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出口产品

时间:2022-10-28 07:04:45

不只是出口产品

认准目的地

纵观全球市场,现在转型经济、新型经济体等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在明显加快,但是很多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往往伴随着许多来自政治方面的不安定因素,这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特点。

2013年,轻型车的全球销量为7200万辆,同比增长3.7%;2014年这个数字继续增长,增速可能达到9.1%。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12年达到了100万辆之后,2013年出现持续下滑,2014年一季度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对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的话题,此时讲来非常沉重,而且富有挑战。

目前中国车企主要关注两大类市场:第一大类市场就是金砖国家,在2020年之前,金砖国家汽车市场将代表最后的增长前沿,就是会增长,但是增长趋势会逐步放缓,如果我们把所有精力放在此类市场,未必是非常正确的战略安排。

所以我们应该同时关注其他市场。另有四个地区值得关注:第一是欧盟,目前欧盟的经济和汽车发展表现得非常强劲,到2020年之前市场将有250万辆纯增量;第二是中东,包括伊朗、伊拉克和沙特,将净增长200~250万辆,是全球销售集中爆发、增长最快的市场;第三是安第斯山脉集群,包括智利、秘鲁、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家,预计净增长100万辆;第四是北非,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尼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等地。所以,中国汽车品牌应该走出去,走到值得关注的市场中。

首先,我们看东盟市场,大概由十个国家组成,五个陆上国家,包括五个左舵、五个右舵,其他的岛国都是右舵,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为重要的一线国家。例如,印尼有4亿人口,市场上95%是日系车,因为日本汽车早在1965年就进入印尼,所以日系车在印尼具有很高口碑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泰国已经成为全球有名的皮卡市场,这主要受法国影响,是传统的皮卡市场。

中东包括土耳其、伊朗、沙特、伊拉克等市场在内,战后的伊拉克和受经济制裁的伊朗原来都有很强的需求,这几年有所下滑,待他们经济恢复以后,未来几年需求增量值得我们关注。

安第斯山脉集群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尤其货币相对稳定,加上中国与其中部分国家已经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FTA,所以进出口的关税很低,因此南美地区也逐渐成为我们自主品牌出口的热衷地区。

非洲地区有56个国家,将近12亿人口。每年有120万辆新车销售在非洲大陆,其中一半销量落在南非,其余60万辆落在非洲其他国家。非洲地区首先崛起的是北非国家,其次是西非。中国和非洲有非常良好的外交关系,非洲应该成为中国汽车的重要市场。

产业链式出口

中国汽车走出去绝对不能简单依靠产品出口。天女散花式的出口,已经被实践证明为一个失败的模式。作为汽车人、作为后来者,如何把自己产品销往国外,又不重复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这一点是我们北汽要面临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在产业价值链上做文章,涵盖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的汽车金融。

为了对市场做到精耕细作,我们把出口市场分两类:一类是战略性市场、一类是利润性市场。战略性市场是指进入门槛比较高,需要在当地进行产业化的市场,主要指金砖国家。利润性市场就是进入壁垒相对比较低的市场。

围绕这样一个市场的构架,我们想检讨中国汽车这些年在国外的生存为什么没有得到持续的健康发展。

2012年我们自主品牌有幸突破100万辆的出口大关,可到2013年又跌下来,不仅仅货币问题,我们自身也具有很多问题。因为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年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都跟着水涨船高,潮水可以托起所有的船,包括正在漏水的船,这就给这些船长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使其以为所有船都适合远航,造成现在的危险结果。

中国汽车出口不要指望用一个产品去适应全球所有市场,针对每一个具体市场都必须要做车型的改进。北汽国际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商改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反应。做出口同时应该建立包括质保能力、当地国产化能力、制造能力支持体系。这是基于当地市场的产业化需要,包括技术支援、销售支持等方面的需要。

例如,在非洲或者东南亚市场,他们当地汽车消费的金融渗透率非常高,通过分期付款买车的比例达到85%,而发达的美国市场才是60%,甚至非洲有时候有的地区100%需要汽车金融的支持。在这些地区我们中国车企只卖车不行,需要在当地设立金融公司。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光靠产品却又必须从产品做起,一个企业优劣关键还是看产品如何,产品是企业各方面智慧的结晶,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品牌的美学、企业管理各方面精粹都体现在产品上,产品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在产品品质、成本、品牌、造型方方面面体现企业真实的水平。

中国通过三十年开放已经初步掌握制造能力,这些制造能力对部分国家是可望不可及的,输出产品的同时,需要有一种努力把我们技术、把中国制造技术转移出去的精神。

我们必须建立汽车金融系统,没有金融支持的中国汽车单靠产品出口这样的模式,我认为是1.0模式,势必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走出去一个非常艰难、具有挑战感的事业,如果说在国内卖车难的话,做国际销售会更难,希望各位同仁、各位领导能够关注中国汽车的走出去事业,也多添点柴、多加把油!

上一篇:奥威,“数”写传奇 下一篇:华晨“创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