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会干部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8 05:20:25

总工会干部建设思考

县级总工会是我国现行体制下最基层的地方工会领导机关,是基层工会组织的直接领导者和服务者。加强县级总工会建设,既关系到工会这个上层建筑的基础是否牢固,更关系到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而重视和加强县级总工会的工作,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自身素质低,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和胜任工作,不能为职工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如何能提高工会的地位,扩大工会的影响?又如何取得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把工会建设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分析与思考。

一、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当前,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

表现之一是对县级总工会领导班子的配备与工会工作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据某省总工会调查,该省县级工会主席进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协常委会的人数比例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到**年底,全省91个县级工会正、副级主席是同级党委委员的38名,同级人大常委的52名,同级政协常委的53名。该省县级工会主席没有一人进同级党委常委班子,没有一位县级工会主席是同级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全省还普遍存在安置性配备地方工会主席、副主席以及专职工会干部的现象,不少地方把其它局办或乡镇即将退居二线的同志安排到工会,造成了县级级工会“官多兵少”的局面。

表现之二是县级总工会干部结构不合理。以该省某区总工会机关为例,行政干部编制7人,实有公务员身份的干部职工14人(包括5位离岗退养和退二线的同志),其中50岁以上的有10人,占71.4%;40岁至50岁的有2人,占14.3%;30岁至40岁的有2人(其中1人为工勤人员),仅占14.3%,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没有。14人的文化水平,其中11人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都是通过函授和在职学习的途径获得的,还有3名是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有关劳动法律、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专业干部十分稀缺,知识结构单一,工会干部基本上是凭经验、凭感情办事。

表现之三是县级总工会干部的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干部认为做工会工作既无权又无钱且无奔头,到工会就是“等退休”,或者说到工会是个人退休前的心理调整阶段;一些干部谨小慎微有余,开拓创新不足,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工作打不开局面,难怪有人说:“三年行政万事通,三年工会一场空”。

二、原因分析

造成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需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工会自身建设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地方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和使用、工会工作自身运行机制陈旧以及工会部门培养使用干部的机制缺乏等方面作一简单分析。

一是地方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使用不够重视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县级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使用存在班子成员“短循环”,一般干部“不循环”的现象,造成地方工会犹如“死水一潭”。工会领导干部“短循环”,就是由于到地方工会任职的领导大多是即将退居二线的同志,一般当了一任甚至半任主席、副主席后就在工会退休,导致地方工会往往退休干部要多于在职干部。以该省某区为例,目前区总工会共有离退休干部20人,除文化宫、职校退休的10名职工外,总工会机关离退休人员为10名,其中主席、副主席离退休的有7人,占总工会机关离退休总人数的70%。目前,还有5位原工会主席、副主席已离岗退养和退二线,在职的二位副主席按政策规定,在岗时间也只有一年了。于是乎领导干部“短循环”,造成班子成员任职时间短,难适应工作环境,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工会机关经济负担。因此,工会还被社会上一些人称为“三院”之一(人大、政协是“敬老院”,工会是“养老院”)。一般干部的“不循环”,一方面是指许多同志在工会工作了几十年乃至一辈子,期间就没有被交流使用过;另一方面,机关一般干部几十年如一日,全是老面孔,既无新人,也没有与外界交流。还是以该省某区为例,除班子成员调整外,一般干部10年中,与外界交流的没有,只要调进1人。即使是领导干部,也只有“请进来”不可能“调出去”。这种状况的存在,加上工会工作与外界交流少,社会上对工会认可度不高,若不注意很容易产生工会工作与世隔绝,固步自封,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二是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陈旧。目前,工会普遍存在脱离相关部门支持,围绕自身工作“自转”多,结合自身工作,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公转”少的现象,长期以来形成的“内循环”工作格局,客观上导致工会工作与全局工作“两张皮”,工作成效甚微,降低了工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在职工群众中的认可度。工会工作不为外界所知,没有接触工会工作的人认为工会无所事事,或认为工会是没有地位前途的地方,所以,年轻干部一般都不愿意到工会来,换而言之,就是工会部门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工会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换血”功能特别低下。

三是工会的干部协管职能难以充分履行。当前,关于县级总工会的干部配备及调整等问题,党委征求工会部门的意见不够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工会部门无法很好地发挥干部协管作用,因此导致工会部门在干部管理使用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加上工会部门自身没有细化和完善干部协管机制,特别是在工会内部如何培养使用干部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和措施,从而造成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断层”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容易造成地方工会与基层工会工作脱节,另一方面也使这个层面上的工会干部不太愿意钻研工会工作的业务,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影响工会队伍的建设。

三、对策建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工作愈来愈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各地工青妇工作会议的召开,纷纷出台《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为新世纪、新阶段的群团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很显然,作为工会要主动借此东风,抓此机遇,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切实加强县级总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重视县级总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工会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的地位反映着工人阶级的地位,因此,各级党委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着眼,从政策上保证所有县级工会主席(副主席)进入同级党委委员会、同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努力把作风正、能力强的年轻干部选拔安排到工会当领导,特别要注重从工会内部培养提拔年富力强的干部。

二是要加强县级总工会干部的配备和交流使用。根据该省某区工会干部队伍的现状,按照正常的干部培养和人事调整途径,显然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绝不能“大亏大补”,否则,就会“亏不受补”。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清塘换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因为,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党政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副科级干部的年龄一般要求在40周岁以下,在工会内部培养后备干部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把现有的干部交流到其他单位、部门,一般单位、部门也都不愿意接纳。因此,各级党委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改善党对新世纪、新时期工青妇工作领导的意见,尊重和发挥工会的协管作用,应让工会部门参与工会干部的提拔使用的考察与研究,加强工会干部的配备。特别是在干部使用上要做到通盘考虑,如:建立工会与其它党政机关干部轮岗制度,改变单向交流,只进不出的现象,改变在工会安置干部的做法,真正实现干部的双向交流。

三是要努力转变工会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认真研究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特点、新趋势,切实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工作思维中解放出来,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以职工的需要为第一要务,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开展活动。要自觉地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要跳出工会看工会,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工会实力,不断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扩大工会社会影响力和在职工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要把工会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一个让人们感到有所为、能有为的地方,积极创造机会,吸引更多的年轻同志加入工会干部队伍,为工运事业的发展兴旺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温州式瑞金调研思考 下一篇:老有所养问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