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佝偻病Say Good-Bye!

时间:2022-10-28 01:54:48

说佝偻病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于0~2岁宝宝的营养缺乏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四大婴幼儿疾病之一。虽然近年人们对准妈妈和新生宝宝的营养、健康观念进步了不少,先天性佝偻病和造成骨骼变化的严重性佝偻病有所减少,但最为隐蔽,也是最为常见的,是维生素D缺乏型佝偻病,一般我们说的佝偻病,95%都是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哪些宝宝易患佝偻病?

冬天出生的小宝宝,尤其是北方或一些多雨多雾地区、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衣着过多,阻挡阳光照射,都容易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牛乳喂养的宝宝。由于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且钙鳞比例不适于肠道吸收,致使宝宝对维生素D和钙磷摄取不足,因此易患佝偻病。

先天营养不足的早产儿。

生长速度过快的宝宝。如果在妊娠后3个月和出生后宝宝生长速度过快,营养补充跟不上身体的需要,就会出现营养缺口,引发佝偻病。

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及肝肾功能不完善的宝宝。

佝偻病会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疾病。

引起宝宝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影响宝宝神经、肌肉、造血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发育。

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造成颅骨软化、前囟增大、闭合晚、鸡胸、漏斗胸、“×”形或“0”形腿等。

明眼断症

佝偻病由于很少直接危及生命,而且发病缓慢,一般容易被忽视。爸爸妈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有佝偻病呢?

判断1:多汗

宝宝患病初期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多汗,同时或伴有睡眠不安、易惊、夜啼等症状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患有佝偻病的宝宝常常是整夜出汗,同时伴有佝偻病的其他症状;而由于宝宝神经兴奋出现的出汗多主要集中在前半夜,一般后半夜出汗就减少了。

判断2:颅骨软化

佝偻病宝宝(3~4个月以上)在患病初期会出现轻度的颅骨软化现象。妈妈用手按压颅骨会感觉到轻微的凹陷。这一时期患病宝宝还可能出现轻度肋骨串珠、手镯等症状。可伴有低钙症状,如手足搐搦、抽风。

判断3:血钙下降

宝宝患佝偻病初期,血钙、血磷一般情况下都会发生轻微的变化。多数患病宝宝的血钙保持正常或出现轻微的下降,血磷通常是轻度下降,碱性磷酸酶轻度上升,腕部x线片挠尺骨骺端边角突出。

对症下药

宝宝得了佝偻病,很多爸爸妈妈认为是缺钙,拼命给宝宝补钙,但事与愿违,效果不佳,因为佝偻病宝宝虽然血钙偏低,但主要仍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钙从吸收、沉着到骨骼上满足成长需要,每一步都离不开维生素D的帮助。单纯吃钙非但不能治好佝偻病,而且钙在体内还会和铁、锌竞争,导致宝宝铁、锌缺乏。

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初期(轻度)佝偻病宝宝每日口服1000~2000国际单位,激期(中、重度):维生素DE服,中度每日3000~4000国际单位,重度每日5000~6000国际单位,以不超过10000国际单位为好。连服1个月后。同时每日服用元素钙200毫克,改用预防量,每日400~800国际单位;对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每日口服药的宝宝则可通过肌肉注射方式突击疗法获得维生素D。

治疗辅助:多喝牛奶

如果饮食中含钙量不足,还可适当口服钙制剂。但是长期过量服维生素D,容易引起维生素D蓄积中毒,建议宝宝持续喝牛奶,因为牛奶是最好的钙的来源。另外,每日用维生素D治疗量较大的宝宝,不宜再用鱼肝油(鱼肝油中含维生素A与D)。

治疗加分:加强护理

加强对患病的宝宝日常生活的护理。在佝偻病初期和激期治疗期间让宝宝采取俯卧位睡眠,以纠正胸廓畸形。冬天宝宝呆在室内的时间较多,一定要尽量避免宝宝娇弱的身体与带棱角或质地太过坚硬的物体接触过多,给宝宝可能接触到的室内家具包上缓冲围垫就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注意不可让有佝偻病症状的宝宝过早、过多地尝试独立活动,如坐、立、行走等,以避免原本就脆弱易伤的骨骼结构更加畸形。

防患未然

其实,只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佝偻病是非常容易预防的。适当的日照是预防佝偻病最有效、方便、经济的办法,而且空气浴、日光浴还可以增强呼吸道及全身的抵抗力。新生宝宝一般在出生后15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国际单位;而早产宝宝出生则要在出生后1 O天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100国际单位,逐步增加到每天400国际单位,就可以有效预防佝偻病。

除此之外,防患于未然要从准妈妈做起。新妈妈好的喂养和生活习惯也可以帮助宝宝预防佝偻病。

1、保健从准妈妈做起

新生宝宝患先天性佝偻病多是因为母体内钙磷或维生素D不足,使胎宝宝的肝脏内没有充分的维生素D贮存造成的。而准妈妈体内钙磷储备的75%是在孕期最后3个月完成,因此,怀孕期间尤其是孕后期,准妈妈要保证每天至少进食牛奶或者孕妇配方奶500毫升;多摄取含钙量高的食品,如大豆、海带、虾皮等,达到每天摄入钙量1200毫克~1500毫克、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的标准。同时还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养,在孕早期、中期多到室外进行活动,保证每天晒太阳在2个小时左右。

2、坚持母乳喂养

妈妈母乳中含有的钙磷比例非常恰当(2:1),很容易被宝宝吸收和利用。但在4个月后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多给宝宝提供一些含钙量多的食物,如虾皮、鱼类、骨头汤、豆制品等。

3、适量补充维生素D

宝宝出生2周后应开始补维生素D,每天服用400国际单位;1~6个月的宝宝除食物外每日补钙200毫克,维生素400国际单位;7~12个月的宝宝每日补钙300毫克,维生素D4D0国际单位。

但需要强调的是,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并不是越多越好。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储存在宝宝体内,如果宝宝补充维生素D过量就会发生中毒,给宝宝带来伤害。

4、多晒太阳多活动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出生1个月后就可以抱到户外晒太阳了,妈妈带宝宝到户外的时间可以从每天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2小时以上。晒太阳时应将宝宝的皮肤尽量暴露,如头部、面部、手足、臂部,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眼睛。冬季应选择气温在0℃以上、无风、阳光充足的天气。

5、疾病重在预防

宝宝患病会影响对维生素D的吸收与储存,造成宝宝钙缺乏。妈妈要加强宝宝日常护理,积极预防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减少宝宝的患病几率。如果宝宝患了疾病也要抓紧时间治疗,不要总是期望自然治愈。对双胞胎宝宝、早产宝宝,由于体质较差,妈妈更要加强疾病预防措施,最好每3个月需要带宝宝进行一次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6、禁止滥用药物

虽然宝宝生病要及早治疗,但却一定要禁止滥用药物。特别是较长时期使用抗生素、抗酸性药物、镇静剂与抗惊厥剂、氢氧化铝、止泻药和某些清热冲剂等药物,它们都会影响宝宝体内的正常代谢,特别是影响胆酸对维生素D1和D的正常吸收,最易导致佝偻病。

上一篇:母乳喂养问题全攻略 下一篇:妈妈!请不要再给宝宝滥用抗生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