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嵌体修复后牙50例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8 09:37:07

树脂嵌体修复后牙50例临床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树脂用于后牙嵌体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制作树脂嵌体50件,戴用后即刻、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分别评价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修复体形态、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周围龋、修复体磨损、折裂情况。结果:树脂嵌体的边缘适合性、形态、颜色、周围龋、磨损、折裂等性能方面在戴用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较即刻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树脂嵌体是一种理想的后牙修复方法。

【关键词】树脂;后牙;嵌体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75-01

树脂不仅能与天然牙色及光泽相媲美,同时也具有优良的扰曲强度和抗压强度,因此在牙齿缺损的美容修复中逐渐显露出优势,在对树脂嵌体修复后牙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发现其有一定的优良性[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树脂嵌体修复病例50例(男19,女31)为研究对象,其中活髓牙9例,死髓牙41例,死髓牙全部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其中前磨牙18个,磨牙32个。此次研究除外了患有严重功能异常、牙周病等情况的病患,所有研究对象修复前均行洁治后。

1.2 方法

牙体预备:要求洞深2-3mm,轴壁聚合度为5°-10°,咬合面洞型的边缘离开咬合接触点1mm,颈部预备成90°肩台,龈壁肩台宽度不低于1.2mm。比色,取模,灌注模型,加工制作。完成后临床试戴,检查修复体的外形、邻接关系及咬合关系,调整咬合,抛光,隔湿,以配套粘接剂粘结。操作均由本人完成,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前后一致性[2]。

1.3 结果

2.讨论

从表一的数据中得出,在使用树脂嵌体进行后牙的修复工作后,被修复的后牙边缘性较为平稳,修复体的形态跟其他正常的牙齿没有任何异样,颜色也很相似,在修复周围被蚜虫破坏的牙齿时效果较好,被修复以后的牙齿其磨损和折裂现象的出现较为少见,整体上都优于传统树脂的充填修复技术。

现今在牙齿修复技术上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其性能一直在不断的改良,因此复合树脂被应用到后牙的修复工作越来越欢迎。此前在牙齿的修复工作上所采用的传统树脂充填修复手段虽然具有较为简便的操作方法,其手术时间也较短,被修复后的压体出现损缺的几率也较小,但在使用树脂进行窝洞的修补时会形成聚合收缩的现象,因此,继发龋、微渗漏、牙体质过敏、修复的牙体脱落等现象就会相继出现,最终导致传统树脂充填牙齿修复工作的失败。被充分改良后的复合树脂嵌体被应用到牙齿额修复工作时,树脂嵌体在体外时已经通过再次的固化工作,在修复时聚合收缩现像就已经被消除,可以避免传统树脂充填修复的缺陷,而且用于修复的树脂嵌体的接剂层有比较单薄,微渗漏显现的出现也能够被有效的制止,因此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修复效果。

从修复的结果和相关的学术分析中得出,在牙体缺损的病症中应用复合树脂嵌体来做修复工作时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牙齿的修复手术中,并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应用树脂嵌体来进行修复时不仅能够缓解聚合应力对修复体-牙界面的负面作用,还能够避免微渗漏现象的发生,在远期的疗效观察中也具有十分的成效,值得推广到后牙的修复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陈志清.生物医用材料系列---口腔生物材料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16.

[2] 付玉、余粤海.后牙瓷嵌体修复的临床应用[J].广东牙病防治,2004,12(3):227-228.

上一篇:社区老年人体检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爱母牌MCUII功能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观察