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共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10-28 04:56:30

情智共生,自主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英语语言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把微笑、鼓励、赞扬等美好的事物引进课堂,积极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创新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热情,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动机。

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多样的,可有时却很简单,也许仅仅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所以我们教师要尽量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尽量与学生多交流、常谈心,对学困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在学习方法上也要加以指导。当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教师还应想办法让学生体会到“玩中学”的乐趣。可以选择一些操作性强,目标明确,与课堂有关,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游戏,既让学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能习得一定的知识。如复习3B Unit 1 My schoolbag B部分单词时,教师事先把tape,crayon,knife等学习用品放进书包,让学生猜测“What’s in the schoolbag?”,学生会因想知道答案而在大脑中全面搜索学过的单词,一个小小的Guessing game就能把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化为自觉主动的学习。

二、开辟空间,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个人单独学习、同桌协作、四人小组合作等,无限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参与活动的空间。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的一个课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英语实践活动,如组织双语游戏、双语课本剧兴趣小组;利用教室板报展示某些英语资料以及学生的英语书画作品;在班上开设“英语图书馆”,鼓励学生阅读英语读物或英文画册;在学校广播站创办英语节目,播放英语对话等。这样全方位地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从而自然地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去,为学生独立性与主动性的发展提供条件,使他们的自主意识得到增强,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三、注重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也一样,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单词学习是学好英语的一大障碍,我们可以根据单词结构,运用“联想记忆” “情景记忆” “对比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多、快、好、省地记忆单词。比如,将Mr,Mrs,Miss三个表示称呼的词放在一起教,先教Mr,然后在Mr后面加上s,告诉学生“跟在先生后面烫着卷发s的,就是夫人Mrs”,“未婚小姐Miss更时髦,烫着更卷的头发”,边说边板书Miss,用红笔突出两个s。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使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且很快就能理解、记忆、区分这三个单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去构思,让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简单的语法学习是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我们可以把语法教学变成一种引发学生兴趣、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3B Unit 2 Yes or no这一单元出现了一般疑问句,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a computer图片,问“What’s this in English?”,生答“It’s a computer.”,我又出示a TV图片,问“Is this a computer?”带着上升的疑问语气,学生立刻能回答“No”,我又补充“No, it isn’t.It’s a TV.”。这样学生就初步感知了一般疑问句,并在接下来的操练中逐步理解掌握。

四、培养习惯,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身受益。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和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领会发音要领,仔细辨析形似音近的单词的读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注意到各种句式的升降调、连读、重音、停顿等,养成良好的模仿习惯,增强语感。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勤讲多练,课内的每一次发言都是一次极好的听说训练机会。教师要对学生每一次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经常使用“Good!” “Wonderful!” “Great!”等语言进行表扬和鼓励。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释放学习英语的热情,让英语教学伴随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真正地乐学、会学,自己找到学好英语的方法。

上一篇:开启学生欣赏之门 下一篇:感受德国的课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