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小学说理文如何教

时间:2022-10-28 09:41:04

观点小学说理文如何教

小学阶段,说理文的意义不可忽视。它是小学生学好议论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学习议论文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议论文所承载的各种知识、思维方式、语言风格都是小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语文学习走向实践、走向应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体。

说理文的教学有其独有的特征:理为主线,贯穿全文;自主提问,辩论明理;举例论证,叙议结合;联系生活,建构意义。认识、掌握、运用这些特征对于说理文的教学而言就是抓住了“根本”,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此类文体教学的独特魅力。

提出问题是拐点

说理类课文的课堂教学容易“冷场”,因为此类课文一般缺少扣人心弦的情节与生动活泼的语言,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缺少审美趣味的对接,不易引起他们的喜爱。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从两方面人手: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其次,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找到突破点。让学生自主提问就是此类课文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但是,在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提问时要注意定向,也就是要针对“理”进行质疑。一篇课文,问题有很多,但要筛选、梳理出核心问题。就说理类课文来说,核心问题往往就藏在课文的“理”之中,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经历明理的过程。所以,要引导学生对“理”进行质疑,不要轻易成为“理”的奴隶。一个好问题的提出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平静的课堂推向高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理”越辩越明

不同文体的学习都有其最佳的学习方式。要找到不同文体的最佳学习方式,首先需要对这类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比如,说理类课文的文体特点就与其他课文不同,此类课文主要的学习目标是“明理”,不是抒情,也不是描写。对于说理类课文的学习。如果只是有感情地读。或者一味地感悟。小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课文中所含之“理”的。因为“理”不是靠读出来的,“理”也不是靠自己一个人感悟出来的。虽然读与感悟对“明理”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若缺少理性的思辨过程,“理”是不会在学生心中鲜明起来的。所以说,“理”是辩论出来的。从古到今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理越辩越明,在辩论的过程中逐渐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再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辩论也是学习说理类课文最适合的学习方式。辩论,因其开放而富有挑战成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可以弥补说理类课文本身的“枯燥”,从而使得整个教学焕发出热情,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增强学习的理趣。

当然,课堂辩论环节是需要基础的,不能在学习伊始就进行辩论,如果没有对文章所说之“理”的认识,没有对文章举例论证的理解,而仓促地进行辩论,学生就只会脱离课文,失去立论的依傍,为辩论而辩论,从而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辩论需要建立在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并且是在学生自己有了困惑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引导学生辩论才是最有效的。要让学生感觉到,辩论是自我解惑之需要。在辩论过程中,教师的适时反问、点拨、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不能任由学生“自由辩论”,要让辩论围绕文章所说之“理”呈现出螺旋提升的过程,营造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的氛围。

学以致用促发晨

丰富的文体对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前提是学生必须真正吸收不同文体的营养,其中文体的特点就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营养。要想吸收这一营养,必须让学生自己体悟并归纳出各种文体的特点,这是不同文体课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掌握文体的特点,才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灵活运用,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就说理类课文来说,最重要的结构特点是文章开头摆出观点,中间举例论证,结尾总结提升。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说理类课文的文体特点方法有多种,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架”,给予一些辅助条件,让学生去比较,去发现说理类课文的特点,并举例运用。

说理文的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中执教者可以根据课文、学情等一些因素的改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比如,可以从“争辩”开始教学,也可以从“质疑”开始教学,但种种变式都要围绕“说理”,万变不离其宗。

上一篇:巧用“激励式评价” 下一篇:说理文不能上成“说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