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儿子曾经是我的“爱情杀手”

时间:2022-10-28 08:14:41

海岩:儿子曾经是我的“爱情杀手”

儿子的幽怨:

是爸爸让我失去了母爱

海岩原名侣海岩,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15岁应征入伍,复员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28岁那年,海岩与北京市劳改局下属一家企业的会计何菁菁结了婚。次年,他们的儿子侣萧来到了人世。

海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文艺工作者,家庭的熏陶让海岩从小就热爱写作。他当过兵,做过工人、警察和共青团干部,这些丰富阅历让他常常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写作冲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篇小说《便衣警察》使海岩一举成名。不久,他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那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神州大地,下海经商成了当时最时髦的举动。虽然已经是北京市公安系统最年轻的处长,但海岩早已厌倦了机关里枯燥乏味的生活,与妻子商量后,他毅然辞职,跃进商海里劈波斩浪。经过几年打拼,他成为了北京昆仑饭店的董事长,并兼任锦江集团董事长、副总裁,管理着34家宾馆、酒店,手下员工达一万多人。

在商海里尽情遨游,海岩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白天,他在单位里指挥千军万马,晚上回到家,他亲亲儿子后,就一头扎进书房埋头写作,直到都市的喧嚣归于平静,他才上床睡觉。这时。妻子和儿子早已进入了梦乡。

因为醉心于事业,海岩几乎忽视了丈夫与父亲的身份。儿子刚出生时。他还给儿子洗洗尿布,帮妻子做做家务:后来,他把家庭的一切琐事和照顾儿子的重担全部抛给了妻子。妻子白天在单位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要忙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和照顾儿子,日积月累的操劳让她对丈夫积怨渐生。然而,肩上的责任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已经让海岩无法停下奔忙的脚步。

海岩的忙碌使儿子童年生活里比同龄孩子少了一些色彩。在侣萧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没有接送过他上学。没有为他交过一次学费,他也没有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滚在父亲的怀里撒过娇、与父亲玩游戏。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些孩子坐在单车上,把头靠在父亲温暖的后背上,侣萧忍不住鼻子直发酸,少不更事的他常常问妈妈:“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为什么他一次都不送我去上学?”

妻子把儿子的话转给了海岩,海岩心里酸酸的、涩涩的,他告诉妻子,这个星期天他们带着儿子去天安门放风筝。侣萧知道了,拍着小手跳了起来:“爸爸,你要给我买一个最大、飞得最高的风筝!”然而,那个星期天因为公司有急事要处理,一家三口出游的计划又被迫搁浅。妻子终于忍无可忍,对海岩大发脾气。

从此,争吵就像一幕幕短剧,开始频繁地在海岩与妻子之间上演。工作的劳累、家务和孩子的拖累以及丈夫的冷落,让何菁菁对这场婚姻彻底失望,她不愿意再这样耗费自己的青春年华。1995年春天,何菁菁没有告诉海岩和儿子,独自一人飘洋过海去了美国。两个月后,当海岩收到了妻子寄来的《离婚协议书》时,才意识到婚姻亮起了红灯。回首这些年来与妻子走过的岁月,他痛彻地感到自己确实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他在电话中告诉妻子:“我们能不能重新开始,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放慢事业的脚步,学做好丈夫、好父亲。”

可生活永远不可能推倒了重来,见妻子去意已决,海岩只得挥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侣萧跟随海岩生活。

这时候,侣萧正在北京四中上初二,父母的离异让他如雪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与父母一起生活了十多年,他片面地认为,父母之所以走到这一步,父亲要负主要责任。这个青涩的少年心里开始对父亲设防,对父亲有了怨言。

婚姻的破裂像一柄锋利的刀从海岩心头划过,他觉得自己愧对儿子。他还这么小,就要承受父母离异的心理压力,咀嚼单亲家庭的苦涩。多少次,海岩想与儿子坐在一起,敞开心扉地告诉他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儿子能够理解自己,但儿子根本不搭理他,常常一言不发地走进自己的房间。

