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与“妈姑”:清代最大矿厂名实考辨

时间:2022-10-28 06:13:34

内容摘要:黔铅的采炼是清代矿业兴盛的主要表征之一,其在开采时间、规模、作用与影响方面堪比滇铜,但其研究却显得极其滞后。当前学术界对清代黔铅最大矿厂的认识仍然不清,大多数学者将威宁州属莲花、妈姑并列为两大铅厂。笔者经过对名称、厂址、产量的考证和两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二者实为一厂,而“一厂二名”现象表现出不同类型文献记载上的差异,这对于研究黔铅的产量与规模至关重要。

关键词:莲花 妈姑 黔铅 清代矿厂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3-39-44

一、问题的提出

清代,金属铅被称为“黑铅”,金属锌被称为“白铅”或“倭铅”,二者通称为铅,广泛应用于铸币、军械制造等领域。贵州是清代铅锌的主产地,因此,贵州所产的铅和锌被通称为“黔铅”。滇铜、黔铅同为清代制钱的主要币材。“黔中产铅最富,岁运京局数百万,以资鼓铸,与滇南铜厂均为国计民生所利赖。”[1]乾隆年间,贵州“每年运供京局及川黔两省鼓铸,并运汉销售,共铅九百万斤,现各厂岁出铅一千四百余万斤。”[2]这是黔铅兴盛时期的最高年产量。

在清代黔铅矿厂中,关于莲花和妈姑的记载最多,产量最大,故大多数学者将它们并列为清代贵州两大铅厂。莲花与妈姑,究竟是一个厂还是两个厂?这对清代黔铅研究至关重要,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本无法考证清楚清代黔铅的产量和开发规模。

如乾隆十六年,贵州威宁州铅厂发生命案,威宁镇总兵李琨查奏:威宁州“开采银铜铅诸厂,共有十余处。……内惟柞子、妈姑河二处黑白铅厂,地广人稠,向委厂员经理。”而命案正出自“妈姑河管厂吏目龚宪臣”之手[3]。另据《钦定户部则例》记载,清代妈姑厂每年额产铅428万斤[4]。可见,妈姑厂是当时威宁州境内最大白铅厂。但是,乾隆十九年,贵州巡抚定长奏报:“该臣看得威宁州属莲花厂,二八抽收课铅,……该厂自乾隆十八年六月初一日起至十九年五月底,连闰计一十三个月,共抽获课铅一百八十五万四千一百九十三斤九两六钱”[5]。则莲花厂白铅年产量高达927万斤。

如果将莲花与妈姑看作两厂,则年产量就有1355万斤,几乎等于清代黔铅最高年产量。但是,当时除了莲花、妈姑之外,贵州还有福集(乾隆二十四年产铅256万斤)、砂朱(乾隆十六年产铅50万斤)、柞子(乾隆十九年产铅75万斤)[6]、济川、罗朋、新寨、月亮岩、羊角等黑白铅厂。那么,威宁州的妈姑与莲花究竟是一厂还是两厂?这对研究清代黔铅产量与规模至关重要。

二、厂名与厂址

先看莲花厂的记载。乾隆七年,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奏称: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贵州巡抚元展成奏请于威宁州属莲花塘设厂采铅[7]。而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题准,贵州威宁州莲花塘地方产有铅矿,准其开采”[8]。可见,莲花厂开采于雍正十二年底,十三年正式批准设厂,因莲花塘而得名。道光《大定府志》记载:“大宝山在城东百五里,银厂沟旁有银铅厂,曰天桥厂,初名莲花厂。开掘起自五代汉天福中,古洞上有磨崖石刻纪其事,实滇黔间最古之洞也。……乾隆中普安张万高复开此厂,亦梦大士投以开采之诀,嘉庆中威宁道伊小君莅任时,出银极盛,每日以万马载砂。”[9]按道光《大定府志》所言,威宁州天桥厂原名莲花厂,但天桥厂的历史更早。雍正三年,威宁镇总兵石礼哈奏报:矿商王日生“到威宁府开采天桥、腻书、阿都、柞子等厂,至四川重庆府发卖”,且“王日生在威宁府开矿贩卖铅斤二三年之久,乃兵民人人共知之事。”[10]可见,天桥厂始于康熙末年,以采黑铅炼银为主,其后封闭。乾隆初年复于旧厂附近开采白铅,地名莲花塘,近银厂沟,故称莲花厂。贵州银矿大多属方铅矿,银、铅、锌共生。天桥厂与莲花厂所采基本为同一矿区,仅开采时段和矿种不同而已。今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有地名天桥村,村西有河名银厂沟,隔河西岸有地名莲花村,南距妈姑镇驻地约8公里,东北距离威宁县城(清代威宁州城)约50公里。据现在文物调查,天桥村旁银厂沟附近有大量古代矿井遗址[11]。故可以确定,清代天桥厂在天桥村,莲花厂在莲花村。

再看妈姑厂的记载。嘉庆十五年,贵州巡抚鄂云布奏称:“妈姑厂于雍正十二年开采至今已逾七十余载,福集厂亦开采六十余年”[12]。妈姑厂开采时间与莲花厂相同。关于妈姑厂位置,乾隆十六年,贵州威宁镇总兵官李琨奏报:威宁州“查妈姑河(厂)离本管之结里汛相距八十余里,离附近之水槽铺汛止三十里”[13]。按妈姑河源于今威宁县板底乡安平村附近韭菜坪北麓,流经赫章县妈姑镇驻地,故名妈姑河。再经砂石村,至天桥村附近又称银厂沟,至罗州乡后东流称东道河。今赫章县水塘堡乡水潮堡村原名水槽铺,从莲花村至水潮堡的距离正好15公里,与李琨的描述相符。《钦定户部则例》的称呼更为清晰:“贵州威宁州属莲花山地方妈姑铅厂”[14]。

2006年7月,笔者亲至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考察。妈姑镇位于赫章县南部,与威宁县、钟山区相邻,地处三区县的交通要道,是三县区交界区域的中心城镇,工商业发达。妈姑镇境内的铅锌矿区和古代铅锌矿冶遗址很多,如位于海子行政村菜园子的榨子厂矿区(也是古代矿冶遗址),距离镇驻地约20公里;位于天桥村银厂沟的古代铅锌矿冶遗址,距离镇驻地30余公里。虽然妈姑镇驻地附近有新厂、老厂等地名,但它们的得名源于清代以来聚集大量钉马掌的铁匠,与矿厂无关。可见,妈姑镇驻地并没有铅锌矿区,也没有古代矿冶遗址。

由此可见,清代妈姑河厂与莲花厂实为同一厂,其地有莲花山,山上设有莲花塘,山下流经妈姑河,妈姑厂因河名,莲花厂因山名,即“一厂二名”。

三、莲花厂开发过程与产量演变

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题准,贵州威宁州莲花塘地方产有铅矿,准其开采”[15]。另据乾隆九年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奏称:威宁州属莲花塘铅矿由前任巡抚元展成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奏请设厂开采[16]。按清代矿厂设立程序,厂民勘获矿苗之后,呈请当地州县,州县转禀督抚,派员查核无碍田园庐墓之后,批准试采,其时间不超过一年,试采有效后,再抽督抚题请户部正式设厂。元展成题请时当已经试采有效,经户部议覆,题请皇帝批准,再咨文到黔,需费时日。查贵州巡抚历年题请奏销该厂抽课及官役养廉、工食等厂费支销情况清册,以每年六月一日起至次年五月底为一结算年度,则该矿开采时间应为雍正十二年六月一日,正式设厂为雍正十三年六月一日。

上一篇:“档案馆日”精彩纷呈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