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穿越英吉利海峡 信息化引擎让威廉姆斯赛车挟雷裹电

时间:2022-10-28 12:44:13

10分钟穿越英吉利海峡 信息化引擎让威廉姆斯赛车挟雷裹电

F1劲旅威廉姆斯车队为何会在2004年至2006年间一度消沉?拥有近百名天才技术工程师的他们,却频频因为“雨水进入赛车电子系统”之类的低级失误被迫中途退赛,罪魁祸首是谁?这些本可以预防的事故,应该如何规避。

2007年10月7日下午,上海嘉定F1国际赛车场,F1中国站比赛激战正酣。

一辆蓝白相间的赛车,在一个漂亮的甩尾后,右转内切,抢到一辆橘红色赛车前面的位置。“又超过了!”威廉姆斯车队维修站内一片欢腾,车队技术总监萨姆・迈克尔与IT经理克里斯・泰勒忘情地击掌相庆。他们的车手尼克・罗斯博格刚刚超越了雷诺车队的海基・科瓦莱宁,在连续3次超车后,在排位不利的情况下已经追到了第12位。

“虽然在比赛最后阶段因为轮胎问题,罗斯博格不得不多进一次维修站,只取得第16名的成绩,但赛车与IT结合的巨大威力还是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引擎轰鸣尚未完全消散的赛场,威廉姆斯车队首席运营官亚力克斯-伯恩斯高度赞扬了车队技术人员,“信息孤岛的打破,使赛场上的海量数据能及时与位于牛津车队总部的强大分析能力结合。这对赛车的调试和比赛战略的执行,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

在一场扣人心弦的速度竞技后,伯恩斯为什么最先想到的是表扬车队的幕后团队?IT究竟给威廉姆斯车队带来了什么?

糟糕的网络

1975年才进入F1赛事的威廉姆斯车队,是赛场上的晚辈。此后短短30年间,他们共赢得7座车手总冠军奖杯,创下F1的历史纪录。

但这样一支赛车场上让人侧目的劲旅,在2004年至2006年间一度消沉。2004赛季,车队落后雷诺车队17个积分,在车队积分榜上由上一年的亚军下滑至第4。2005年,车队延续上一年的低迷状态,仅位列第5。2006年赛季结束,车队排名最终停留在令人尴尬的第8,这是1979年来车队最差成绩。

2006年8月6日,匈牙利站比赛中出现的一个“低级失误”,震撼了威廉姆斯车队上下。比赛中,罗斯博格的赛车突然打滑,冲出了赛道。事后检查,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雨水进入了赛车的电子系统。这样的小问题,完全可以预防!但由于类似的可以预防的小问题,罗斯博格在这个赛季已经6次中途被迫退赛了。车队拥有近百名技术工程师,迈克尔更是数一数二的技术天才,他们为什么屡屡遗漏这些小问题呢?

迈克尔痛定思痛后发现:“罪魁祸首就是信息孤岛!一方面,赛场信息没能即时地全部传递到车队位于牛津的技术中心;另一方面,技术中心的信息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所以每次细微的赛车调整都让我们感觉伤筋动骨,很难适应。”

在每周一赛的F1赛制下,车队技术人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对赛车、赛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综合考虑平衡操控性、油耗、空气阻力等因素,对赛车进行调整。全球19站比赛,各地的气候、空气密度、地形和风向各不相同;所以赛车在不同的赛道比赛,其前定风翼、后定风翼、导流板等部件都要有:g的变化。

数据捕捉不是问题,赛车每圈跑下来,车队可收集的数据装进电脑硬盘,有2.5G之多。这些海量数据如何通过互联网及时传到总部技术中心呢?传输速度是个大问题。虽然每次跟随车队出战的工作人员有70多人,IT设备有1吨多重,但是完备的分析系统和80%的工程师还是留在了牛津。

当时的威廉姆斯车队,使用各地赛场提供的公共互联网,带宽是与其它车队和现场用户共享的。依照“先到先得”原则,在繁忙时段,多个用户分享有限带宽,网络性能会大幅下降。在西班牙赫雷斯赛场,仅仅往总部传100M信息就花了将近50分钟,其后还要把它们传给丰田等供应商,时间花费都是以小时计算。

在风驰电掣的F1赛场,这样的信息传送效率让人难以忍受。周末的比赛日,从试车到比赛,中间只有2小时间隔,车队必须完成数据传递、分析、分析结果接收、赛车调校和战术指导等一系列工作。短暂的备战时间和缓慢的信息传送速度,让大部分数据不能传送,使得赛场和车队总部成为难以沟通的信息孤岛。比赛现场的工作人员只能挑选相对重要的数据进行传输,时常会因为遗漏了一两个小问题,造成类似匈牙利站比赛中的尴尬事件。2006年,由于此类赛车故障,威廉姆斯车队共有20次没有完成比赛全程,成绩一落千丈。

