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舞蹈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2022-10-28 05:47:09

纳西族东巴舞蹈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编者按: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和力民研究员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东巴大师,不仅多次应邀到海外整理翻译东巴经书,而且还长期身体力行引领各地东巴举办纳西族传统祭祀活动。他的这篇文章,完整介绍了东巴舞蹈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倡导对这种直接影响文字形成的身体运动进行武术及全民健身操的拓展研究,甚至建议成立“东巴武馆”,实乃来自学界难得的创新观点。东巴舞蹈,在体育界称为“东巴跳”,作为罕见的原生态身体活动,包涵了丰富的原始文化萌芽,其中音乐舞蹈等艺术因素、宗教祭祀之原始意味、体育运动胚芽方式尤其是武术套路雏形等内容至今仍然处于共生孵化状态,具有极高的学术“活化石”研究价值。文中重点论及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东巴舞谱,是目前中国学者研究身体运动与文字形成的独有中介和稀缺资源。希望通过体育界与学术界携手,为我国体育人类学迈向国际学术前沿奠定坚实基础。

纳西族至今仍保留着活态的东巴舞蹈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舞谱。早在20世纪上半叶,东巴舞蹈就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20世纪80年代,由于体育界和艺术界的重视,东巴舞蹈研究一时成为热门。21世纪东巴舞蹈的研究再次兴起热潮,“武”、“舞”之争,呈现出多学科研究趋势。本文历时性追述东巴舞蹈研究历程,考察东巴舞蹈的现状,展望未来东巴舞蹈与传统体育研究开发利用的前景。

1 20世纪上半叶东巴舞谱的收集

就东巴舞谱收藏情况看,20世纪20―3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东巴舞蹈和舞谱的研究了。

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馆藏有东巴舞谱。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的东巴经书,主要是著名的民族学社会学家陶云逵于1935年收集的,还有一部分可能是李霖灿1942―1943年收集后转交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其中有4本东巴舞谱,之一是《东巴跳舞的规程》,记录16种东巴舞的名称和跳法;之二是《跳东巴舞的规程舞谱》,记录18种东巴舞的名称和跳法;之三是《跳东巴舞的舞蹈文本》,记录35种东巴舞的名称和跳法;之四是《学跳东巴舞蹈的范本》,记录36种东巴舞的名称和跳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入库的373本东巴经书中就有4本东巴舞谱,可见是特意收集所为。①

2)大陆图书馆、博物馆馆藏有东巴舞谱。

从《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编目提要・纳西族卷》中收录的书目看,国家图书馆收藏的3 810种东巴经书中有5本东巴舞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古籍出版规划办公室收藏的1 522种东巴经书中,有3本东巴舞谱;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278本东巴经书中有2本东巴舞谱[1]。此外,原丽江县图书馆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收集的4 000多本东巴经书中有2本东巴舞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纳西族地区调查时见过民间还有一些东巴舞谱。据研究,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东巴经书,是20世纪30年代由万斯年与周汝诚从丽江等地收集的。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古籍出版规划办公室收藏的东巴经书,一部分是1950年中央慰问团来丽江时接受捐赠的,一部分是和志武等人于1960年前后从中甸东坝、白地和丽江等地收集来的。2001年6月8日,我们在对这部分东巴经书编目时,发现有3本东巴舞谱。其中一本是《向东巴什罗求本领经》,另两本是《东巴舞蹈规程》,其中一本记有34种舞蹈的名称和跳法。云南省博物馆藏书则是在全国解放后收集的。东巴舞谱并非普通常见之书,数量也很少。但在20世纪上半叶就有一定数量的东巴舞谱收集入库,可知收集研究者的良苦用心。

3)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有东巴舞谱。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有3 038册东巴经,主要是约瑟夫・洛克和亭・罗斯福在1924―1945年收集的。其中lc1134号就是一本《东巴跳舞规程书》。美国学者约瑟夫・洛克自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长期在纳西族地区研究东巴文化。1923年他写东巴文化研究文章时,就注意到东巴舞蹈的独特性和对他的震撼力,专门记录了他所看到的舞蹈场景。他在自己的主要代表作《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上、下册里用图片和文字专门详细介绍了东巴跳神舞蹈。

2 20世纪80年代东巴舞蹈的研究

1)和万宝重视东巴舞蹈文献的翻译和研究。

1979年,民间被称为纳西族领袖的和万宝后,担任了为丽江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保护东巴文化研究,责成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文化馆组建东巴经翻译小组,开展译经工作。1980年6月,丽江地区行署正式发文成立“丽江东巴经翻译整理委员会”。1981年4月28日,中共云南省委发文批准成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东巴文化研究室利用丽江县图书馆馆藏的东巴经书,进行东巴经的翻译工作。

