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改革、调整的有效实现形式开创城镇集体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时间:2022-10-28 09:24:47

积极探索改革、调整的有效实现形式开创城镇集体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近年来,广东省联社和各市联社因地制宜探索改革、调整的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广东省联社改革调整初见成效

近年来,根据全国总社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广东省联社系统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联社的建设,努力探索城镇集体企业改革、调整的有效实现形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争取制定改革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2009年广东省联社向省政府呈报《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城镇集体企业调整、改革的工作意见》,建议全面铺开我省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一是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镇集体企业,放开搞活一批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小但拥有发展前景的城镇集体企业;二是全面推广管(辖)区模式,对停产、半停产的城镇集体企业的剩余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统筹资源逐步实现关、停企业员工养老、医疗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同年,遵照广东省政府“先组织试点再制订方案”的指示,省联社会同有关市联社用两年时间进行了改革试点工作,为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011年7月,省政府部署由省委政研室牵头,会同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厅、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联社,对我省城镇集体企业基本状况组织了联合调研,并于2011年4月向省政府报送了《推进我省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建议》。省联社正着手与省委政研室沟通和协商,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联社与省联社的工作保持密切联动,在推进本地区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广州、江门、茂名、阳江、肇庆、韶关等地级市联社,近年来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绩。如广州市大刀阔斧推进成员企业的改革,围绕穗联、铝业两大板块为核心优化重组有效资产,退市企业剩余资产依托辖区实行集中经营,在基本完成成员企业改革的基础上,构筑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联社总部经济。江门市联社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本运作,盘活存量资产形成相对优质的总部产业,组建管区全面托管退市企业的剩余资产,稳妥安置退市企业员工确保一方平安,得到市政府和成员企业的充分肯定。

(二)抓好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改革和调整的实现形式。 2009年,广东省联社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城镇集体企业调整、改革的工作意见》。遵照省政府的部署,省联社与广州、江门、阳江、茂名、韶关、汕头、潮州七个地级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协商,选择50家城镇集体企业作为联系点,组织实施了第一批改革试点工作。现在第一批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并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广东省装饰有限公司,2010年经省联社批准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公司经营核心层成为股东以后,着力调整经营结构和商务模式,拓展北方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市场,2012年实现工程收入9.3亿元,实现利润1850万元,正在筹划上市。阳江新力投资控股公司,前身是阳江市不锈钢器皿厂。该厂在改革中将集体产权转让给经营管理层,在此基础上增资扩股吸收战略合作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营产品由过去的烤炉扩展到不锈钢离心泵、LED灯、太阳能、汽车旅行拖车、燃汽炉具等系列,2011年销售额由3亿多元猛增到13亿元,2012年达到30亿元,成为阳江市的排头兵企业。

(三)争取各级政府重视和扶持,着力改善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环境。广东省联社系统历史上积淀的困难和问题较多,省联社一直致力于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为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2010年,以省委政研室牵头组织对我省城镇集体企业基本情况的联合调研为契机,省联社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到全国五个省、市以及省内七个市、县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各省、市推进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在调查报告中向省政府提出了五个方面32条扶持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与此同时,根据我省“东、西、北”地区城镇集体企业原有基础薄弱、历史包袱沉重,地方财政扶持能力有限的实际,在起草的改革指导意见中建议省政府设立我省“东、西、北”地区城镇集体企业解困扶持基金,力争为这些地区城镇集体企业解困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各地联社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扶持,进一步改善成员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环境。

(四)大力推进联社建设,充分发挥联社的作用。省联社2008年正式挂牌运作以来,以落实与各地政府的职能对接为契机,加大指导和推进各地联社建设的力度,支持各级联社明确定位,在指导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各市联社在力争做好与省联社职能对接的同时,着力在强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方面下功夫,“有为有位”彰显自身的存在价值,助推联社的改革和发展。如茂名市联社以为政府担责和为企业解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涵盖全市集体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形式,从实际出发指导和推进所辖县、区联社的改革和建设,致力为集体企业改革、调整和解困服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茂名市联社建设得到了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市联社在当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明确赋予管理职能,管辖范围横跨轻工、纺织、陶瓷、建筑、交通、农机等行业,在全省地级市联社中首开先河。得益于市级联社改革的示范效应,该市所辖各县、区联社全部完成法人定位,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肇庆市各级联社积极发挥沟通政府和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和成员单位排忧解难,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该市及所辖县区联社除怀集县联社以外,全部完成法人定位,经费纳入财政供给。肇庆市联社经费的供给方式,也由财政核补调整为核拨,从而为新时期联社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五)壮大联社直属经济,提升对成员企业发展的辐射能力。近年来,广东省各级联社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办实业、增实力、求实效,在发展直属经济,提升对成员企业发展的辐射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省联社在加大对面上改革的指导力度的同时,以发展物业租赁、商业地产、资本营运、工艺平台等为抓手,提升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直属经济的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完成经营总额、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四个翻一番。广州市联社近年来在打造总部经济方面狠下功夫,调整经营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业经营、铝业、进出口贸易三大主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并通过投资、参股、合作经营等方式,以小资本拨动大资本,做大经营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总部经营总额、利润大幅度跨越,分别达到16亿元和5000万元。江门市联社在前几年减债卸负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和资本营运重塑联社经济,先后实施了电镀厂、纸箱厂等企业的资产重组,依法置换产权发展商业地产经营,同时以工艺美术协会为平台探索会展、商业策划、培训等新的经营业务,使该社直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上一篇:企业资本结构合理性探讨 下一篇:结构性减税应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