打破信息孤岛

痛定思痛后,威廉姆斯车队决意采取行动。几经磋商和比较,2006年10月20日,车队宣布与美国电信巨头AT&T公司合作,设计综合解决方案。双方经过深入沟通后,一致认为,要打破信息孤岛的困局,就必须改进网络性能,利用快捷的传输速度将车队各部门信息资源协调一致。

在AT&T看来,在每个赛场利用主办方提供的网络资源来搭建临时连线,非常不明智。

一方面,安排临时连线意味着,在车队到达赛地和正式比赛间的短暂时间内,车队IT经理泰勒必须在这个陌生城市租赁大量可靠的IT基础设备和网络线路。以2006年的上海站为例,10月9日,日本站结束;11日所有赛车、设备到达上海;14日开始练习赛;16日就要决出冠军。因此,最晚11日前,泰勒就必须在上海打点好一切。这不仅让IT部门手忙脚乱,临时性的设备租赁费也花销不菲。

另一方面,这种临时性的连线技术复杂,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从澳大利亚墨尔本阿尔伯特公园赛道到巴西圣保罗英特拉格斯赛道,整个赛季,车队需要转战20个国家和地区。各地网络服务和支持标准各不相同,车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作转换,而转换调试后的网络也未必稳定。

于是,AT&T提议,用固定的网络专线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每个F1比赛场地安装永久的专用网络连接设备,通过这些赛道边的网络架构,连接到AT&T的全球网络,再通过这一专用网络,将信息和数据传到牛津。这样一来,车队就无须等待复杂、费时且昂贵的临时连线;到达赛场后,网络单元可以“即插即用”。

不过,赛场边的网络专线只解决了问题的一部分。赛场和AT&T的全球网络之间,威廉姆斯车队拥有了专线,但在AT&T的全球网络中,车队依旧要与其他用户共同分享带宽。这一问题不得到解决,赛场边的网络专线可能形同虚设。

为此,AT&T为车队建立了虚拟专用网络(VPN)。通过VPN,赛场的维修站、车库,和车队总部的技术中心之间建立了一条虚拟专用网络通道。虽然是运行在AT&T全球的公用网络上,但是威廉姆斯车队可以拥有需要的带宽,必要时,还可以临时增加带宽。在足够的带宽支持下,虽然上海到牛津的距离比赫雷斯到牛津的距离多了几倍,但是传送100MB文件平均传送时间只需要8.5分钟,网络性能提高了5倍。

终于,赛场与总部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挑剔”的泰勒认为,整个车队的信息沟通,还没有达到无缝连接的状态。资料性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但指导性的建议必须通过语音电话等直接沟通,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每场比赛中,维修道、车队驻地和车库与牛津之间有大量电话联系。因为国际长途电话的高昂资费,只有遇到重要的事情,核心工作人员才会通过电话来沟通。这不便于集思广益,还会产生巨额话费。“过去,我们的酒店话费账单,远远高于住宿费用!”泰勒回忆说。

在车队和AT&T反复沟通和研究后,大家决定利用最新的IP电话(VoIP)技术,将语音电话通过VPN以数据文件的形式进行传输。在车队总部和每个赛场,AT&T提供了大量的分机,让威廉姆斯车队人员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样,可以随时拿起电话寻找需要的人。而每个分机号都与固定的人员绑定在一起,联系起来十分方便。更美妙的是,VPN中的内部电话不会产生昂贵的国际电话费用。

这些完成后,困扰威廉姆斯车队的信息孤岛不复存在了。

效果初现

消除信息孤岛的甜头,威廉姆斯车队很快就尝到了。

比利时站斯帕赛道上,在2000年9月15日的练习赛中,赛车车身上数百个传感器收集的海量信息,在10分钟内全部跨过英吉利海峡,到达牛津。由于信息和准备时间充分,车队技术工程师作了最全面的分析,最终发现,如果将空气动力学套件作某些细微调整的话,罗斯博格的赛车就可以拥有更快的速度。果然,调校之后,罗斯博格取得了这一赛季最好的成绩一第6名。赛后,他表示赛车调校得十分出色。迈克尔十分欣喜:“因为网络通畅,在3至4天的比赛期内,对比过去,我们多得到了6至7小时的时间用以赛车调试,这在比赛中可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在英国牛津总部,威廉姆斯车队购买了3块巨大的屏幕,用于重现比赛场景和模拟比赛状况。“现在,每场比赛收集的现场信息会被全部及时地传给总部。我们可以对车手和工程师作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成绩定会更上一层楼!”车队首席运营官伯恩斯憧憬道,“毕竟,对于威廉姆斯而言,从IT建设中受益才刚开始。”

也许,IT将成为F1的另一个引擎。

上一篇:2007风投转向传统产业 今非昔比TMT失宠真相 下一篇:SAP收购BO 甲骨文盯紧BEA 软件双雄收购比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