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PSA,东风的逻辑是什么?

时间:2022-08-07 07:41:46

拿下PSA,东风的逻辑是什么?

据来自东风方面的消息称,其入股PSA的协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双方加速推进位于武汉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公司的发展,提升其产销规模,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150万辆的目标;在中国共同创建一个研发中心,专为中国高速增长的市场提品开发和科技服务;创建一个新的合资公司,负责神龙汽车公司和PSA生产的车辆在中国(大陆)以外的亚洲市场的销售,并可能以此开发其它新兴国家市场。

尽管这次交易达成后,东风仅持有PSA14%的股权,远低于此前传言的20%~30%的股份,但外界早已将东风此番的增资入股视作未来其“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在资本市场中,“买”与“卖”原本是寻常事,此次法国方面为何会发出抵制该交易的声音,并非东风“占了多大的便宜”而是因为PSA独特的地位和资源。

拥有两大著名汽车品牌――标致和雪铁龙的PSA,其前身是创立于1890年的标致汽车公司,这是法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1976年标致和雪铁龙合并后成立的PSA,目前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工业巨头企业,也是法国第一、欧洲第二大的汽车集团。深耕汽车行业百余年的PSA,在柴油车、新能源汽车等方面都具有核心技术储备,特别是其“空气混合动力”技术拥有出色的燃油经济性,百公里油耗已低至3升以下,可以节省25%的油耗。因此偏执的法国人曾认为东风入股PSA的目的,就是要“攫取核心技术”。在这些反对者眼中,获得PSA股份之后,东风绝不可能在PSA深厚的技术背景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坐视合作仅停留资金交易层面,东风对于汽车核心技术的追逐很有可能会导致PSA技术资料的外泄,从而影响法国汽车产业的安全。此外,他们还认为,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的东风对目前处于泥潭中的PSA除了资金并无实际上的帮助。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PSA“缺钱”,东风可能确实根本没有机会入股。PSA曾经在汽车行业获得过巨大的成功,其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能力一直不错,但由于过度依赖欧洲市场,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2012财年和2013财年,PSA集团连续亏损,其中2012年PSA的亏损达50亿欧元,2013年的净亏损也有23亿欧元,截至到2013年年底,PSA公司的负债已高达45亿欧元。在苦寻通用的再次援助未果之后,极度缺钱的法国人才不得不来中国“借东风”。为了促成合作,2013年7月,PSA监事会主席蒂埃里・标致甚至带领时任PSA总裁菲利普・瓦兰和四个监事放弃传统的休假,顶着武汉盛夏的酷暑,共同出席了神龙公司第三工厂投产和新爱丽舍下线仪式,提出了希望东风入股PSA。与媒体担心东风获取PSA的技术,并不看好本次交易相反,资本市场上自东风开始与PSA接触洽谈后,PSAPSA的股价一路上涨达100%。

买不到的技术

表面看,法国人担心东风是为获取技术而入股PSA的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可又似是而非。

“8个亿欧元购买了股权又想得到技术,这怎么可能呢?”参与谈判的东风一位高层人士表示,“入股PSA只是使我们有机会参与PSA研发技术、经营管理和渠道铺设等方面的工作,但能不能学到技术、参与决策与管理,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同时,东风的此次入股与吉利完全并购沃尔沃不同,按照目前控股14%的方案,入股PSA后的东风只能获得其对应的话语权。一位曾参与汽车企业国际并购咨询工作的专家向记者透露,面对外部的舆论压力与内部的股权制约,东风未来恐怕也难以有所作为,“强势的法国人也许会让这场收购仅为一般性的股权投资。”

吉利当年全资收购VOLVO,“虽然花了18亿美金,可是却并没有买来技术,只获得沃尔沃的一些技术的使用权。”除此之外,上汽收购双龙失败的教训也从侧面反映了“以股权换技术”之路的不可行,涉及到汽车企业的跨国收购,“绝对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东风的算盘

既然大家都已经明白汽车企业通过并购股权,“不可能直接获取技术”,那么急需获取技术以提升自主品牌产品品质的东风又为什么要入股购买PSA这样一家公司的股权呢?

