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含诗意 耐人品读

时间:2022-10-28 05:16:17

牛汉不仅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也极富诗意,他还是一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寸土的眷恋之情”,他感恩土地,也讴歌亲情。他以真实的笔墨记叙往事,真实地再现那些经心灵过滤之后的精彩情景,同时又留下诗人式的真诚与深刻。

《我的第一本书》借助“我”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再现了20世纪初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当时困苦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书”中蕴含着诗意的父子情。“我”的第一本书,在晾晒小麦的院子里“亮相”,父亲要检查“我”的学习,第一次拿到父亲的面前。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暴晒后散发出甜蜜蜜的味道,这第一本书就出现在这甜蜜的氛围里。

“我”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我”还不认字的时候,它就给了“我”奇妙的感觉,因为“书”在村里是稀奇东西。“我”的第一本书,是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这本书第一次摆在父亲面前的时候已没有书的样子了,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父亲面对那凄惨的课本,愣了半天,但并没有“揍我”,只是翻来覆去地看,愁苦地望着“我”嗦泪水的双眼,问:“那一半呢?”……然后是深深地叹着气,把那两个半本在昏黄的麻油灯下组合成两本……之后,就把“我”带到他的学校读书了。父亲听说“我”考了第二名,抚摩着“我”额上的“马鬃”;看到“我”那不成样子的“书”,粘贴、叹息、装订……这父子情蕴含着浓浓的苦涩。

“书”中蕴含着诗意的朋友情。

“我”的第一本书,是一册不寻常的国语读本,它有一段令人回味的曲折经历。因为乔元贞家买不起书,而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我们读这些文字时,难免对这“第一本书”产生可怜之情,可怜它的“惨不忍睹”,更可怜这两个读书的孩子。这两半书连接着两个孩子的友情。

“我”的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从小是好朋友,父亲让“我”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晚上,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纸、补写,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写上名字。父亲没揍“我”,而带着“愁苦”的脸,细心地修补两本书。这两本书浸透着父辈深深的情谊。

“书”中蕴含着诗意的生活情。

“我”的第一本书,它牵系着一段让人难忘的生活,它让“我”牵挂着那时在一起读书的同学……每天“上书房”,“我”都带上家里的两条狗,“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当“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当“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朗读课文时,“我”就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两只狗就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老师还夸“我”的狗聪明……第一本书的故事印刻在“我”童年的金色记忆里。

那时与“我”一起读书的同学就两个,一个是比“我”聪明的乔元贞,一个是“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可抗日战争时,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而乔元贞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

“我”的第一本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它让“我”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生命最初的快乐,它折射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生活乐趣,启迪读者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中心中学】

上一篇:高考骄子谈语文学习经验 下一篇:读名人作品,培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