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时间:2022-10-28 07:38:4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我科从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正确护理。结果19例恢复正常,26例好转,2例植物人状态,3例并发肺部感染,9例死亡。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预防肺部感染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14-02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死率高达30%。起病急,病情危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气管切开是解决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8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9例,全部行气管切开术,男44例,女15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GCS3~5分11例,GCS5~7分29例,GCS7~8分19例。所有患者使用金属套管39例,一次性气管套管20例。􀀀

2护理措施

2.1病房的条件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室内,室内安静、清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室内温度18~22℃,湿度50%~60%。使用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室内空气,含氯消毒剂拖地。限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次数,如有探视,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者禁止入内

2.2病情观察

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的变化。气管切开后的48小时内,随时吸出血性分泌物,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渗血,有无皮下气肿及皮下血肿等,观察呼吸情况是否改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皮肤切口护理

每日用0.5%碘伏消毒切口2次,用双层无菌剪口纱布垫于气管套管下,每日更换1~2次,气管切开处敷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块2 层,防止空气过于干燥刺激呼吸道黏膜或异物坠入[1], 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在气管切开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

2.4呼吸道护理

2.4.1湿化气道气管切开患者须雾化吸入,常用雾化液为生理盐水30 mL,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 万U,从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30 min/ 次,每6 h 进行1 次,既预防感染又湿润呼吸道。血氧饱和度低需持续吸氧的患者,在超声雾化吸入同时应给氧并注意雾化器喷嘴距气管套管口6 cm~10 cm,以免过于接近时只有雾气进入而造成窒息[2]。雾化前应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亦可持续湿化,将生理盐水250ml内加α-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8万U,配制成稀释液,用微量的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滴注,滴速控制在4~6滴/min,24 h不超过250 ml,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以稀释黏稠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结痂阻塞呼吸。

2.4.2保持呼吸道通畅

要及时吸出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吸痰前给高浓度氧气吸入3min,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在无负压的情况下将吸痰管插入,当达到一定深度后,边旋转边吸引边退出,动作要轻柔,禁止反复上下提插吸痰。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15s,如未吸净,间隔3~5min[3],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以免造成缺氧。吸痰管的直径不宜超过气管内套管的l/2,吸痰管要每次更换,成人吸痰压力不超过53.3kPa。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颜色、气味、性质及量,必要时留取痰标本进行检验。

2.4.3气管套管的护理

严密观察有无气管套管扭转或脱出,有无堵塞。如使用的是金属套管导管,外套管固定应打死结,松紧要适宜,以通过一指为限,系带每天更换1次,发现污染时则随时更换,外套管每周更换1次,内套管每6h更换1次,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再煮沸。可先用清水煮沸,用毛刷将其内的痰液刷洗干净,然后煮沸消毒,再放回外套管内。内套管取出刷洗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外管内分泌物干结,内套管不易再放入,放回时应先将外套内壁的痰液吸净再放入。使用气囊导管时,气囊压力一般应维持在25cmH2O以下水平,通常以每2~4h放松气囊1次,每次放松时间2~5min。放气前应先将气管内分泌物吸引干净,再吸引咽分泌物,然后重新换吸痰管,放掉气囊内气体后再次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每2周更换气管套管1次,气囊漏气应及时更换套管。意识不清、烦躁患者需约束双手,以防抓落套管。

2.4.4口腔护理

口腔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重要的感染源,口腔护理可使患者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用生理盐水棉球或口腔护理溶液每日2次口腔护理。

2.5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明显应激状态,表现为分解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常合并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率和死亡率上升[4]。因此应加强营养支持,除静脉营养外,应尽早配合管饲喂养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有效地营养支持治疗,对提高患者抗病能力,控制感染,促进康复十分重要。

3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多数处于昏迷状态,容易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加重脑缺氧,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通过多年的护理实践,本科认为上述一系列护理措施必不可少,其中湿化气道和充分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气道护理,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樊小平,刘荣耀,王秋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7 ,21(6B):156721568.

[2] 陈辉,江来.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06.

[3] 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J].2007,8(1):274.

[4] 李佳薇,董爱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J].护理.

上一篇:联合吸入疗法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临床观察分析 下一篇:臀肌挛缩症各治疗方式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