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预防自来水在输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时间:2022-10-28 03:26:23

试论预防自来水在输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摘 要:给水工程必须满足各类用户或单位部门对水质的需求,为提高水质,出厂水要进行稳定性处理,监测水质项目逐步增加,改善管网水质,避免“二次污染”的技术措施,要求不断提高。控制出厂水在输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使居民生活用水达到国家饮水标准。

关键词:预防;自来水;输配过程;二次污染

前 言

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业、企事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安全用水的单位及个人,供应充足的水量和安全放心的水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国际交往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也要求自来水的水质大幅度提高;同时,自来水的水质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提高自来水的水质标准,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必要的措施,贯彻执行好“预防为主”的供水水质卫生工作方针,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确保出厂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我们每个“圣洁”的“水质”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一、优质饮用水――自来水

自来水系天然水源经过处理后,其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工业产品水,它是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和唯一来源。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是在特殊年代,从健康卫生和使用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水质指标限量参数的总和,也是水食品质量的法规。而且它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状况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对其内容和标准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提高。

因此,合格的自来水不仅是无害水,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中,它就是健康水或饮用水。如何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确保提高自来水的水质,是当前城市供水行业的重要任务。

二、氯消毒的特点

氯消毒经济、有效、使用方便,应用历史最久,对有余氯的持续作用,可以防止水在输送过程中被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当20世纪70年现用氯消毒的自来水中,含有THM 危害健康后,人们试图找到能代替氯但又可避免产生THM 的其他消毒剂。可是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况,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消毒仍然是以加氯消毒为主,余氯的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

为此,消毒时要维持一定的CT值,C是指消毒后的余氯量(mg/L),T为接触时间(分钟)用氯消毒,C乘T的积要大于50。如果剩余自由氯为0.3mg/L,那么接触时间就要求大于50/0.3,即167分钟,目前选用氯以外消毒的目的,主要为减少水中的THM 浓度。

三、调整PH值法改善水质稳定

在改善水质稳定性方面,比较现实的方法是推进调整PH值法,即:水在出厂前投放加入稳定剂,把PH值调整至7―8.5,提高水的化学稳定性,这种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市饮用水水源PH值常在7.70―7.86间,硫酸铝在混凝过程中的投入,调整了水源PH值,当PH值超过8.4以后,铁硫细菌(是指当水的PH值小于6.5且水中铁的含量,超过3mg/L及管道为碳钢管时,将导致自氧型铁细菌大量繁殖和碳钢腐蚀,进而造成细菌、浊度、色度、铁等指标的上升)的生长基本被抑制,据此可适当提高出厂水的PH值来延缓生物膜的发育。提高出厂时的PH值,控制合理的出厂水碱度、总硬度、溶解性固体物的量,以及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是保证出厂水、管网水生物水及化学稳定性,提高管网终端用户水质的关键。

四、保持自来水的新鲜和稳定措施

低流速、长停留时间,会导致余氯消耗量大细菌生长快,沉积物增加;为减少病原体侵入要保持最低水压, 特别是管道交叉连接处,水压太高能量消耗过大,流态变化也影响水质;在水管内表面有一层似乎不流动的薄水层,当流速增大时水层减薄,通过该水层水流的氧扩散补给容易,故促进锈蚀;当流速再增大时氧补给增大,铁管表面氧气过剩趋于钝化反而腐蚀减少,若流速继续增大,由于紊流将发生气蚀,因机械作用使铁管表面产生空隙而腐蚀。

因此,加氯消毒虽然使出厂水符合了微生物指标,保持了水的新鲜和稳定,但如果加氯不合理,消毒副产物浓度增加,就会使水质越来越远离毒理学指标的要求,同样不利于人体健康。

故此,当水中的浊度降至1.5NTU时,有机物去除了60%,浊度降至0.1NTU时,绝大多数有机物予以去除,致病微生物的含量也大大地降低,有机物降低减少了加氯消毒后,有机卤代烃的含量和两虫(是指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暴发。

五、控制出厂水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供水管网是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管网水质无疑是改善供水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供水部门在发展净水,改造净水工艺设施,提高出厂水水质的同时,需要加强对输配水系统的维护管理,改善管网水质避免“二次污染”的技术措施,力争使居民生活用水达到国家饮水标准。

因此,在选择使用“管材”时,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在输送配置水管网设计中,预先保持一定的循环回流量,适当用水量小或夜间无用水时管道中不产生的死水,并能始终保持水的新鲜度和优质性。

2、居民住宅楼不设或少设屋顶水箱,由配水管道直接供水,避免由屋顶水箱引起的二次污染。

3、水力强制冲洗在管网设计中,留出冲洗的进出口,通过安装的阀门控制,定期对管网进行水力排污冲洗,达到强制冲洗管段的目的,冲洗可以分段进行,水力强制冲洗对去除管内壁松软的结垢,是一种简单而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4、定期消毒:深度净化工艺中不用液氯消毒,而采用物理消毒法,优质水中基本没有余氯,细菌、微生物容易繁殖,为保持管道清洁卫生,采取定期投加精制漂白品进行管道消毒清洗。

5、加强施工管理:管道安装时需加强施工监督管理,保证施工工程质量,提高管内的卫生清洁度,以及管道接口处的密封质量。从而,尽可能避免或杜绝因施工质量带来的“二次污染”。

此外,在给水排水工作中,管网是给水系统中造价最高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水管的性能需满足以下要求:

① 有足够的强度,可以承受各种内外力的荷载;

② 管网密封性好、水密性好;

③ 水管内壁面应光滑以减少水头损失;

④ 价格合理、能低更好,使用年限较长,而且要有较高的防止水和土壤的侵蚀能力。另外,水管接口还需做到施工简便、工作可靠。

六、进一步加强对常规净水工艺的改造

第一、强化混凝:

1、多投混凝剂使有机的水化壳压缩,水解的阳离子与有机物阴离子电解中,和消除由于有机物对无机物胶体的影响,从而使无机胶体脱稳;

2、投加絮凝剂增加吸附架桥作用,使有机物易被絮体黏附面下沉;

3、投加氧化剂,使有机物被氧化;

4、调整混合与絮凝反应的时间,使药剂充分发挥,即从水力条件上改进;

5、调整PH值一般有机物多时,PH5―6效果较好;

6、以投加絮凝剂改善水利条件共同进行,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经济实惠、行之有效。

第二、强化过滤:

1、有利于细菌生长;

2、控制反冲洗强度既能冲洗积泥,又能保持一定的生物膜活性;

3、要保持出厂水浊度小于1.0 NTU;

4、要使滤池的微环境有利于生物膜的成长;

5、其他技术问题,如冲洗水的强度、膨胀率等等。

结束语:出厂水控制合理的PH酸碱度、总硬度,总溶解固体量及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是保证出厂水、管网水生物、化学稳定性,提高管网终端用户水质的关键,改善管网水质无疑是改善供水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供水部门在发展净水,改善净水工艺设施,提高出厂水的同时,要加强对输配水系统的维护管理,尽力控制出厂水在输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在公共用水中,自来水水源的利用是最重要的,自来水不仅对我们的卫生生活及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生命之源,而且,也是现代社会产业活动和各种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保障人民生活、身体健康,确保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童祯恭、刘逐庆《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及其保障措施探讨》净水技术 2005.1

2崔玉川《饮水、微量元素与健康》净水技术 2005.1

上一篇:地下供水管线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关于工业园区的防雷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