一天晚饭后,侣萧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海岩走过去,轻轻抚摸儿子的脑袋,想把他搂在怀里。儿子却像泥鳅一样从他怀里溜走了,站在客厅中央,两眼冷冷地望着父亲:“就是因为你对我和妈妈不好,妈妈才离开我们的,她是被你逼到美国去的。我恨你!”海岩心痛如割,他不知道如何向儿子解释,任凭泪水一滴一滴从眼角滑落……

父亲的心痛:

儿子成了我的“爱情杀手”

单亲家庭的孩子注定比一般孩子要承受更多。家庭的破碎改变了侣萧的性格,那个曾经活泼开朗的阳光少年变得孤僻自卑,一双眼睛像两口深井,隐藏着绵绵不绝的忧郁。这无情地刺痛着海岩的神经,他告诉儿子:“爸爸和妈妈走到这一步,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你不要怨恨爸爸。我知道,爸爸没有给你一个完整的家,伤害了你,以后会给你更多的父爱作为补偿。”侣萧带着哭音说:“家都已经散了,你再说这些有什么用?”儿子的话噎得海岩哑口无言,这个在公司里指挥上万人叱咤风云的男人,却无法走进儿子的心灵,一堵无形的墙将他和儿子隔在两个空间里。

家已经破碎,海岩惟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父爱作为补偿。他尽量放慢事业的脚步,多在家陪伴儿子,抽出时间来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带儿子去公园玩,甚至亲手下厨为儿子做饭。他学会了牵挂,学会了担忧,出差在外,心常常被分成两半,儿子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他都要亲自打理。海岩这时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前妻的不容易。

单身父亲独自抚养儿子,生活注定是艰难的。除了公司的一大摊事,家庭和儿子的琐事也要牵扯海岩大部分精力,海岩的每一天都像行军打仗那样匆忙,他对生活的最大感受就是“疲惫”两个字,海岩多么想有一个人来帮他分担生活的风雨,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啊!

作为商界和文学领域的精英,海岩是一些女性眼里不折不扣的魅力男人,从他离婚的消息公开后,就不断有女性给他写信示爱。几年来,海岩一封信都没有回。现在,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有一份稳定的情感归属,海岩开始敞开自己情感的门扉,考虑再入围城。他的首要条件是:这个人一定要从内心深处爱他的儿子,对儿子视如己出。

寻寻觅觅中,一个叫刘蕊的女人走进了海岩的生活。在大学里任教的刘蕊也有过一段情感的挫折。她崇拜海岩,十分欣赏他的才华,爱屋及乌,她愿意把侣萧当亲生儿子看待,给予他温暖的母爱,抚平他的心伤。

那天放学回到家,侣萧看见客厅里一个漂亮的阿姨正和父亲有说有笑,海岩对儿子说:“萧萧,快叫刘阿姨。”刘蕊笑着走过来,递给他一个漂亮的篮球:“饿了吧?阿姨这就给你做饭去。”敏感的侣萧什么都明白了,他把篮球狠狠地砸在地上,瞪了父亲一眼,转身跑出了门……

夜幕降临的时候,海岩在铁道边找到了儿子。侣萧哭着对海岩说:“爸爸,我不要后妈,妈妈会回来的,我与你和妈妈才是一家人!”海岩牵着儿子的手往回走,边走边对儿子说:“孩子,爸爸和妈妈已经分开了,不可能再回到从前,爸爸需要一份稳定的感情,你也需要完整的父爱母爱。刘阿姨是个好人,她会像

亲生妈妈一样待你的。”侣萧甩开父亲的手:“我不要什么后妈,我有妈妈!”

这个正处于叛逆期的青涩少年开始想方设法阻止父亲与刘阿姨的来往。刘阿姨来他们家做客,他横眉冷对,一言不发,故意把门关得砰砰直响。见爸爸在和刘阿姨说话,他故意支使父亲干这干那,儿子的举动让海岩心里沉甸甸的,他想,等孩子大些了,懂事了,他会接受刘蕊的。

为了阻止父亲与刘阿姨感情的狂飙突进,侣萧对父亲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你再与刘阿姨来往,我就离开这个家,就没有你这个爸爸!”儿子的话只是在海岩心里激起一阵波澜,他没有过多地放在心上,一个孩子,能到哪里去呢?没想到几天后,儿子放学后果然没有回家,海岩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子难道真的离家出走了?!