1980年,纳西族学者周耀华在为丽江县图书馆作东巴经藏书编目时,发现两本东巴舞谱。和万宝一方面要求丽江县文工团组织抢救活态东巴舞蹈,一方面要求学者对东巴舞谱进行翻译。1981年5月19日,丽江县文工团派和明达、赵兴文等5人拿着东巴舞谱复印本,开始下乡调查和学习东巴舞蹈。随后,东巴文化研究室的学者和发源与云南民族学院的教师杨德]则依靠老东巴和云彩,对这两本舞谱进行翻译研究。1982年,杨德]、和发源联名在《舞蹈论丛》1982年第4期上发表《纳西族古代舞蹈与东巴跳神经书》,次年在同刊第1期上发表《东巴跳神舞蹈》。《纳西族古代舞蹈与东巴跳神经书》指出:“丽江县图书馆收藏着两本详载东巴教巫师跳神的经书,是国内少数民族古文字中迄今仅见的舞蹈专著,它不仅总揽纳西族古乐舞类别及跳法,综织成体系,独树本族传统,而且以图画似的象形字与符号标记,对舞的姿势、动律、场所、路线、特殊造型(动作)技巧及乐舞器用法等作了规律化的比较科学的描述,具有舞谱的特征。”②

《东巴跳神舞蹈》则对东巴舞蹈进行分类介绍描述,指出“多数东巴舞表现目的明确,文学构思与舞蹈造型具有典型性,四肢伸缩自如,舞动幅度较大,疾动中嘎然突止,健舞中骤现柔婉,变化莫测,韵味内含,舞姿富有雕塑的静态美与动态美。”②

1983年底杨德]、和发源、和云彩[2]合作完成《纳西族古代舞蹈和舞谱》一书,于1990年4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除了对纳西族历代乐舞进行梳理,对东巴舞蹈艺术的文化背景、种类场所、服饰、道具、音乐,对东巴舞谱等进行分析研究,还收入翻译的4本东巴舞谱。

2)“东巴达巴座谈会”是一次东巴舞蹈展示和研究的盛会。

1983年3月29日―4月9日,在丽江召开“东巴达巴座谈会”。参会的有来自丽江、中甸、永胜等县的东巴和达巴60人,还有来自全国、全省和兄弟地州的社会科学、文化界的代表30人。

国际著名的舞蹈学家戴爱莲在会上说:“东巴舞不但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好方法。东巴老师跳的东巴舞是一门艺术,他们跳的韵律非常好,呼吸用得好,他们的动作是成熟的,是干净的,感情表现也很成熟,带有高度的技术性,态度也很认真严肃。”她还说,“什么叫舞谱呢?广义地讲,就是写出来了,看了知道怎么跳,就叫舞谱。舞谱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舞谱,在西方是放在西班牙博物馆,是用字母来记载,很简单,我的记忆不太准确,可能不到五百年,没有东巴舞谱的时间长,我们估计东巴舞谱有七百年。我认为《东巴舞谱》在历来古代舞谱里是比较科学详细的。”③

时任中国舞蹈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的董锡玖在会上说,“(1)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画象形文字舞谱。(2)这是把象形文字和活的舞蹈技术对照表演,按谱起舞的舞蹈。(3)纳西族象形文字舞谱和汉族晚唐五代的《敦煌舞谱》残卷,宋代《德寿宫舞谱》,蒙古族跳神的《查玛》舞谱是我们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骄傲,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舞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至今仍然放着异彩。(4)纳西族舞谱是纳西族古典舞蹈的博物馆,它保存了货真价实的千年古舞。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唐代舞蹈,陕西省歌舞团恢复唐舞,要加一个‘仿’字,我们有幸亲眼得见千年古舞。”③

会后,学术界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东巴舞蹈和舞谱的文章。譬如,戴爱莲的《戴爱莲在东巴达巴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1983年第2期《人民舞蹈》;董锡玖《舞蹈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对纳西族象形文字舞谱的一点认识》、孙景琛《东巴舞蹈值得重视――在东巴座谈会上的发言》、胡克《东巴舞蹈的内容形式和继承发展》和杨德]《艺术奇珍――东巴舞谱》载于1983年第2期《民族舞蹈》;孙强《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载于《舞蹈艺术》等。这些学者的研究文章,有如下特点:

(1)肯定东巴舞谱的价值。如戴爱莲说:“东巴舞谱是有历史价值的,是科学的,是我们的国宝。”(2)东巴舞蹈的功能一方面是祭祀神灵,另一方面是娱人。(3)东巴舞反映了古代纳西族人民的生产生活。(4)东巴舞蹈有武术的功底,有舞蹈技术,健康自然,是纳西族古代舞蹈的智慧结晶。(5)不同地区的东巴舞有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6)资料抢救要“移步不换形”,依旧保存,在此基础上发展。

