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5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8 12:37:49

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5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肾盂旁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和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术中并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中也并未发生周围脏器损伤、肾蒂以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P>0.O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8个月-2年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病例(1例)少于对照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微创、出血少、安全、疗效确切、经济等诸多优势,可作为肾盂旁囊肿治疗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肾盂旁囊肿;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临床疗效

肾盂旁囊肿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肾盂周围囊肿,主要是指侵入肾窦或者发生在肾窦外的囊肿,肾盂旁囊肿是一种非遗传性肾囊性良性病变,大概有1%-3%肾囊肿患者均为肾盂旁囊肿,50岁以上的老年人较为常见[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别采取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以及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17例患者以腰背胀痛就诊,有2例血尿患者,其余患者经常规体检时发现,术前均经CT、B超、MRI以及IVU检查确诊。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6例;年龄介于33-67岁之间,平均(48.9±3.1)岁;病变部位:右侧11例,左侧14例;囊肿直径介于4.6-6.4cm之间,平均(4.8±1.1)cm。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年龄介于32-68岁之间,平均(49.1±2.8)岁;病变部位:右侧10例,左侧15例;囊肿直径介于4.5-6.5cm之间,平均(4.7±1.3)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囊肿部位、直径等基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取患者健侧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采用常规3孔法,腹腔镜通道在脐上方穿刺置入Trocar,操作通道在脐与剑突连线中点以及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处穿刺置入Trocar[2]。将侧腹膜纵向切开(沿结肠外侧沟方向),并慢慢往里侧推移结肠,使肾脂肪囊以及肾筋膜充分暴露,找到输尿管并向上分离显示肾窦,并找到肾囊肿。按照CT提示的囊肿部位分离囊肿表面脂肪组织,并进行进一步游离,使囊肿能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采用电钩将囊壁钩开,将囊肿内囊液吸净后切除囊壁,应用超声刀止血后利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2.2观察组 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取患者截石位,采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处理,在直视下将WOLFF8/9.8输尿管硬镜放置在膀胱,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进入囊肿一侧肾盂内。将软镜鞘沿着斑马导丝进入肾盂,找到囊肿壁的具置,可以在软镜下观察到深蓝色的囊肿壁,尽可能贴近囊肿壁边缘利用钬激光完全烧灼囊肿壁,并使之汽化,使肾盂和囊肿能够完全贴近接触。术后在囊肿内留置F5双J管,形成内引流,在30d左右可拔除。将输尿管镜撤出后留置气囊导尿管2-3d后,即可拔出。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周围脏器损伤、肾蒂以及大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止痛药服用剂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情况,经8个月-2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复况[3]。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术中并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12d进行尿糖检查以及尿蛋白检查均显示阴性。

2.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所示。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X±S)

组别

下床活动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观察组

2.2±1.5

20.4±13.9

61.1±23.1

对照组

2.4±1.5

43.5±18.4

80.1±25.1

t

0.4676

4.8721

2.6239

P

0.6289

0.0001

0.0111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术中也并未发生周围脏器损伤、肾蒂、漏尿以及大出血等并发症,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血尿,未做特殊处理在1-3d后澄清;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麻木以及切口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2.4两组患者随访情况对比。经8个月-2年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病例(1例)少于对照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肾盂旁囊肿的病变部位主要发生于肾蒂内部或者邻近肾盂处,一旦囊肿继续增大极易诱发淋巴管、血管、肾盂压迫等症状,同时也会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早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临床处理该病的关键。一直以来,开放手术以及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肾盂旁囊肿位置相对较深,大部分都不会在肾脏表面突出,且与肾蒂有密切关系,往往仅仅只有突入集合系统或一层薄膜相隔,导致临床手术操作较难。尤其是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恢复期较长,临床上较为少用。赵国防等研究表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放手术,但其治疗设备昂贵,住院费用较高,且术中定位不准确,术中需要将肾皮质切开,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先将肾动脉阻断才可进行囊肿引流,极易出现周围脏器损伤、肠梗阻等并发症,可能会需要中转开放手术。

本组研究结果与何金奎等基本一致[4]。经实验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在直视下利用人体自然泌尿系腔道进行手术,定位准确,避免损伤囊壁,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需要服用止痛药较少,恢复较快。同时可有效避免腹腔镜手术对肾功能的损害,术后远期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复发率;利用双J管放置在肾囊肿内,不会暴露出体外,术后无明显伤口,尤其适用于女性患者。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应将钬激光尽量贴近囊肿边缘,在烧灼过程中动作应尽量轻柔,避免烧灼肾实质,应尽可能保证术野的清晰。

综上所述,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显著,相较传统的开放手术以及腹腔镜囊肿去顶术,具有微创、出血少、安全、疗效确切、经济等诸多优势,可作为肾盂旁囊肿治疗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泽良,孔垂泽,赵丹懿,等.肾盂旁囊肿23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24(9):634.

[2]李光辉,陈兴屹,仇广明,等.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24(4):245-246.

[3]何金奎,墙明,丁坚红,等.钬激光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屮的应用(附82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8(4):318-319.

[4]赵国防,李民,李志斌,等.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和多囊肾的对比研究[J].微创医学,2012,5(3):199―201.

上一篇:《满井游记》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议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