费尽周折,夜里11点多钟,海岩终于在儿子的一个同学家里找到了他。侣萧气鼓鼓地说:“你不和那个女人分手,我就不回家!”

一边是自己的宝贝儿子,一边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感情,海岩在痛苦中抉择,这个事业辉煌的男人在心里发出悲怆的诘问:“为什么抚养儿子和拥有感情不能两全?为什么自己的人生之旅要经历这么多坎坷?”一番心灵的挣扎,海岩决定放弃这段感情,儿子只有一个,而感情以后可以再寻找。就这样,侣萧成了父亲爱情的“杀手”,海岩忍痛斩断了与刘蕊的情丝。

侣萧上高二时,海岩把他送到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他希望儿子将来能从事酒店管理。儿子走后,家里越发显得冷清,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公司回到家里,迎接海岩的是清锅冷灶。谁能想到,这位知名企业的总裁,这位著名作家,竟过着如苦行僧般的生活。这时候,在朋友的介绍下,孤寂的海岩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他想,儿子慢慢大了,应该不会再反对他。

但出乎海岩意料的是,儿子对他准备再入围城依然无法接受,他威胁父亲:“如果你执意要给我找新妈妈,我就在日本永远不回来!”望着儿子满脸的愤怒,海岩无奈地长叹一声:“开始一段新感情为什么这么难!”

一段感情就这样又在儿子的反对中画上了句号。既然儿子从骨子里无法接受新妈妈,海岩决定将自己情感的门扉永远关闭,一辈子孤独到老……

多年后读懂父爱,

谁来抚慰父亲寂寞的心

一次又一次与爱情擦肩而过,以及形同陌路的父子关系,让海岩的心如同在冰凉的水里浸泡着。当难奈的孤寂和烦恼像潮水一样漫过心灵的堤坝时,海岩用繁重的工作把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然后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明……

婚姻和家庭的不如意让海岩收获了辉煌的事业,他创作的《永不瞑目》、《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影视剧风靡一时,“海岩”两个字成了收视率的保证。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等职务。但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淡淡的忧郁始终像云雾一样在他心头萦绕。黄昏时分,站在落地窗前,看夕阳里晚归的夫妇牵着孩子甜甜蜜蜜地往家里赶,海岩心头别有一番滋味。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他是孤独的。

而侣萧这么多年来还是不能原谅父亲,他多么希望父亲能与母亲复婚,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他多次和父亲谈起这个问题,父亲每次都决绝地告诉他,这不可能。这越发增加了他对父亲的怨恨。因为父子俩在一起已无法交流,在日本留学的那几年,侣萧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每看到别人与父亲肩并肩地走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一种莫名的酸楚会涌上他的心头,

2000年,侣萧完成在日本的学业回到了北京,好长时间不见,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模样与自己十分神似,海岩感慨万千:儿子在单亲家庭里磕磕绊绊地长大了。他要求儿子进入他所在的集团公司工作,侣萧一口回绝了:“我不会沾你的光的,我要走自己的路。”海岩的心一阵刺痛,儿子与他的隔膜竟然是如此之深,连给他找工作他都不愿意接受。儿子,我相依为命的儿子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爸爸?我们之间的隔阂何时才能冰雪消融?

