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不视唱分析研究

时间:2022-10-28 01:37:00

多声不视唱分析研究

内容摘要:多声部视唱是视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第十四届青歌赛多声部视唱试题及常见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多声视唱训练中的方法和技巧,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多声部视唱

多声部视唱是培养多声音乐思维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合唱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十三届青歌赛以来,合唱组比赛成为新的亮点,并且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引入了多声部视唱,这是对合唱组整体音乐素质较为全面的评测和检验。与第十三届相比较,第十四届的多声部视Ⅱ昌试题从调性范围、声部织体、音乐表情等方面均对合唱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多声部视唱环节中,无论是专业合唱团还是非专业合唱团,均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试题难点的分析,针对多声部视唱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演唱多声部视唱的能力和水平,准确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

一、多声部视唱试题分析

分析多声部试题的难点,是准确演唱多声音乐的前提。从多声视唱试题的调式、织体形式、表情记号等方面入手分析作品,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作品的基本要素。

(一)调式

第十四届青歌赛多声部试题的调式范围,主要集中在一升一降以内,无升降号12条,一升一降均为9条,其中包括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及和声小调,在决赛中也出现两升两降。分析多声视唱试题的调式特点,有助于合唱队整体把握乐曲调性,是演唱多声视唱的前提。

谱例1中,虽然调号为一个降号,但音乐片段中包含了许多变化音,这也暗示了作品调式复杂变化的特点。谱例1-4小节为d自然小调,5-8小节出现升c,为d和声小调。进入9-12小节,音乐强调F大调的主属和弦,与1-8小节形成关系大小调转调。在13-14小节还原降B,同时在低声部出现升g,转调至a和声小调。最后在15-16小节出现升f,音乐结束于G自然大调。这一系列的变化音,给演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分析调式特点,建立在调式概念上的视唱,将有促于各声部音准的准确度。

(二)织体

织体是多声音乐的结构形式,通常分为和声性与复调性两大类,而混合式织体在试题中较少出现。和声性视唱突出主旋律,其它声部为和声填充。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对所处声部及其它声部的关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参赛者对作品的织体进行分析研究。

和声性视唱强调主旋律,其它声部为旋律增添和声音响。谱例2,女高音声部为旋律声部,视唱时需要把握旋律特点及表情记号。而其它三个声部均为和声填充,需要做到音量的控制及和弦音色的统一,充分在和声的背景下突出主旋律的音乐风格。

复调性视唱则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存在,声部横向层次分明。需要各声部在统一的音乐内涵下,错落有致地共同完成音乐作品,这与和声性视唱形成不同的演唱状态。同时,也需要每位队员了解自己声部在音乐片段中所处地位,突出声部层次和旋律线条。

对多声部试题的全面分析,是多声视唱的前提。无论是指挥还是合唱队员,对作品的调式、织体等方面,要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要注意作品的速度、力度、表情记号,只有全面分析作品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多声部视唱。

二、多声部视唱常见问题

音准节奏问题不仅存在于单声视唱,而且在多声视唱中存在,难度也更大。多声音乐中,除各自声部的横向音准节奏问题外,内声部和低声部往往还受到旋律声部的影Ⅱ向,在音准和节奏方面受到了更多的干扰。各支参赛队中只有极少数合唱团能基本达到多声视唱的音准节奏要求,而大多数合唱团在比赛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音准问题,所以分析演唱常见问题,对提高多声视唱整体水平具有切实的意义。

(一)音准

在各支参赛队中,音准是综合素质测评中失分最为严重的一项。旋律声部音程大跳、调式变音是影响音准的主要方面。多声视唱建立在单声视唱基础上,并以各调式为训练手段。从旋律声部出现的音准问题看,各院校的单声视唱不容乐观。有些多声视唱的旋律是大多教材所广泛收录的,在教学中常常作为重点予以练习,而在实际的比赛中,多数参赛队对比较熟悉的旋律却并不能准确演唱。

(二)节奏

多声视唱准确的节奏和时值,是整体配合的基础。有少数参赛队,对音符的时值演唱不准确,例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不够,四分、八分、十六分休止符时值不准确,直接造成各声部之间错位。而部分多声视唱属于弱起小节,指挥在预备拍提示过程中,未能与合唱队形成默契配合,致使一部分队员未能按照指挥预示的速度和拍子,准确进入各自所处的声部,导致各声部层次混乱,这也是多声视唱综合测评失分严重的另一原因。

本次青歌赛综合测评中,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也提醒了全国的音乐院校,对视唱练耳的教学要重新认识和审视,从最基本的时值、拍子、音程构唱等练习中,提高视唱整体素质,为多声视唱做好必要的预备练习。

三、多声视唱训练的提高与应用

第十四届青歌赛多声视唱的综合测评,反映了国内多声视唱的整体水平,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今后的教学所需要关注的。提高多声视唱的训练手段,是促进多声音乐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必须以严格的音准节奏训练作为多声视唱的主要教学内容。

首先,强化各调式音阶练习,针对各种调式快速找到调式基本音级,并形成良好的内心听觉,使各调基本音级烂熟于心,尤其是调式变音更是作为音阶训练的重点。在作品中出现音程大跳,应具有内心构唱各种音程的能力。在训练中对各类音程的构唱及和弦转位,从简单到复杂做系统训练。在完成基本的音准训练后,指挥对作品的音准处理,根据作品的风格特征可做略微的调整。

在多声音乐中,往往受到律制的影响。在律学中,三种律制中的音级倾向各有不同,指挥要具有基本的律学知识,对作品的风格特征有所把握,通过音准的微调使多声视唱更接近于作品风格。在本次大赛中,《拉姆卡丽》虽不是视唱试题,但是其音乐风格的特殊性,在律制方面与一般作品相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尤其是旋律中的微分音,最能体现作品特色。所以,多声视唱的指挥不仅要有良好的音准概念,而且需要丰富的律学和民族音乐学相关知识。

其次,对各种节奏时值要严格准确地按照标记演唱,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声到多声做系统科学的训练,养成打拍子的习惯,目的是为了保证时值的准确性。因预备拍暗示作品的速度和气口,指挥还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弱起小节,设计简洁准确的预备拍提示,在训练中与合唱队形成默契的配合,准确地使演唱者按照指挥的意图进入各自声部,保证各声部在节奏、速度等方面的统一。

再次,音乐风格是一个时代或是某个作曲家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形成的且具有相同和类似的艺术特征。指挥和队员要了解、熟悉作品所处时代和作曲家的创作特征,从作品旋律、节奏、和声、速度、表情记号等方面予以诠释。这也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大量的多声练习来提高队员多声视唱能力。

结语

第十四届青歌赛合唱组多声视唱综合测评,真实地反映出国内多声视唱的教学水平,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很多优秀合唱团在比赛中的出色发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良好的综合音乐素质和对作品风格的完美诠释,深深地折服了广大热爱多声事业的专业人员。我们期待下一届青歌赛多声视唱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期望更多的作曲家创作优秀的多声作品,共同繁荣中国多声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务音,《浅论多声部视唱的训练要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2].王天宏,《自然调式音级倾向关系在视唱中的应用》[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王雪桦,《论多声部视唱教学中的音准训练》[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吕湘,《论多声部视唱训练》[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上一篇:浅析通俗音乐 下一篇:写意花鸟画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