3)地方文艺团体挖掘抢救和改编东巴舞蹈。

1980年在对丽江县图书馆的东巴经书进行藏书编目的过程中,周耀华发现两本东巴舞谱。和万宝非常重视这一发现,责令丽江县文工团复原《东巴舞谱》记录的东巴舞蹈。在一段时间的酝酿后,1981年5月19日,丽江县文工团派出和明达、赵兴文、秦国华、邓印贤、赵晓云,前往丽江县鲁甸公社鲁甸大队,向和国光等东巴学习东巴舞蹈。之后又向鲁甸公社新主大队的杨学志、太安公社的和耀先、黄山公社的和即福等东巴调查学习东巴舞蹈。

1982年大理“三月街”时,丽江县歌舞团组织16人参加云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经选拔,和民达、和即虎、邓印贤、赵庆证4人成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人选,曾到云南省体委培训50天。1982年9月他们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东巴舞一举成名。

1983年4月9日东巴达巴座谈会结束后,丽江县文工团的舞蹈工作者请一部分东巴留下来进行东巴舞的传授。1985年丽江县文工团改为丽江县歌舞团,史松建等人根据东巴舞蹈原始素材,改编成《刀与火》等舞台节目,参加省、地文艺汇演。自1982年9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后,每次省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都有人提出东巴舞项目,但因故未能成行。④

4)舞蹈界和体育界多方面探讨东巴舞蹈。

(1)体育界认为东巴舞的文化属性是武术。

2008年,杜长亮等[3]对东巴舞蹈的属性作了归纳分析,认为目前有3种观点,一是舞蹈说,二是武术说,三是综合说。他们把第2种观点归纳为:“1982年,在内蒙古举行的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纳西健儿们表演了新型的东巴跳,其武舞动作气势磅礴,深受原国家体委、国家民委领导,新闻媒体以及观众的好评;1989年,在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上,云南体委专家张凤贵阐明:《蹉模》是云南省最古老的拳谱,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拳谱。”文章在摘要里写道“自从古纳西象形文舞谱被介绍以来,舞蹈界与体育界都给予了充分关注,舞蹈界认为东巴跳是舞蹈,而体育界则认为是武术,有的学者还提出它既是舞蹈也是武术。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它的渊源,从而进一步澄清东巴跳的起源问题。并对东巴跳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它是舞蹈而非武术。”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东巴舞蹈的形体运动就被传统体育运动研究者的关注。21世纪初,从体育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东巴舞的文章不断涌现,近年更有蔓延兴盛的趋势。譬如:黎华的《纳西族东巴跳武与舞》、《纳西族东巴跳武舞探析》;杨津津、张雁飞、方征的《纳西族的东巴跳》;李玮的《论云南纳西族东巴跳的体育文化特质及其资源开发》;王慧勇、张立国的《论“东巴跳”文化内涵与风格特点》;刘信的《丽江纳西族东巴舞传承策略探析》等。刘信[4]对东巴舞或东巴跳的古代体育文化属性、内涵和风格特点都作了深入探讨,还提出“研究纳西族东巴舞这一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历史价值及其传承策略,对于挖掘、整理、传承、开发、利用纳西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今从体育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东巴舞蹈已成势头。

(2)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东巴舞蹈。

吴宝兰《历史的行履――从东巴舞蹈的外部特征看东巴舞蹈的发展轨迹》、《心灵的足迹――试谈(东巴舞谱)中原始思维方式的遗存》、《东巴舞谱形成年代研究》,刘金吾《纳西族舞蹈》以及冯莉《纳西族东巴舞蹈的文化阐释》、《论纳西族东巴祭祀舞蹈的文化记忆》、《白地吾树湾村东巴祭教祖舞蹈的形态分析》都是从舞蹈艺术或舞蹈人类学角度,对东巴舞蹈进行研究。

(3)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舞蹈的传人和文化背景研究东巴舞蹈。

冯莉《东巴舞蹈传人习阿牛阿明东奇》,是通过实地调查,以纪实性的笔法记录了东巴舞蹈生存的环境和东巴舞蹈传承人的现状。

(4)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研究东巴舞蹈。

杨德]、和发源、和云彩合著的《纳西族古代舞蹈和舞谱》,戈阿干《纳西族象形文舞谱的现状及其新生前景》、《古纳西族象形文舞蹈源流考》、《东巴神系与东巴舞谱》等,从历史文献的角度,对东巴舞蹈历史渊源、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了研究。

