车辙;再就是开裂,并进而形成坑凼或松动脱落,前者是沥青面层塑性变形逐渐累积的结果,与沥青的种类、稠度、用量及混合料的配合比有关,而后者则是沥青面层的抗变形能力小于路面的变形改造成的,除亦与产生波浪、拥包的因素有关外,实践还表明,它与整个路面的强度,特别是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2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通病及防治措施

2.1路面不平整

波浪,沥青撒布不均形成油垄,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壅包,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容易产生此现象;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容易产生。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轻微的波浪可在热季采用强行压平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一般采取铲平的办法来处治壅包。坑槽处治的方法是将坑槽范围挖成矩形,槽壁应垂直,在四周涂刷热沥青后,从基层到面层用与原结构相同的材料填补,并予夯实。

2.2施工接缝处理不当

沥青路面的各种施工缝处,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的现象。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kg/m2~0.6kg/m2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纵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cm~20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cm~20cm,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的要求。

2.3其他通病

泛油,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引起的;啃边,沥青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可以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采取铺撒较粗粒径的矿料予以处治;对啃边的处治方法是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

3水泥混凝土路面通病及防治措施

3.1混凝土板块裂缝

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由于角隅处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隅处便产生局部裂纹;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致使板块折裂;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混凝土板浇筑后,按规范规定时问及时覆盖养生,养生期间必须经常保持湿润,绝不能曝晒和风干,养生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4d;角隅处要注意对混凝土的振捣,必要时可加设角隅钢筋,软土路基地段,可作加固设计,做成钢筋混凝土路面板;切缝时间: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以切缝。

3.2胀缝处破损、拱胀、错台、填缝料脱落

由于胀缝内的滑动传力杆位置不正确、胀缝下部嵌缝板与上部缝隙未对齐、胀缝材料不良或填灌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路面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胀缝两侧的板面即出现裂缝、破损、出坑,严重时出现相邻两板块错台或拱起,胀缝中的填料被挤出路面被行车带走。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胀缝设传力杆的,传力杆必须设在板厚中央处;填缝料要选择耐热耐寒性能好,粘结力好,不易脱落的材料;填料不宜填满缝隙全深,最好在浇灌填料前先用多孔柔性材料填塞缝底,然后再加填料;接缝产生挤碎面积不大,只有1cm~3cm的啃边时,可清除接缝中杂物,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补平夯实,当挤碎较严重时,可用切割机械将挤碎部分切出正规和直壁的槽形,然后清洗槽内杂物并晾干,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夯实补平。

4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对策

4.1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规范与指导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各环节对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是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开放工程建设市场,避免地方垄断。优化施工招标评标办法,使创精品工程或施工质量好的企业更容易中标,或有更多的机会中标,避免施工单位的恶性价格竞争,使中标价回归理性。

三是建立并完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形成对各单位的评级与优选制度。

四是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

五是完善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与个人的廉政考核与处罚管理制度。

六是建立并完善业主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大纲,明确并规范质量管理的内容、标准、程序、方法、准则等。

4.2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考核和奖惩

一是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质量的监控与考核。采用定期检查和现场临时抽查等方式对施工质量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关键部位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督与控制。这样的监督与控制应由业主、监理、质检站等联合控制。对监控与考核的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内容和要求详细讨论研究制定。

二是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投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检查与考核。重点考虑对承包人是否有合同违法行为、承包商的组织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到位情况、主要施工设备的投入情况、质量控制程序的遵守、材料质量控制情况、施工方案、现场实体质量控制情况、内业资料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考核的结果要采取两个手段来抓:一手抓激励;一手抓惩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结语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要避免质量缺陷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施工设备、施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质量因素等。只有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按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

上一篇:浅析路桥工程中的监理工作 下一篇:探讨公路旧路路基检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