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的多媒体应用

时间:2022-10-28 01:25:55

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的多媒体应用

1 巧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形体知识的基础。要突破这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在回答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时,多媒体逐次出现直观图的画法,在长方体实物和直观图的转换中完成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与此同时,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实物和直观图中相对的面及相对的棱的区别和联系,并在长方体实物和直观图的比较中完成长方体直观图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的认知难点被逐一击破,空间观念的培养也变得“有法可依”,后续再让学生徒手画长方体直观图也是手到擒来。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自然被激发。

2 用好多媒体,把握本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以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同化或顺应,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使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性,从而使学得的知识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知道其来龙去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展示尤为重要,在展示中能呈现不同学生的思考过程及理解程度。故教师要用好多媒体,让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把握数学本质的进程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基本明确本节课要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你想用什么办法?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经过操作活动后,呈现出以下几种反馈。

第一种:1)通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纵向)剪下成直角三角形;2)把这个三角形平移;3)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2)把其中的一个梯形平移;3)直到斜边重合。

第三种,如图1所示:1)沿平行四边形另一组高底中的高剪;2)把上侧的梯形向下平移或下侧向上移;3)到斜边重合。

第四种,如图2所示。

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在之后的交流中,学生先发现,第一、二种方法都是沿着高剪的。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多媒体课件的再一次展示下,学生再次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有其本质的特征:都是沿高剪的,进而明确沿着高剪的本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是最易操作的、也是最基本的转化方法。

3 运用多媒体,明晰变与不变,掌握恰当的数学

思想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练习中,有两道关于周长和面积变与不变的习题。

【习题1】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

【习题2】把一个底是12厘米,高是7厘米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切割、平移后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

如用常规的方法教学,学生通常甚是头疼。教学中,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就能在习题1的展示过程中明确周长不变,是因为边框的长度没有变;面积变小了,是因为高变短了。在习题2的展示过程中明确面积不变,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没变;周长变小了,是因为长方形的宽比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短。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同时呈现两道习题,抓住习题中变与不变的本质进行辨析,概括出变中抓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定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教学时,除了考虑到写得明明白白的数学知识外,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关注渗透在知识体系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时时“水滴”方会“石穿”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使他们掌握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今后,将继续探索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无穷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下一篇:巧用多媒体技术 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