3 21世纪初东巴舞蹈研究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东巴舞蹈的生态环境和社会背景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直面现实,冷静思索,积极地从客观现实中寻求继承和发展的新路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在古代,东巴文化是纳西民族的主体文化。1723年丽江改土归流以后,东巴文化在纳西族民众心中依然有不可动摇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拨乱反正,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抢救和研究,民众心有余悸,东巴文化的传承工作重在经典翻译和研究方面。2003年以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春风吹拂大地,之后,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民间文化保护村为标志的保护行动。据统计,丽江市域已经认定过的东巴文化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部级的1人,省级的8人,市级的25人,县级的57人。⑤2009年6月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出台文件,对玉龙县籍的部级、省级和市级认定的东巴文化和民间艺人每年每月给予一定的传承经费补助,于同年12月落实。⑥2012年,丽江市纳西东巴文化传承协会对130多个东巴和达巴进行学位资格考核,将由玉水寨公司资助,协会每年按等级给东巴、达巴一定的传承保护补助。⑦这无疑是对东巴舞蹈及其文化的着力保护措施。

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知名东巴大师基本上离世。

新世纪以来,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著名东巴,因年事已高,先后谢世。2002年,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大东巴和开祥去世,享年81岁;古城区大东乡大东村大东巴和士成去世,享年94岁。2003年,玉龙县鸣音乡鸣音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工艺美术代表性传人和即贵去世,享年77岁。2004年,玉龙县鸣音乡太和村大东巴郑乌山去世,享年91岁。2007年,玉龙县太安乡吉子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舞代表性传人和学文去世,享年86岁;香格里拉县金江乡车轴村大东巴和开珍去世,享年78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村大东巴和占元去世,享年83岁。2009年,香格里拉县三坝乡东坝村大东巴习阿年去世,享年94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依陇村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画代表性传人和训去世,享年83岁。老一辈著名东巴的去世,是东巴舞蹈及其文化传承事业的巨大损失。

2)东巴教大型祭祀仪式越来越少。

东巴舞蹈的基本功能是在东巴教祭祀仪式中祈神镇鬼。多数东巴教舞蹈一般是在大型开丧和驱鬼仪式中应用,如今举行大型开丧和驱鬼仪式少了,舞蹈应用的机会也就少了。

3)能成套路地跳多种东巴舞的东巴少。

我们对现在跳东巴舞的人做过调查,情况包括:(1)系统学习过多种东巴舞蹈、自己能成套路地跳多种东巴舞者;(2)系统学过多种东巴舞蹈,但因为很少用,只能跟着别人跳东巴舞者;(3)系统学过一两种,能跳一两种东巴舞者;(4)没有跟老师系统学过,见过以后就跟着节奏跳东巴舞者;(5)会跳一点东巴舞,但不成套路,不知寓意者。这当中,能成套路地跳多种东巴舞蹈者少,能跳多种东巴舞并跳得好的大师级东巴少。

4)东巴舞在旅游市场里开始变异。

进入21世纪,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旅游升温发展,东巴舞蹈脱离原来的宗教文化场景,以特色舞蹈形式进入旅游市场。这一方面使东巴舞蹈走出宗教的殿堂,走下神坛,走向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巴舞蹈文化。但另一方面则是由此带来东巴舞蹈文化的一系列变异:(1)东巴从主体变为客体;(2)舞蹈内容和形式迎合市场需求;(3)风格节奏变快;(4)道具服饰求异;(5)表情神态以娱人为主。

5)现今纳西族民众对东巴舞蹈仍有需求。

东巴舞蹈生存的生态环境今非昔比,但东巴舞蹈仍在纳西族社会里有着民族的根茎。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古代记忆的复苏;(2)民族情感的回归;(3)艺术审美的需求;(4)信仰根基使然;(5)文化传统的荣耀。在丽江市县和乡村的节日活动中,东巴舞蹈常常是民众期待和喜欢的节目。⑧

6)原生态东巴舞蹈传承艰难。

原生态东巴舞蹈,是在东巴教祭祀活动中根据仪式的需要按照传统的套路起舞的程式化舞蹈。它有宗教的传统性和文化的地域性。如今东巴舞蹈传承的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宗教的信仰淡漠、仪式萎缩,使传统东巴舞失去社会需求的生态空间;(2)民间自发的东巴舞蹈传承组织,因无经济支撑,无力开展活动;(3)缺乏系统掌握东巴舞的舞蹈传承师;(4)缺乏东巴舞蹈传承教材。

4 东巴舞蹈研究的未来

1)不遗余力保护原生态东巴舞。

原生态东巴文化是东巴文化的根本,是东巴文化的生命,是东巴文化活态存在的形式,是东巴舞蹈研究的源泉活水。因此,抢救和保护传承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其原则是保护传承与研究并举。特别是不失时机地抢救不同流派的东巴舞,对民间不同地域流派的东巴舞蹈专家进行挖掘式采访和研究,对不同地域流派的东巴舞进行原生态保护,建立东巴舞蹈研究音像数据库。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