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主式的作文教学

时间:2022-10-28 06:35:16

追求自主式的作文教学

“追求自主式”作文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萌芽、舒展、长大读读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或真诚的童情,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传统的看法是,考试时作文写的好,语文分数就高,升学机率就大,所以不许把作文写好。现在众多老师依然有此看法,也集中反映在作文教学中,题目几乎由大人规定,“跑题”就要彻底遭否定,就算不是命题作文,立意也必须是深邃的,不容许大人所认为的那些没有“积极意义”的表达,至于是真是伪,在所不论。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便是小妹妹扶起被撞倒的盲人之类,“人”同样是老师或父母送雨伞之类。除此之外,篇章结构一定得符合章法,讲究技巧。连语言也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用“公共话语”(套话)、“权势话语”(教师提供的所谓好词佳句)来组装的。

一、 转变教师角色,让作文成为小学生沟通表达的本能需要

当今小学生的通病是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不论从命题角度,还是从内容角度都是先有教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再应“令”行事(作文)。学生胸中不一定有生活实践、情感经验的积累,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文交差,由此造成众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怕”的心态。因而,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学生眼中的“号令者”,而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把自己当成是他们的一位真诚的好朋友来与他们共处。这样,他们就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点滴生活的看法,完全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适当的时候,我千方百计地设计情境,激发学生急于想用文字来沟通表达的欲望,使习作成为了他们自己的一种本能需要。

像这样“似是无意,确实有意”的引导,能促进学生产生写文习作的需求,在乐中动笔,在自由表达中逐步获得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 转换命题策略,让作文成为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需要

学生感觉不到是在为作文而写作文,为的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作文的自然状态,也是作文的最高境界。“自主式”作文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所以在写作训练中,我从改革传统命题方式入手,探索出了“半命题”、“开放性命题”、“呈现内容自主命题”、“自拟题目”等多种命题策略,努力让学生见到命题就想写,并且有话可写,努力在命题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说真话的空间,让作文成为了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需要。

尤其强调的是在平时习作训练中,我善于随时捕捉契机,或课中的节外生枝,或利用课间的小矛盾,或结合课余五彩缤纷的系列竞赛活动等,经常鼓励学生自由作文,不拘字数,自命主题,自选角度或侧重点,进行自由表达。因而学生不但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以作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

三、 转换练笔重心,让作文成为小学生传递情感的内心需要

儿童的感情世界与大人大不相同,如果成人不是有心的去挖掘,就无法体会到那复杂纷纭的小学生情感生活世界。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练笔重心还是落在一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中,那每学期的8次习作训练也逃不出记一件事、写一熟悉或敬佩的人,或记一次游览活动等,主题几年来也未变,学生的习作也只是换汤不换药。鉴与此,我倡导转换练笔重心,从“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角度来练笔,也就是说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要写作文的压力,而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满足内心的某种需求。因为如果不是肺腑之言,文章就不会生动、自然、感人,更谈不上学生把自己脑中所想、口中欲说、心里要表达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自己的生活点滴,才会喜欢上作文。

四、 转变评价机制,让作文成为小学生品尝成功的精神需要

语文老师最头痛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们把很多的时间花在了作文的批改上,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学生习惯于关注“优、良、差”或“A、B、C”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而很少有人去读评语,真正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实际上,作文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评价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的写作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怎样改变目前这种评价局面,真正达到作文评价的目的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从平等交流和对话的角度多鼓励。自主式作文是学生真实生活的表达,是真情的流露。那么作为评价者的老师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评价者,他更应该是一个作文过程的参与者。他必须以富有真切的情感评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感受到自己每一篇作文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视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反而能从作文中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与轻松。

2. 评价标准追求多元化。如果只用教材中的作文“要求”这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全班几十篇作文的话,那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生活经验、情感经历都不同,因此,我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做统一要求,实行标准多元化。为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于是我基本上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只要是真情实感,我都给一个“”做基础,并且,凡是文中出现了新的好词、佳句,甚至好标点,我都给他画“~~~~~~~”、“”等标记,最终以“星星”的数量来体现本次习作的进步与否。如此细化的评价,既让学生找到了成功之处,也看到了不足之处。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评价符合小学生的 心理,有利于增添他们的自信心和愉悦感,从而促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评价形式灵活多样。对于学生不愿公开的作文,我则采用书面交流或找学生个人私自交流两种方法。对于学生觉得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作文,我则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评价。这种方式一般是先老师大体浏览,然后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尤其强调其他学生不能只挑不好的地方说,应该先肯定好的地方,再指出不足。然后,该生针对互动评价的情况进行修改,最后上交老师评定星星数,写评价语。这样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给学生提供了完善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更善于写好作文。

4、推荐优秀作文刊登、发表,使学生倍受成功感。作文评价,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我十分重视学生优秀习作的推荐工作。做法是:对于学生的习作或作为范文张贴,或刊登本校校报,或编辑成为班刊,并且经常推荐学生的文章给有关报纸、作文选等。当学生看到自己文章被登入的作文选、报刊时,心中的那份喜悦、自豪就不言而喻了,写作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上一篇:浅谈农村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下一篇:创设灵动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