脱离了父亲的庇护,侣萧独自去闯世界。尽管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但他从小就梦想当演员,很多导演都说他长了一张明星脸,早在大学期间,侣萧就已经显示出了表演潜质。拒绝父亲的安排后,侣萧悄悄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结果被音乐剧专业录取。一个月后,一位朋友对海岩说:“你儿子真了不起,考进了中戏,凭你在圈内的号召力,拉他一把。他想不红都难。”

海岩憋了一肚子气,这么大的事,儿子居然不和他商量。侣萧回到家,海岩面无表情地对他说:“我告诉过你,演艺圈很复杂,你别指望我帮你!”侣萧没好气地说:“我这么大了,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从没指望过要你帮我!”父子俩不欢而散。

侣萧说到做到,不管是在同学中间还是有剧组来学校挑选演员时,他从来不说自己是海岩的儿子。从中戏毕业后,侣萧艰难地在演艺圈闯荡,从跑龙套、小配角演起。渐渐崭露头角,他的才华和演技得到了圈内人的认可。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在《烈火金钢》、《重案六组》、《曼谷雨季》、《守候阳光》等多部影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并演唱了《曼谷雨季》、《手心手背》等影视剧的片头片尾曲。没有人想到,这个像个“北漂”族,到处找戏拍的演员竟是大名鼎鼎的海岩的儿子!

社会是最好的学校。生活的磨砺、角色的体验以及渐长的年龄让侣萧渐渐成熟了,懂得了世事的艰难与沧桑,他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特别是2004年夏天侣萧主演完电视剧《美丽的村姑》时,在戏里的爱情体验让他第一次对情感有了深入的思考。让他第一次开始反思父亲与母亲的婚姻。父亲说得对。他与母亲的缘聚缘散,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而自己却片面地认为是父亲一手把母亲逼走了,为此怨恨了父亲许多年。回首与父亲走过的沧桑岁月,他竟一次又一次扮演了父亲的“爱情杀手”,把父亲的幸福搅得支离破碎,这对父亲是多么大的伤害!

回到北京的那天晚上,侣萧主动走进了父亲的房间,海岩正坐在床上看书,侣萧在父亲的床边坐了下来。海岩惊讶地放下书本,好多年了,儿子从没有这么亲近过自己。侣萧未语泪先流:“爸,我对不起你。这么多年来,我在心里一直怨恨你,甚至一次又一次扼杀了你的幸福,你能原谅我吗?”儿子的话让海岩百感交集,那个青涩的,甚至有点儿胡搅蛮缠的儿子终于成熟了,他哽咽着说:“爸爸怎么会怪你呢?”

这天晚上,侣萧就睡在父亲的床上,多年的压抑让父子俩的知心话像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侣萧真诚地向父亲忏悔了这么多年来他给父亲带来的伤害,海岩也说出了自己没有给儿子一个完整家庭的愧疚。多年的隔阂、多年的冷漠在父子心间冰雪消融!

那几天,海岩推掉了手头的工作,和儿子享受天伦之乐。父子俩一起做饭、逛街,一起看足球赛,蓦然间,侣萧发现父亲渐渐老了,他的眼角爬满了细密的皱纹,他的步履已经不再从容,父亲是在孤独中渐渐老去的。父亲写了一部又一部荡气回肠的情感戏,把别人的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却一片荒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这个做儿子的扮演了父亲的“爱情杀手”!父亲的一句“我是在戏里体验别人的情感生活”让侣萧泪眼婆娑……

这些年来,父亲为了打发孤独,与5只小猫、1只小狗为伴。白天,父亲在单位忙碌,到了晚上,他还要写作到深夜,累得腰酸背痛,没人为他倒一杯茶,没人为他捶一下背。父亲本该有人照顾的,是自己这个做儿子的亲手扼杀了父亲作为普通男人最正常不过的幸福!现在,侣萧觉得自己要为父亲寻找这种幸福,

2006年11月,侣萧通过别人帮忙为父亲物色了一位文艺工作者,她气质高雅、学识渊博,海岩与她见面后彼此印象都不错。然而,在两人交往一段时间后,因为性格的原因,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侣萧感到非常遗憾。尽管没有成功,但海岩对儿子那一片难得的孝心感念不已。

父亲一天天老了,侣萧开始多抽时间陪伴在父亲身边,并继续托人为他物色合适的伴侣。在侣萧的心灵世界里,他最迫切的愿望就是父亲能尽快有一个完美的归宿,享受平凡人的快乐与幸福!

责编 范 越

上一篇:两家携手,女儿终于告别“云上的日子” 下一篇:爱情缘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