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非学术的终结

时间:2022-10-28 02:40:00

博士非学术的终结

中国的博士和西方的博士不一样。

在一些中国人的心目中,博士是学术生活的终结,而在西方国家,博士则只是学术研究的开端。

博士这个词儿,中国古代就有。唐代的韩愈就曾当过“国子博士”。这同今天的博士显然是不同的。今天的博士制度是继学士、硕士之后而建立起来的,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在这里,有人会提意见了:既然源于西方,为什么又同西方不一样呢?

这意见提得有理。但是,中国古代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土壤和气候条件一变,则其种亦必随之而变。在中国,除了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外,还有思想条件。西洋的博士到了中国,就是由于这个思想条件而变了味的。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中,中国封建阶段的历史最长。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上进之途只有一条,就是科举制度。这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小桥。从考秀才起,有的人历尽八十一难,还未必能从秀才而举人,从举人而进士,从进士而殿试点状元等,最有幸的人才能进入翰林院,往往已达垂暮之年,老夫耄矣。一生志愿满足矣,一个士子的一生可以画句号矣。

自从清末废科举以后,秀才、举人、进士之名已佚,而思想中的形象犹在。一推行西洋的教育制度,出现了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等级别,于是就有人来做新旧对比:中学毕业等于秀才;大学毕业等于举人,研究生毕业等于进士,点了翰林等于院士。这两项都隐含着“博士”这一顶桂冠的影子。顺理成章,天衣无缝,新旧相当,如影随形。于是对比者心安理得,胸无凝滞了。如果让我打一个比方的话,我只能拿今天的素斋一定要烹调成鸡鱼鸭肉的形状来相比。隐含在背后的心理状态,实在是耐人寻味。

君不见在今天的大学中,博士热已经颇为普遍,有的副教授,甚至有的教授,都急起直追,申报在职博士生。

中国眼前这种情况实为老外所难解。其实道理很简单:在中国当前社会中,封建思想意识仍极浓厚。在许多人的下意识里,从西方传进来的博士的背后,隐约闪动着进士和翰林的影子。

(摘自《真话无价》 现代出版社 图/黄煜博)

上一篇: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下一篇:名人“二”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