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回归美国制造

时间:2022-10-28 08:54:33

谁会回归美国制造

美国知名媒体《华尔街日报》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vid Simchi-Levi在2012年6、7两个月做了一个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08家跨国经营的美国制造业中,约14%的公司高管表示愿意并计划将其工厂搬回老家美国,报告称“最新迹象表面,高官们‘回归’的兴趣在增长。”接受调查的108家企业都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企业,且均有跨国生产和销售的业务。这些公司的规模最小的年销售额2,000万美元,最大的超过2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这一报告无疑是美国制造业正在回归的一个有力论据。不过反方也有足够的论据证明,很多企业不能回到美国。

年销售额超100亿美元的美国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特雷克斯亚洲区业务总裁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回不去啊,我的市场在这里(中国),我们这有几百家的供应商,如果回到美国去买不到配套产品了,让我们把中国的东西买回去到美国制造,这是不可能的。在外面已经有一些根基的企业应该不会回去了吧。

回去的动力

David Simchi-Levi的报告称,这些企业愿意回到美国的主要原因有:缩短产品研制到推向市场的周期;减少运输和仓储的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和保护知识产权。

在选择理由一题中,有21%的企业选了“美国就业机会的压力增加”。调查问卷并没有指明“压力”代表什么,来自哪里,但是David Simchi-Levi认为,有些企业开始感觉到政治和市场的热度驱使他们把工厂搬回美国。

今年2月,波士顿咨询集团调查了106家企业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发现37%的企业“计划”或者在“积极考虑”回归美国。麻省理工教授David Simchi-Levi的调查更精确地筛选出那些有明确计划的企业。做出回答之前,这些企业是否考虑过在美国制造涉及到的其他相关问题?David Simchi-Levi的研究显示,33%的受访者给予肯定回答。

今年7月初,谷歌公司宣布在美国生产Nexus Q家庭娱乐设备,这一选择在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甚为少见。谷歌Android全球合作总监John Lagerling称:“我们希望迅速地进行创新,这是谷歌所生产的第一种端对端的硬件产品。”谷歌公司所考虑的并非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而是要加速设计迭代,提高产品水平。

除了谷歌,卡特彼勒、通用电气以及福特汽车等公司也在过去两年间公开宣布,计划把迁到海外的制造厂迁回美国,并且已经有所行动。

通用电气的网站专门设置了一个新版块,名为“美国就业机会地图”。新版块刊登了通用电气在美国各个州新增加的工作岗位的数量,数据显示自2009年至今,通用电气在美国新增15,500个工作岗位。

美国本土公司之外,一些外国公司也加入美国制造的行业。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最近决定将一条新的电机控制生产线设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而不是在中国。安川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说,由于美国的高人力成本,即使降低运费后,在美国的零部件成本也比其他地方高出10%左右,但在美国生产的好处是能够更快地向客户交货,减少库存。

David Simchi-Levi说,美国公司税的降低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他认为,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回归”的趋势将推动美国就业大幅增长,而回归潮创造的工作中很可观的一部分是低工资的装配工作。

即便如此,他称美国制造业回归前景乐观:“一旦这个过程开始,没人能告诉它的尽头在哪里。”

不回去的理由

如果用谷歌搜索“reshore(回归)”,前几页的显示结果都是“美国制造业正在回归”,“就业增加”,“某地新建工厂”等新闻。David Simchi-Levi的调查也显示,有愿意回到美国的企业不在少数且数量在增加。不过,奥巴马这一动议已然开始了一年多,美国制造业企业仍有很大一部分选择留在外国。

例如,有苹果这样的企业,即使在面对总统奥巴马的时候也明确直言,没办法回到美国。

据《纽约时报》报道,奥巴马和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的最后一次对话是在奥巴马与硅谷杰出人物的会餐上。奥巴马动员这些电子巨头把制造业搬回美国,他问总裁乔布斯:究竟给你什么条件你才肯回来?乔布斯直言:回不来了。

乔布斯讲了三个小故事。

苹果欲建一个新的工厂,选址的一个重要考量是此地需要在两个月内招聘到足够的工程师,经过调查,除了中国之外,没有国家能迅速找到上万名工程师。

第二个例子是,在iPhone上架销售前几周,苹果改进了显示屏的设计,使得此前准备的组装线要彻底重置。新的显示屏半夜才被送到中国工厂。当夜,工厂领班立即叫醒了8,000名工人,每人发一杯茶和一包饼干。工人们在半夜12点换班,半小时即到位将新的显示屏装入机器。仅仅96小时,工厂完成了日产10万台的iPhone量。苹果的一位前高管评价,“这种速度和工作弹性是惊人的,没有任何美国工厂可以与之相比”。

第三个例子,乔布斯发现新设计的手机屏幕容易有划痕,他要求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改用新材料成本将大幅增加,各个国家比较之后,只有中国,能在成本和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由此可见,所有企业都需要物美价廉的人力资源,快速高效的生产,以及成本与质量之间难以把握的平衡。这些因素不是美国能够提供给企业的,至少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提供的。

与国籍无关的选择

美国公司也许或多或少的有些爱国主义情怀,但是追根溯源,公司选择在哪里生产,最重要的是看是否有利可图。投入产出比与利润率才是企业决策的核心。企业在选择投资地区的时候,自有一套游戏规则。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企业选址的时候都会寻找比较成本低的地方。

企业在做出是否回到美国的选择的时候,有几个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成本因素、供应链体系、政策因素。

显而易见,生产成本是首要标准,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一追求。

对于制造业而言,产业配套等因素也是重要标准。供应链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部分离开美国的公司没有办法再回到美国。在全球竞争中,企业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必须建立可靠且有效的供应链才能获得成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几乎所有大型企业都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公司,他们运用供应网络,与几个关键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得到降低成本的结果。

东道国的政策走向是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以中国为例,2009年底,房地产和制造业集中了外商投资的70%左右。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房地产是有利可图的高增长行业,另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制造业的政策支持。2005年“十一五”规划中,把发展服务业提上了日程,跨国公司就扩大了在服务业的投资,从此服务业外资投资占比稳步上升,在2010年已经超过了制造业,首次成为外商投资最多的产业。

如果仅仅因为政策限制,使某个产业得不到发展,那么政策放开后一定会有井喷的发展。但如果是竞争比较充分的产业,那么政治方面的影响就不会很大。分析美国的情况,制造业转移并不是因为政策限制,而是为了降低成本。所以,想要美国的企业回到美国生产,政府必须给企业更实际和实惠的政策。

奥巴马在国情咨文和多次讲演中说,为回归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实行减税和其他政策支持。目前为止,还没有很明确的税收政策在全国广泛实行。有一些州实施了减税或其他优惠政策,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大面积的制造业回归美国的趋势还没有出现。

即使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制造成本依然低于美国,迁回美国本土的企业比例依然较低。专家认为,一些运输成本高,对创新要求高,获得政策支持多,以及为了满足欧美标准的企业会愿意回到美国。例如,星巴克的陶瓷杯制造厂搬回美国,重要原因是欧美国家对陶瓷杯检测增加了硬性指标,比如放射性指标、重金属指标,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美国生产更为安全。

上一篇:开发教学资源 实施有效教学 下一篇:“零”到“一”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