应该是出于东风整体布局的考虑。

在2014年年初,东风汽车公司举办的媒体恳谈会上,东风党委工作部部长陈郧曾介绍过东风战略项目的推进进程。他表示,随着东风沃尔沃、东风雷诺、东风格特拉克、东风史密斯合作项目的展开,“东风公司的规划将更加合理”。

在此次东风与PSA全球战略联盟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平也表示,东风汽车集团与PSA的全球战略联盟合作将大大加速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东风梦”进程。在徐平看来,东风和PSA能在商品、技术、采购、制造和国际业务拓展等领域,发挥协同优势和规模效应,推动东风公司在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并为东风乘用车拓展海外事业提供重要帮助。事实上,作为汽车领域的先行者,PSA也理所当然地可以从产品研发和市场渠道等多方面助力东风的发展。

同时,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日渐理性和成熟,过去人们所熟悉的那种野蛮生长的创新方式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中国汽车制造商也正在从低成本竞争模式转型为综合竞争,而在转型的过程中,新的技术、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无疑是拉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此外,东风与PSA全球战略联盟建立后,双方加速推进神龙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发展,也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东风公司的主营业务结构。

当然,倘若仅仅站在股票投资者的立场上来看,东风的此次收购也是笔“划算的买卖”:总额为30亿欧元的增资方

案中,有10亿4千8百万欧元,为东风集团和法国政府预留,两家将以每股7.5欧元的价格,购入同等数量的股票;标致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包括东风集团和法国政府)可优先认购总金额为19亿5千万欧元的股票,对于东风集团、法国政府和FFP/EPF认购不足部分,可以由银行财团确保承销;同时此次增资方案还将向标致有限公司现有股东(东风集团和法国政府除外)按与所持股票数量1:1的比例无偿发放股票认购券,10张股票认购券可认购3张新股。股票认购券3年到期,也可以自第2年起以与东风集团和法国政府注资时的相同价格,即每股7.5欧元认购新股,配股价6.77欧元/股,股东和资本市场对东风的入主充满信心。在此项交易中,东风集团和法国政府各自投资8亿欧元。

其实,就长远而言,东风能带给PSA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要比眼下8亿级的股权交易要大得多,双方合作稳定之后股价上涨应是情理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除了汽车制造技术,PSA在汽车金融领域亦有先发优势,这甚至构成了PSA过去几年的主要利润来源,如果能通过股票交易获得PSA在汽车金融领域的经验与技术,也许能刷新人们对于东风的固有认知。

总之,对于东风自己来说,这次算是又做了笔一举多得的好买卖。不过,东风要想“笑到最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从资本层面的合作到在实体领域建立真正的联盟,双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泰乐信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赵泳(Johnny Zhao):

东风与PSA的本次交易开创了国内汽车企业以参资入股的形式收购国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先河。通过认购增资,东风的投资可直接注入PSA以解决PSA目前的财务困难,该模式也是在目标公司处于财务困境时惯用的收购模式。收购完成之后,作为PSA的并列第一大股东,东风将如何协调与其他投资者及PSA管理层的关系及参与PSA的决策和管理都将对东风的国际化战略及与PSA的战略联盟、协同效应的实现有重大影响。这包括东风所必须面临的中法(中欧)文化上及法律上的差异和挑战。

在通常情况下,该等跨国并购交易的最终落定及交割,除相关公司权力机构的批准外,还需要有关当局主管机构的审批,例如经营者集中审查、国家安全审查等。本次交易是否及何时可以取得所有必须的审批,尚需翘首以待。

另一方面,针对国内汽车企业纷纷海外并购的现实及趋势,现有汽车产业政策将如何调整,传统的外资概念及投资限制在新形势下如何适用亦将成为中国政策制订者需面对及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以互联网思维引领产业升级、开辟汽车发展新路... 下一篇:奥威,“数”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