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10-28 06:13:14

宿城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2年,宿城区小麦赤霉病为偏重流行年份,给小麦产量和品质带来一定影响。为更好的预防赤霉的发生,笔者就2012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便来年更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1 发生情况

宿城区2012年小麦种植面积为3.23万hm2,赤霉病发生面积为1.47万hm2,病穗率为1-90%,平均为5.5%,造成产量损失为350万kg,经济损失近800万元。其中病穗率为1-10%的田块发生面积1.07万hm2、产量损失136.1万kg,病穗率为11-20%的田块发生面积为0.27万hm2、产量损失76.9万kg,病穗率为21-30%的田块发生面积0.07万hm2、产量损失48.7万kg,病穗率为31-40%的田块发生面积0.05万hm2、产量损失53.2万kg,病穗率大于40%的田块发生面积0.01万hm2、产量损失35.1万kg。

2 发生特点

2.1 范围广、面积大、损失重。所有乡镇均有赤霉病发生,发生面积达1.47万hm2,占种植面积的45.5%。其中矮抗58发生面积1万hm2、产量损失268.5万kg,济麦22发生面积达0.23万hm2、产量损失62.3万kg。

2.2 品种间抗性差异大。淮麦20、26、27及明麦1号等淮麦系列、徐麦30号、连麦6号对等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优于皖麦19、烟农21,显著优于矮抗58、济麦22、烟农5158等河南、山东品种。尤其是矮抗58,2010年赤霉病就在此品种上大流行。

2.3 分布不平衡。赤霉病今年在多个乡镇的多个品种间流行,但区域间发病程度不平衡性较大,如中扬、屠园等沿湖乡镇及陈集、仓集等矮抗58种植面积大的乡镇发病重,田块发病率达75%以上,明显偏高于城区周围乡镇20%以上。

3 原因分析

3.1 品种抗性差。矮抗58、济麦22等河南、山东品种由于种源地地下水位低、干旱天气多,不利于湿度要求高的赤霉病、纹枯病发生,而我区地下水位偏高,沙壤土偏多,属夜潮土,土壤湿度大,河南、山东品种在我区种植赤霉病流行概率大。尽管农业部门多年来一直不提倡种植矮抗58等河南、山东品种,但由于矮抗58矮秆抗倒伏、草少易清理,加之销售部门改头换面(矮抗王、矮抗王子)虚夸销售,矮抗58等抗性差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导致今年小麦赤霉病流行发生的主要原因。

3.2 气候条件有利发病。由于播种时间、品种生育期间的差异,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拉长,4月30-5月1日大雾高湿、5月5-7日零晨较重雾霾, 田间湿度偏大,加之5月上旬气温偏高,高温高湿气候与全区小麦大面积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利于赤霉病病菌的流行浸染。

3.3 防治方法不科学。小麦赤霉病重在预防,防治工作中要求选准药剂、用足药量、大水量细喷雾。赤霉防治适期短,错过了防治适期而防治,效果往往不佳,很多农户不能根据自己家麦田实际情况而施,施药盲目性、跟从性强,适期往往把握不准;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区、乡进行了统防统治,推荐亩用药剂为70%的咪鲜.甲硫灵70克,洋北、龙河、罗圩等乡镇统防率高,病害明显偏轻,而中扬、屠园、仓集、郑楼、陈集等泗阳、泗洪划过来的乡镇由于其统防统治基础差,统防统治率偏低,自行购买的药剂含量往往不足,后期病害明显偏重。区农技人员5月中旬普查,同一地块同一品种同一时间不同药剂防治,使用统防药剂防效明显高于其它药剂的15%以上;由于农村务农劳力偏弱,习惯性的防治就是每hm2用1机水(15kg左右),请人防治的甚至有漏治现象,药剂未喷到的地方与施药区界线明显;大水量细喷雾防效好,在今年小麦群体偏大的情况下,机动弥雾机大水量细喷雾的田块防效要好于手动喷雾器用水量少的田块。

3.4 施药次数少。针对今年特殊气候,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在扬花初期和齐穗期各施1次药,尤其是矮抗58等抗性差的品种。而由于今年小麦抽穗期连续阴雨天气少,部分农户侥幸心理重,只施药一次,且不一定是适期防治、是否为足量的药剂,尤其是东南片等乡镇,适期内很少有打2次药。

4 建议

4.1 强化品种(农药)统供。建议政府部门强化主要农作物良种统供和药剂统防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高产、稳产品种的种植比例,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农药新品种,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4.2 加大宣传、指导。多形式、多方式加大农民选育优良品种、科学用药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4.3 不断充实基层农技队伍力量。乡镇多年未进农技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者平均年龄40岁左右,存在年龄断层和知识老化现象,人事部门每年应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一部分专业毕业生充实乡镇农技队伍,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简介:顾启花,女,(1976-),江苏金湖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推广

上一篇:谁夺走了我的儿子 下一篇:美国如何施展制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