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日本财团借争端谋利益

时间:2022-10-28 06:40:52

警惕日本财团借争端谋利益

这次“事件”爆发之际,恰逢中国很多大的项目即将上马,而日本看重中国大市场。不排除日本财团利用此次“事件”,更多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事件发生之后,大家最关心的是中日关系走向。

经过2004年上一次事件后,包括当年小泉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举动、政策,让中日关系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从那以后,中日之间的关系定格在了“政冷经热”。

所谓“政冷经热”,其实为日本财团谋得了更多利益。中国方面出于为了拉近日本和中国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关系,从而牵制日本政治的战略考虑,恰恰也为日本的财团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中国加入WTO届,中日之间的经济利益相互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合资企业以及它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增多。从表面上看,很多日本品牌,尤其是电子产品品牌一度绝迹于中国市场,但事实上,很多国产品牌背后其实依赖的是日本的零件、技术、设备。日本经济学家长谷川曾写过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观点可以商榷,但中日之间的互相依赖度越来越高,也是事实。

数据显示,目前日资在华企业共有近2万家,很多国人对此津津乐道,认为日本依赖于中国。这种过于乐观的看法会对中国的判断及采取的对策产生错误结果。

这种看法认为,既然日资企业在中国有2万家,所以一旦中日之间发生矛盾,日本会因担心在中国的利益受损,而不会在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过于乐观的一个想法。实际上我们要看到日本在全球的经济活动中,中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不可妄自尊大。

反过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却依赖于日本。中国很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技术和设备,都来源于日本,也就是说日本还是站在整个产业链的最高端。

同时,日本还逐步向印度、越南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地区转移,分散在中国的投资风险。总体来看,日本并没有把鸡蛋全部放在中国的篮子里,而中国的鸡蛋却很多放在日本的篮子里了。

因此一旦日本完成产业风险转移,再一次掀起风波时,那时日本的态度很可能会变得很坚决,很强硬。中国只有提高自己科学技术能力、装备制造的能力、提高自己产业升级的能力,才能在未来两国关系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才不会蹩手蹩脚,前怕美国虎,后陷日本狼。

在日本,政经是不分的,政治和这些财团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日本在问题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回到财团的利益角度来看的问题。

2004年“事件”升级后,中日之间缓和关系的过程是一个“政冷经热”的过程,中国给了很多日本财团进入中国市场的很好的环境和机会。这次“事件”爆发之际,恰逢中国很多大的项目即将上马,如风电、核电、智能电网等环保产业,而日本看重中国的大市场,并在很多大项目上与中国政府以及项目相关公司有联系。

因此笔者认为,不排除日本财团利用此次“事件”,更多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中国可以通过“事件”的解决,带动中国在全球油气产业与日本之间进行战略协调。只有利益互换,才能取得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例如,中日合作设立“东亚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公司”,以共同体式公司的形式,进行全球的油气资源开发。

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出海不畅,无论是在能源还是在矿产上,处处被围堵。如果中国能够以解决“事件”为契机,与日本合作成立东亚资源共同开发体系,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

如果我们把这棋下好了,不仅对中国整个出海战略帮助巨大,也会加强中日之间长远的和平、友好、共处关系。

上一篇:减顺差不可沦为自废武功 下一篇:国美内战“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