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EVA价值管理与传统利润预算模式的融合原则

时间:2022-10-28 03:30:36

论EVA价值管理与传统利润预算模式的融合原则

[摘 要]2009年底,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采用EVA指标对我国央企高管进行业绩考核。面对利润与EVA双重考核指标,笔者认为EVA价值管理与传统利润预算模式具有互补性,可以融合成为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模式,并提出融合原则,以期为中央企业进行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原则 EVA价值管理 预算模式 融合

一、EVA价值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及研究状况

EVA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英文缩写。它是STERN-STEWART管理咨询公司于1982年注册的绩效评价指标。上世纪90年代,在STERN-STEWART公司的大力推动下,EVA不仅在国外实务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学术界也对EVA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如何修正EVA指标以改善其业绩评价能力;(2)如何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进行调整以精确计算EVA;(3)EVA价值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尤其是预算方法的融合,如:刘俊勇(2006)全面分析了将EVA应用于全面预算模式的优点,刘远文(2006)通过对传统预算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比较,特别是以EVA为起点的预算模式相对于传统预算模式的优越性后,建设性地提出以EVA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将是对传统预算管理体系的变革。韩鹏、陈刚(2005)设计了基于EVA的经营预算模式。展雷(2006)对EVA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指出EVA应用于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优点与局限性。李蕾、杨爽(2004)对EVA在制定预算目标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EVA综合考虑了企业各项资本成本,因而可更准确地衡量企业为股东创造的实际价值”。

2009年12月28日,国资委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引入了EVA指标对中央企业进行业绩考核,并明确了EVA的计算规则,标志着我国EVA价值管理进入新的时期。

面对利润与EVA双重指标的考核,可否将EVA价值管理与利润预算融合为统一的管理方法,怎样融合成为当前中央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EVA价值管理与利润预算的互补性入手,提出EVA价值管理与利润预算的模式融合的原则,以期为中央企业进行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二、EVA价值管理与利润预算模式的融合

EVA价值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利润预算模式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必然导致股东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员为追求个人短期利益可能采取最大化短期利润的行为而使得股东的长期利益受损,产生委托问题。EVA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EVA价值管理与利润预算并不矛盾。通过将利润预算纳入EVA价值管理模块,成为EVA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可以实现利润与股东价值的统一。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可以弥补传统利润预算的缺点,有着明显的优势。

1.EVA价值管理与利润预算模式的互补性分析

(1)以EVA而非利润作为预算起点可使经理人员决策更具理性。传统利润预算模式的起点是会计指标而非经济指标,会计是以会计假设为基础,通过账户、核算及会计报表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准则的约束下对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的记录。企业的会计活动即使受到会计准则的约束,也会具有人为的可操纵性。

以EVA价值管理为导向的利润预算优点在于,计算EVA的调整事项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会计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并且考虑了权益的资本成本,因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计量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的经济价值,并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更具理性。

(2)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可以有效降低委托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逐渐完善,现代企业作为各相关方契约的统一体正逐步走向复杂化。在现代企业层层委托关系的约束下,传统利润预算模式显然不能够解决委托人与人的利益冲突,不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融资竞争力。由于传统预算模式的绩效考评只考虑了利润,并不能激励管理人员行为上与股东利益一致,因此产生较高的委托成本。

首先,预算目标与企业目标出现偏差。在传统利润预算模式下,预算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存在差异,预算工作的推动并不完全导致企业目标的达成。某些情况下,管理人员为达到传统预算目标采取了短期行为,如只顾追求高额利润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等等,严重损害股东的长远利益。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综合考虑了资金的占用成本,促使企业注重财务杠杆与资本杠杆的效率。

其次,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预算松弛”问题。预算松弛指的是预算执行者(下属部门及员工)为了较为轻松地完成预算指标,在参与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倾向于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标准。其主要表现为低估收入、高估成本费用、低估产销量甚至销售价格,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人性本位主义的理性表现为管理高层注重长远利益,而下层注重个人短期利益,高层与下层之间的博弈是公司长远利益与个人短期利益的博弈。利用EVA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可以使员工的自身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统一为公司价值的尺度。如果企业编制了EVA报表,董事会与股东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及财务信息,削弱信息不对称,压缩预算松弛的空间,使预算与企业管理更加科学。

2.EVA价值管理与利润预算模式的融合原则

EVA价值管理与利润预算模式融合的目的是扬长避短,建立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行业竞争力。为此,企业管理改革在通过可行性论证后,还应考虑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指企业建立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模式需考虑的成本与收益。一般而言,基于EVA的价值管理模式可以在长期内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与行业竞争力。中央企业在进行管理改革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利润中心基础上建立EVA中心(或以EVA为导向的投资中心)以全面统筹规划。在确定EVA中心的职能方面,应综合考虑管理活动的成本与收益,量力而为。对于合伙制企业而言,实务中由于利润与价值统一程度较高,若无企业扩张产生的问题则不推荐。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指企业建立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模式时需全面考虑模式的规划与人员的调动。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模式既要求对预算目标EVA进行责任分解,又要求对实际EVA业绩进行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企业需将所有营业活动与非营业活动纳入EVA价值管理考核范围,利用已有的利润预算模式进行EVA预算。在人员调动方面,企业管理改革需得到上下级的支持与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想方设法建立适合企业的EVA导向利润预算制度并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

(3)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指一旦开始进行利润预算改革,需克服困难,循序渐进,按计划分阶段进行,不可朝令夕改或半途而废。EVA价值管理理念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企业制度尚不完善。我国企业在推行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制度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时不应浅尝辄止,应按照计划有序地推行管理制度改革。这不仅有利于改革过程中企业内部的稳定,也有利于企业在长期内建立起稳定成熟的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制度,并逐步向EVA预算制度过渡。

三、总结

面对2009年底国资委22号文件,中央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到以EVA进行业绩评价的科学性,按照经济性、全面性、一致性原则积极推进管理改革,使其与传统利润预算平稳融合,并全面统筹经营、财务与投资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

建立以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模式非朝夕之功。实务界与学术界应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将目标EVA进行分解,如何衔接税后净营运利润预算与利润预算,如何统筹EVA价值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间的关系等问题,为我国企业采用EVA为导向的利润预算模式提供操作指南。

参考文献:

[1]刘远文. 对传统预算管理的变革――基于 EVA 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J].财经界.2006,11

[2]韩鹏,陈刚. 基于以EVA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的探讨[J]. 价值工程.2005,10

[3]李蕾,杨爽. 经济增加值EVA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4,6

[4]刘俊勇.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的观点[M].2006

[5] Jae K.Shim and Joel G.Siegel. Budgeting Basics and Beyond(2nd edition)[M]. 2006: 78

上一篇:中巴经济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下一篇:浅析中国对外贸易风险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